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9107-17352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9107-173527
論文名稱
Title
近代日本的東洋概念——以中國與歐美為經緯
The Orient Discourse in Modern Japan via Reviewing the Recognition of China and Occiden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7-1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9-09
關鍵字
Keywords
竹內好、津田左右吉、內藤湖南、白鳥庫吉、近代日本、東洋、日本中國學
Tsuda Soukichi, Takeuchi Yoshimi, Naito Konan, Shiratori Kurakichi, Modern Japan, Orient, Sinolog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7 次,被下載 156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567 times.
中文摘要
「東洋」一詞對於東方與西方,甚或東方內部的日本與中國,皆有著不同的詮釋,尤其是明治維新以降的日本,在近代化之際,伴隨對西方衝擊的回應與國家主義的興起,加上中國相對落後成為日本眼中的「惡鄰」,「東洋」的意涵開始有了轉化,「是否排除中國作文文化源頭」,以及「是否抗拒代表近代性與普遍性的歐美」,成為近代日本知識界面對自己身份時,必須回答的兩個問題。本文以白鳥庫吉、內藤湖南、津田左右吉與竹內好四位知識份子的理路為研究對象,以「內在研究法」與「外在研究法」的交互作用,檢視其理論成長的時代背景及其理論,探究日本在近代化之下,知識份子為尋求近代意義的身份,面對必須存在又必須存有差異的文化他者—中國與歐洲,在學說中直接或間接所隱含的東洋敘事。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2
第三節 問題意識 6
第四節 分析方法 13
第五節 論文架構 14
第二章 帝國主義的知識生產—白鳥庫吉的東洋意識 17
第一節 白鳥庫吉的語境 18
一、 白鳥庫吉的時代氛圍—東洋史學的興起 18
二、 白鳥庫吉的教育背景 19
第二節 白鳥庫吉的史學方法 21
第三節 平等化東西洋的策略—白鳥的天論 24
第四節 創造差異的策略 26
第五節 小結 32
第三章 在傳統中發現近代—內藤湖南的東洋意識 35
第一節 內藤湖南的語境 35
一、 內藤湖南的時代氛圍 35
二、 內藤湖南的職業生涯 38
第二節 內藤湖南的史學特色 41
一、 文化民族主義的體現 41
二、 日本中國學京都學派 41
第三節 內藤湖南的敘事策略 43
一、 宋代近世說 43
二、 文化中心移動說 47
第四節 白鳥庫吉與內藤湖南 50
一、 世界史時空觀之差異 50
二、 中國古代史批判 51
第五節 小結 53
第四章 沒有東洋的東洋觀—津田左右吉的東洋敘事 55
第一節 津田左右吉的語境 55
一、 津田左右吉的時代氛圍 55
二、 津田左右吉的戲劇人生 57
第二節 津田左右吉的史學特色 58
一、 國民史觀 58
二、 「支那異別化」的津田支那學 59
第三節 津田左右吉的批判敘事 60
一、 記紀批判 60
二、 津田左右吉對中國古籍之批判 65
第四節 繼承與轉化—白鳥庫吉、內藤湖南、津田左右吉 73
第五節 小結 74
第五章 在前進與後退的瞬間—竹內好的東洋敘事 77
第一節 竹內好的語境 77
一、 竹內好的生涯 77
二、 竹內好的寫作契機 78
第二節 竹內好的文學敘事 79
一、 以魯迅為起點 79
二、 竹內魯迅的自我否定、掙扎 81
三、 竹內好對學院體制的批判 84
第三節 竹內好的近代論 86
一、 亞洲作為方法 86
二、 竹內好的中日文化觀—回心與轉向 87
三、 戰爭與近代 89
第四節 竹內好的突破 94
一、 竹內好對「前人」的批判 94
二、 戰爭體驗的差異 96
第五節 瞬間的抵抗 96
第六章 結論—東洋概念的重構與跳脫 99
參考書目 10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專書
子安宣邦,趙京華編譯,(2004年9月),《東亞論:日本現代思想批判》。長春:吉林人民。
小森陽一,陳多友譯,(2004年8月),《日本近代國語批判》。長春:吉林人民。
王屏,(2004年3月),《近代日本的亞細亞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卞崇道,(1996年)《現代日本哲學與文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編,(2004年3月),《中國與日本的他者認識:中日學者的共同探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日本內藤湖南研究會編著,馬彪等譯,(2005年)《內藤湖南的世界》西安:三秦出版社。
竹內好,李冬木、趙京華、孫歌譯,(2005年3月),《近代的超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丸山真男著,王中江譯,(2000年)《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林少陽,(2004年)《「文」與日本的現代性》,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步平、王希亮,(2005年10月),《日本右翼問題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會編,(1992年),《近代日本思想史》。北京:商務。
孫歌,(2005年2月),《竹內好的悖論》。北京:北京大學,初版一刷。
徐靜波、胡令遠,(2004年),《戰後日本的主要社會思潮與中日關係》,上海:上海財經大學
沈仁安,(2004年7月)《日本起源考》,北京:昆侖出版社。
連清吉,(2004年10月),《日本近代的文化史學家》:內藤湖南。台北:台灣學生。
劉萍,(2004年11月),《津田左右吉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溝口雄三,林右崇譯,(1999年),《作為「方法」的中國》,台北:國立編譯館,初版。
野村浩一,張學鋒譯,(1999年),《近代日本的中國認識:走向亞洲的航蹤》,北京:中央編譯。
張京媛編,(1999年),《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
張寶三、楊儒賓編,(2004年)《日本漢學研究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錢婉約,(2004年7月),《內藤湖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劉俊文主編,黃約瑟譯,(1993年),《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
儲元熹、卞鐵堅譯,(1997年)《日本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梅園猛著,卞力強等譯,(1999年)《諸神流竄:論日本《古事記》》,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嚴紹璗,1993,《日本中國學史》,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一版二刷。
實藤惠秀著,譚汝謙等譯,(1982年),《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學。
論文
曾倚萃,(2007年6月),《論溝口雄三的中國方法》,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
古川道雄、李磊,(2005年)〈把握中國史內在邏輯 重建中國史研究模式—訪(日)古川道雄教授〉《歷史教學問題》2005年第1期,頁24-28。
白永瑞,2005年9月,〈「東洋史學」的誕生與衰退—東亞學術制度的傳播與變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五十九期,頁269-294。
石之瑜,李圭之,曾倚萃,(2007年1月)〈日本近代中國學:知識能不能解放身分?〉《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石之瑜,(2006年)〈回到亞洲?日本認識中國崛起的思想基礎〉,《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第4期,頁1-13。
代田智明,(1998年1月),〈論竹內好—關於他的思想、方法、態度〉,《世界漢學》,第一期,頁64-73。
何培齊,(2001年)〈內藤湖南的台灣殖民政策〉,《內藤湖南(虎次郎)史學の源流》,發表於「台灣史研究會第二回定例研究會」之口頭報告,日本:大阪關西大學,頁1-10。
泊功,(2006年9月),〈淺論近代日本漢學與對中國的東方學話語〉,《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5期,頁15-22。
朱坤容,(2006年4月),〈日本二戰記憶的文化解讀──以《日本文化中的惡與罪》為中心〉,《日本哲學思想讀書會通訊》第6期。
班瑋,(2001年5月)〈明治啟蒙思想家的中國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頁254-261。
郜元寶,(2002年9月),〈竹內好的魯迅論〉,《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9月第3期,頁69-76。
孫玉石,(2006年),〈現實情懷、歷史觀點與學術意識─讀丸山升先生的《魯迅.革命.歷史》〉,《魯迅研究月刊》,2006年01期。
孫歌,(2000年2月),〈亞洲論述與我們的兩難之境〉,《讀書》,2000年02期,頁52-59。
孫歌,(1999年3月),〈亞洲意味著什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3期,頁1-64。
孫歌,(1998年1月),〈“漢學”的臨界點—日本漢學引發的思考〉,《世界漢學》,第一期,頁46-63。
孫歌,(1998年1月),〈「漢學」的臨界點—日本漢學引發的思考〉,《世界漢學》,第一期,頁46-63。
陳其南,〈台灣現代意識的軌跡〉,《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2期(2003年6月30日),頁44-59。
陳慈玉,(2003年12月),〈案牘研究與田野調查:日本東洋史學之一側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4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頁1-45。
陳瑋芬,(2001年3月),〈自我的客體化與普遍化—近代日本的「東洋」論及藏匿其中的「西洋」與「支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八期,頁367-420。
陳瑋芬,(2003年9月),〈「天道」、「天命」、「王道」概念在近代日本的繼承和轉化—兼論中日帝王的神聖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頁235-262。
陳瑋芬,(2004年6月),〈由「東洋」到「東亞」,從「儒教」到「儒學」:以近代日本為鏡鑑談「東亞儒學」〉,《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卷第1期,頁201-232。
張興成,(2004年),〈民族幻覺與中國人的自畫像〉,《書屋》,第六期,頁4-12。
張興成,(2005年),〈東方主義的全球擴散與再生產—兼談文化民族主義的內在邏輯〉《廈門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頁22-27。
張崑將,(2004年12月),〈關於東亞的思考「方法」:以竹內好、溝口雄三與子安宣邦為中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卷第2期,頁259-288。
張躍斌,(2005年),〈文化上的敵對—一個日本主流史學家的中國觀〉,《世界博覽》,第八期,頁39-42。
張谷,(2006年),〈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全球視野理論月刊》2006年第5期
黃俊傑,(2003年11月),〈「東亞儒學」如何可能〉,《清華學報》,第33卷第2期,頁455-468。
黃俊傑、蔡明田,(1997年12月),〈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試論〉,《人文學報》,第十六期,頁1-43。
黃俊傑,(2004年3月),〈十九世紀末年日本人的台灣論述—以上野專一、福澤諭吉與內藤湖南為例〉《開放時代》,頁30-42
黃俊傑、蔡明田,(1997年12月),〈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試論〉,《人文學報》,第十六期,頁1-43。
葛兆光,(2002年12月)〈想像的和實際的:誰認同「亞洲」?-關於晚清至民初日本與中國的「亞洲主義」言說〉,《台大歷史學報》第30期,183-206。
劉雅軍,(2005年),〈明治時代日本人的世界史觀念〉,《歷史教學》,2005年12期,總505期,頁28-34。
解學詩,(2003年),〈從史學博士白鳥庫吉到右翼狂人大川周明—滿鐵的「滿鮮」歷史研究調查和「滿蒙狂」煽動〉,《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3期,頁139-142。
嚴紹璗,(1998年),〈文化的傳遞與不正確理解的型態〉,《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4期,頁1-11。
解學詩,(2003年),〈從史學博士白鳥庫吉到右翼狂人大川周明—滿鐵的「滿鮮」歷史研究調查和「滿蒙狂」煽動〉,《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3期,頁139-142。
劉堃,(2006年),〈「文學者」魯迅─竹內好的兩讀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03期,頁92-93。
劉雅軍,〈明治時代日本人的世界史觀念〉,《歷史教學》,2005年12期,總505期,頁28-34。
溝口雄三、汪暉,(1994年),〈沒有中國的中國學〉,《讀書》,1994年04期,頁82-87。
溝口雄三,(2002年),〈中國思想和思想史研究的視角〉,《文史哲》,2002年03期,頁5-10。
韓毓海,(2006年),〈竹內好何以成為問題〉,《讀書》,2006年04期,頁126-134。
網路資料
王汎森,(2002年)〈戊戌前後思想資源的變化:以日本因素為例〉《二十一世紀》網路版,2002年9月號,總第6期。
李政勛,(2005年12月6日),〈作為「實踐」的東亞或「國民國家想像」的彼岸〉,《當代文化研究網》,http://www.cul-studies.com/Article/focus/200512/3126.html(瀏覽日:2007.2.10)。
孫歌,(1995年3月),〈作為方法的日本〉,http://www.wys.org 《新語絲電子文庫》(瀏覽日:2006年3月20日)。
孫歌,〈把握進入歷史的瞬間〉, http://www.cul-studies.com/old/asp/list3.asp?id=89&writer=sunge 《當代文化研究網》(瀏覽日:2007年2月1日)。
張夢陽,(2005年8月2日),〈「竹內魯迅」與「中國魯迅」相遇」〉,http://www.people.com.cn/ 《人民網》(瀏覽日:2006年3月7日)
關愚謙,(2005年4月22日),〈日本的「亞洲觀」〉http://202.27.17.227/special/china/sino_jp/pages1/sino_jp050422b.html《聯合早報網》(瀏覽日:2006年3月7日)
盛邦和,(2005年4月3日),〈日本「亞洲主義」的現代演繹〉, http://www.zisi.net/ 《智識學術網》(瀏覽日:2006年3月7日)
邱鎮海,(2004年7月9日),〈日本的亞洲觀與歷史觀〉,http://www.china-week.com 《中國報導週刊》,(瀏覽日:2006年3月7日)
葛兆光,(2002年12月31日),〈重評90年代日本中國學的新觀念—讀溝口雄三《方法としての中國》〉, http://www.cuhk.edu.hk�ics�21c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瀏覽日:2006年3月20日)。
張興成,(2002年6月29日),〈跨文化實踐中的東方主義話語〉,http://www.cuhk.edu.hk/ics/21c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瀏覽日:2006年3月20日)。
盛邦和,(2005年3月31日),〈上世紀初葉日本疑古史學敘論〉http://www.cuhk.edu.hk/ics/21c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瀏覽日:2006年3月20日)。
陳光興,(2005年8月1日),〈「亞洲」作為方法〉,http://www.inter-asia.org/KH/online.htm (瀏覽日:2007年2月11日)

英文部分
專書
Iriye, Akira, 1980, The Chinese and the Japanese: Essays i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anaka, Stefan, 1993, Japan’s Orient: rendering pasts into histo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Jürgen Habermas, 1987,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trans. (from Germany) by Jeremy J. Shapiro, Cambridge: Polity Press.
Fogel, Joshua A., Politics and sinology : the case of Naito Kona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80)
期刊論文
Margaret Hehl, “The mid-Meiji ‘history boom’: professionalization of historical scholarship and growing pains of an emerging academic discipline,” Japan Forum, Vol. 10, No. 1, 1998, pp.67-83.
Fogel, Joshua A., “Naito Konan and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istoriography East & West, (2003 1:1), pp.1-153.
網路資料
Richard Calichman, “Takeuchi Yoshimi: Rethinking ‘Westernization’” http://www.cgj.org/en/c/vol_12-1/title_01.html Consulate-General of Japan in New York.(檢索日:2007年4月20日)

日文部分
專書
《日本書紀•下》卷二十二,《推古天皇紀》(日本古典文學大系68)(東京:岩波書店,1967)
矢部良策編(1940年),《アジア問題講座》第八卷,民族•歷史篇(二),(東京:創元社,,頁3-40。
內藤虎次郎(1971)《內藤湖南全集》第二卷,東京:筑摩書房。
內藤虎次郎(1972)《內藤湖南全集》第五卷,東京:筑摩書房。
內藤虎次郎(1972)《內藤湖南全集》第六卷,東京:筑摩書房。
內藤虎次郎(1970)《內藤湖南全集》,第七卷,東京:筑摩書房。
福澤諭吉(1958-1971)《福澤諭吉全集》第十卷,東京:岩波書店。
津田左右吉,《津田左右吉全集》別卷第五月報,1989年5月,頁102
津田左右吉,《道家の思想とその展開》,《津田左右吉全集》第十三卷(東京:岩波書店,1964年)
津田左右吉,《論語と孔子の思想》,《津田左右吉全集》第十四卷,(東京:岩波書店,1963-1966)
津田左右吉,〈東洋文化とは何か〉,《シナ思想と日本》,《津田左右吉全集》第20卷,(東京:岩波書店,1965年)
網路資料
維基百科,《大日本帝國憲法》全文:http://ja.wikisource.org/wiki/%E5%A4%A7%E6%97%A5%E6%9C%AC%E5%B8%9D%E5%9C%8B%E6%86%B2%E6%B3%95 (檢索日:2007年3月18日)
神奈川縣立圖書館,〈竹內好〉,http://www.klnet.pref.kanagawa.jp/denshi/g_works/gw34_takeuti.pdf (神奈川縣立圖書館之電子圖書館) 《グレートワークスの世界-近現代日本の思想と學問》。(檢索日:2007年4月20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