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8109-17195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8109-171957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大陸涉外貨物買賣合同關於違約責任約定與損害賠償計算之研究
The Studies in Liability and Compensation for Breach of Contract of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in Chin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1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9-08
關鍵字
Keywords
合同違約責任、損害賠償計算、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公約、國際貨物買賣合同
compensation for breach of contracts,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contract liabili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7 次,被下載 213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135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貿易方面有相當耀眼的表現,其於2004年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貿易國,中國大陸持續保有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出超來源地位,因而有一新名詞『Chiwan』,就是中國(China)加上台灣(Taiwan),將形成亞洲最新崛起的經濟體,兩岸互動密切,早已凌駕政治與意識型態之爭,在在說明Chiwan經濟模式已然成型。在國際貿易中,涉外貨物買賣合同作為國際貿易交易的起點和核心,它是各國經營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展開貨物交易最基本的手段。合同締約人訂立合同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實現,而合同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可能使得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實現。因此,研究違約行為及其救濟方法,對於保護合同當事人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因中國大陸並不承認台灣法律的正當性,一旦發生合同爭議時,台灣當事人並不能選擇適用台灣法律以解決跨國界的合同糾紛,本論文希冀透過大陸合同法「違約責任」之研究,可初步了解現行大陸立法、司法實踐經驗,同時檢視中國大陸經濟向世界經濟逐步接軌時,在涉外買賣合同立法方面與國際立法(如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公約)有如何之差異,並屆時提供買賣雙方當事人於訂立合同時若無法解決選法衝突時,如何應用該些差異性,而選擇有利的規範方式技巧性地寫入合同文句中,而能預期一旦發生違約行為時所應承擔或所得請求賠償之違約責任。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mainland China from 1978, there is quite a dazzling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t has replaced Japan as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trading nation in 2004. She has continued to maintain our largest export market and largest source of trade surplus position. Thus, there is a new term called『Chiwan』, that is, China plus Taiwan ,which Will form a new emerging economies of Asia. Contracts of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transac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core. People who contracting a contract with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intend to make the realization of their own interests. Whereas a party breaches of contract may make the other party's interests had not been achieved . Compensation for breach of contract is the most common and important method of bearing civil liability now, while damage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mong those forms of compensation. As a bridge between jurisprudence and practice of compensation for breach of contract,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core of compensation for breach of contract to certain exte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6
第三節 研究架構圖14
第二章 涉外貨物買賣合同相關問題16
第一節 大陸合同法之統一及其與其他法律之關係16
第二節 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對大陸合同法之影響19
第三節 涉外貨物買賣合同之定義:「涉外合同」、「貨物」 21
第四節 涉外買賣合同法律適用:準據法之選擇26
第五節 涉外貨物買賣合同訂立形式及主要條款42
第三章 涉外貨物買賣合同無法履行的種類53
第一節 涉外貨物買賣合同之履行:買賣雙方之權利義務53
第二節 涉外買賣合同違約之種類59
第四章 確認違約後之救濟與損害賠償之計算69
第一節 違約責任69
第二節 違約責任歸責原則71
第三節 違約責任之免除:不可抗力72
第四節 違約責任主要形式76
第五節 違約損害賠償91
第六節 小結:合同違約損害賠償項目及計算公式100
第五章 結論 105
第一節 合同違約救濟之比較105
第二節 企圖藉合同違約經濟學觀點起草合同條款107
參考書目112
附錄122
附錄一: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示範文本122
附錄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總則及各論買賣合同部分法條132
附錄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
的解釋(一)152
附錄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
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157
附錄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160
附錄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165
附錄七: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原文)171
圖目錄
圖1-1:台灣對大陸進出口之統計2
圖1-2:大陸涉外貨物買賣合同關於違約責任約定與損害計算--研究架構圖14
圖3-1:合同義務階段53
圖3-2:違約型態之分類61
表目錄
表1-1:中國大陸之各級法院關於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案件之列舉8
表2-1:CISG是否可直接適用之比較22
表5-1:合同違約救濟之比較10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台灣部分)
一、書籍:
☉張錦源,國際貿易法,臺北市:三民,五修訂版,2001年5月。
☉陳自強,民法講義Ⅰ,契約之成立與生效,臺北市:學林,2002年。
☉───,民法講義Ⅱ,契約之內容與消滅,臺北市:學林,2004年1月。
☉陳春山,契約法講義,臺北市:瑞興,1995年。
☉───,國際商務契約:實用中英對照範例集,臺北市:三民,1996年。
☉陳榮傳,國際私法各論集,臺北市:五南,1998年。
☉陳賢芬,解讀國際貿易,宏典文化出版,2005年4月。
☉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曾與陳同道堂法學文集民法類之二,臺北市:三民,1996年。
☉曾隆興,詳解損害賠償法,臺北市:三民,2003年1月。
☉馮大同、焦津洪,國際貨物買賣法,臺北:五南,2001年4月。
☉黃茂榮,植根法學叢書˙契約法各論,買賣法,臺北市:著者發行,增訂六版,2004年。
☉劉鐵錚,國際私法論叢,六版,臺北市:三民,2000年。
☉───、陳榮傳,國際私法論,修訂二版,臺北市:三民,2001年。
二、期刊
☉林恩瑋,”國際私法選法理論之比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7期,2002年12月,頁347-383。
☉閆鈴鈴,”從合同法的立法過程探討合同法的列類”,圖書館學刊,第3卷,2002年5月,頁36。
☉劉宗榮,”論免責約款之訂入定型化契約”,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1卷第2期,1982年6月,頁231-285。
☉蔣志明,”合同違約責任--實際履行”,律師雜誌,第289期,2003年10月,頁80-90。
☉賴來焜,”國際私法上「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與實體法上「契約自由原則」之比較”,法學講座,第13期,2003年1月,頁56-60。
貳、中文(中國大陸部分)
一、書籍:
☉P.S.ATIYAH著;趙旭東、何帥領、鄭曉霞譯,合同法導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
☉王利明,中國當代法學家文庫˙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系列,合同法研究第(一)(二)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合同法新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合同法疑難案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違約責任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
☉朱建林,國際貿易法學實務叢書˙國際貿易糾紛典型案例評析與索賠指南,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4月。
☉李雙元,國際私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沈涓,合同準據法理論的解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
☉來奇,中國合同法實務操作叢書˙買賣合同,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8月。
☉──,國際貿易合同,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8月。
☉唐德華,合同法文本樣式(上)(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
☉───,合同法案例評析(上)(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9月。
☉───,合同法條文釋義(上)(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
☉───,合同法理解適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7月。
☉───、孫秀君,合同法及司法解釋實務叢書˙涉外合同法律及司法解釋適用指南(上)(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4月。
☉孫藝軍,最新合同法操作指南˙買賣合同實務,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2月。
☉崔建遠,新合同法原理與案例評析(上)(下),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曹守曄、孔祥俊、李明良,涉外合同理論與實務,(1)涉外商事合同卷;(2)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卷,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8月。
☉韓世遠,合同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
☉羅典榮,最新涉外經濟法律實務手冊,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年7月。
☉羅玲聰,國際貨物貿易與法律實務,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3月。
二、期刊:
☉王才舉」付政偉,”訂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應注意的幾點問題”,黑龍江對外經貿,第11期,2003年,頁34-36。
☉王利明,”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分標準”,法學,第5期,2002年,頁45-52。
☉王金蘭,”違約金責任制度的比較研究”,河北法學,第3期,2003年,頁143-147。
☉包哲鈺,”試論違約責任形式的確定”,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第1期,2003年,頁60-63。
☉白銘,”「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損害賠償制度比較研究”,當代法學,第12期,2002年,頁106-109。
☉吳根發,”締約中的信賴利益及其損害賠償”,法學,第3期,1999年,頁26-30。
☉宋渝玲,”確定涉外合同準據法的原則”,現代法學,第5期,1998年,頁83-85。
☉李玉紅、韓晉,”預期違約制度的比較評析”,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5期,2004年,頁77-78。
☉李悅佳,”違約行為及其形態”,當代法學,第4期,2003年,頁49-53。
☉李國祥,”「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免責條款述評”,法學雜誌,第3期,1999年,頁30-32。
☉李慧玲,”違約責任淺析”,當代法學,第3期,2000年,頁62-65。
☉李巍,”若干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成立爭議案的討論—CISG與UCC、中國合同法的比較”,比較法研究,第3期,2004年,頁117-125。
☉沈禹鈞,”國際貨物買賣中對「根本違約」的認定”,對外經貿實務,第8期,2000年,頁22-25。
☉谷浩、姚穎,”國際貨物買賣中買方拒收權問題探析”,對外經貿實務,第10期,2001年,頁19-22。
☉周英芬,”新「合同法」對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新規定”,對外經貿實務,第9期,1999年,頁44-46。
☉周新軍,”關於根本違約及其與大陸法系相關違約形態的比較研究和思考”,河北法學,第7期,2004年,頁52-56。
☉夏鳳英,”試論違約責任方式的競合適用”,當代法學,第10期,2001年,頁69-72。
☉孫美蘭,”「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免責規定之研究”,法學,第12期,2004年,頁72-82。
☉徐傑,”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制度”,中國法學,第3期,1999年,頁21-25。
☉桂菊平,”違約金若干基本法律問題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第5期,1998年,頁61-67。
☉高振莉,”淺談違反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補救辦法及應注意的問題”,黑龍江對外經貿,第5期,1999年,頁41-42。
☉張保利,”違約金責任初探”,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第3期,1997年,頁62-65。
☉張華平,”預期違約的若干法律問題的比較分析”,當代法學,第8期,2003年,頁113-116。
☉張馳,”違約責任條款地位論”,法學,第12期,2004年,頁52-59。
☉梅益峰,”損害賠償責任範圍因果關系之分析”,華東政法學院學報,第2期,2004年。
☉陳岱松,”論當代國際商事合同違約救濟之最新發展”,華東政法學院學報,第5期,1999年,頁51-55。
☉陳寒梅,”違約損失賠償中的可得利益損失探微”,雲南大學學報,第4期,2003年,頁86-89。
☉喻勤婭,”「公約」中預期違約制度對我國立法的啟示”,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第4期,2004年。
☉焦冶,”略論違約損害賠償的範圍”,當代法學,第6期,2002年,頁136-139。
☉黃積虹,”論違約歸責原則”,雲南大學學報,第2期,2000年,頁42-46。
☉董國慶,”預期違約的認定及其法律適用”,法學雜誌,第6期,1997年,頁28-29。
☉董蕭、孫保國,”簽訂及履行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應注意的法律問題”,對外經貿實務,第4期,1999年,頁37-39。
☉裴普,”論最密切聯系原則在涉外合同中的應用”,現代法學,第4期,1999年,頁111-114。
☉趙金龍,”損害賠償的限制規則淺探”,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第2期,1997年,頁15-19。
☉劉仁山,”涉外合同法律適用條款實施建議”,法學雜誌,第1期,2000年,頁26-28。
☉劉文,”我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形式問題探析”,當代法學,第1期,2001年,頁42-44。
☉劉凱湘、聶孝紅,”論「合同法」預期違約制度適用範圍上的缺陷”,法學雜誌,第1期,2000年,頁13-15。
☉劉曉紅,”論國際私法中對涉外合同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之處理”,華東政法學院學報,第2期,2001年,頁24-29。
☉範在峰、張斌,”兩大法系違約損害賠償可預見性規則比較研究”,比較法研究,第3期,2003年,頁17-25。
☉蔡永民、高志宏,”試論違約責任中定金、違約金、賠償損失的競合與適用”,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第1期,2004年,頁32-35。
☉閻曉輝、閻秋平,”根本違約制度研究”,法學,第9期,1998年,頁26-29。
☉戴瓊,”淺談涉外合同法律適用的幾個問題”,政法學刊,第2期,2000年,頁34-37。
☉韓世遠,”違約金的理論問題—以合同法第114條為中心的解釋論”,法學研究,第4期,2003年,頁15-30。
三、論文:
☉尹誠,論我國違約損害賠償法律規定的適用問題,中國政法大學(2001)。
☉王佐罡,違約損害賠償可預見規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2002)。
☉王金東,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律適用比較研究,大連海事大學(2001)。
☉王佼,淺探違約責任歸責原則與相關問題,四川大學(2002)。
☉王曉平,違約損害賠償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政法大學(2002)。
☉王穎,合同違約責任的經濟學分析,武漢理工大學(2002)。
☉向勇,論中國合同法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廣西大學(2001)。
☉李芳萍,論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買方補救措施,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
☉邢鋼,法律選擇的衝突與衡平,中國政法大學(2002)。
☉卓廷華,違約損害賠償規則國際統一化研究—兼評我國合同法相關規則,廈門大學(2001)。
☉韋志勇,論違約金性質,廣西大學(2002)。
☉韋貴蓮,合同責任賠償範圍研究,鄭州大學(2003)。
☉耿紅麗,合同損害賠償責任研究,鄭州大學(2003)。
☉張文勝,從合同觀念的嬗變看我國合同責任制度的創新,安徽大學(2003)。
☉許飛鵬,違約責任歸責研究,中國政法大學(2004)。
☉傅水根,論國際貿易買賣合同中的賣方義務,外交學院(2003)。
☉黃台英,關於中國合同法的違約體系之研究—從債務不履行之效力的角度分析,中國政法大學(2001)。
☉黃燁霞,預期毀約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02)。
☉賈文偉,論「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的免責制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
☉趙建偉,合同賠償責任制度研究,鄭州大學(2002)。
☉趙艷敏,試述買方拒絕接受貨物制度,蘇州大學(2002)。
☉劉問,違約損害賠償理論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02)。
☉劉震華,違約金制度比較研究及其在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的適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
☉樊朝彬,論違約損害賠償範圍之確定,西南政法大學(2003)。
☉樊靜馨,論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時受損害方請求權的選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
☉蔡書榕,我國合同免責制度之研究,廈門大學(2001)。
☉鄭洪明,根本違約制度之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03)。
☉魯國利,合同中期救濟制度比較研究,鄭州大學(2003)。
☉薛貴濱,免責條款若干問題研究,廈門大學(2002)。
☉韓永紅,違約損害賠償範圍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02)。
☉羅秀文,違約責任制度比較研究,湘潭大學(2002)。

叄、英文資料
一、書籍:
☉Edited by Peter Schlechtriem ; translated by Geoffrey Thomas,Commentary on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CISG),Oxford ; New York : Clarendon Press, 1998.
☉Edited by Peter Schlechtriem ; translated by Geoffrey Thomas,Commentary on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CISG),second ed.,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
☉Jasper,Margaret C.,The law of buying and selling,Dobbs Ferry, N. Y. : Oceana Publications,1996.
☉John O. Honnold,Uniform law for international sales under the 1980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third ed.,The 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1999 .
☉Petar Sarcevic & Paul Volken,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revisited,Bost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1 .
☉Reese,Willis L. M.,International contracts : choice of law and language,Dobbs Ferry, N.Y. : Published for the Parker School of Foreign and Comparative Law,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by Oceana Publications,1962 .
☉Sarcevic,Petar.,International contracts and conflicts of laws : a collection of essays,Boston : Graham & Trotman/Martinus Nijhoff,1990.
二、期刊
☉Benedicte Fauvarque-Cosson,” Comparative Law And Conflict Of Laws: Allies Or Enemies? New Perspectives On An Old Couple”, 49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407(2001,Summer)
☉Bradley J. Richards,”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Applicability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69 Iowa Law Review 209(1983)
☉Catherine Piche,” The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and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Remedies in Light of Remedial Principles Recognized under U.S. Law: Are the Remedies of Granting Additional Time to the Defaulting Parties and of Reduction of Price Fair and Efficient Ones?”, 28 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Commercial Regulation 519(2003,Spring)
☉Clemens Pauly,” The Concept Of Fundamental Breach As An International Principle To Create Uniformity Of Commercial Law”,19 The Journal of Law and Commerce 221(2000,Spring)
☉Craig M. Gertz,” The Selection Of Choice Of Law Provision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 Case For Contractual Depecage”, 12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Business 163(1991)
☉David G. Fagan,” The Remedial Provisions Of The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1980: A Small Business Perspective”, 2 The Journal of Small and Emerging Business Law 317(1998,Winter)

肆、參考網站
一、中文網站:
☉(台灣)中華民國仲裁協會,http://www.arbitration.org.tw/
☉合同法網,http://hetong.org/
☉(台灣)元照法律網,http://www.angle.com.tw/
☉(台灣)永然法網,http://www.lawlee99.com.tw/newindex/index.asp
☉(台灣)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http://cweb.trade.gov.tw/
☉(台灣)經濟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ea.gov.tw/
☉中外民商裁判網,http://www.cfcjbj.com.cn/list.asp?unid=1054
☉中國國際貿易經濟仲裁委員會,http://www.cietac.org.cn/
☉中國司法網,http://www.cnlaw.cn
☉中國民商法律網,http://www.civillaw.com.cn/
☉中國仲裁網,http://www.arbitration.org.cn/
☉中國法官網,http://www.china-judge.com/main.asp
☉中國法院網,http://www.chinacourt .org
☉中國法學網,http://www.iolaw.org.cn/index.asp
☉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網,http://www.ccmt.org.cn/
☉中國貿促網,http://www.ccpit.org/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
☉東方中華法律網,http://eastlaw.net/
二、英文網站:
☉CISG-online.ch,http://www.cisg-online.ch/index.html
☉Find Law,http://lp.findlaw.com/
☉Global law,http://www.globalawyers.com/
☉Lexis Nexis,http://www.lexisnexis.com/
☉Lex Mercatoria,http://lexmercatoria.org/
☉Pace Law School-CISG Database,http://www.cisg.law.pace.edu/cisg/guides.html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http://www.uncitral.org/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