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9109-11453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9109-114537
論文名稱
Title
發展國小數位學習課程--以Moodle建置「網路素養一貫通」為例
The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Cours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Take The “Moodl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Internet Literacy”for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9-09
關鍵字
Keywords
數位學習、ADDIE、網路素養、Moodle
e-Learning, ADDIE, Internet Literacy, Moodl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1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主要是建置以Moodle 學習平台為基礎之數位學習課程,探討網路學習平台融入教學之可行策略,並評估教師運用網路學習平台進行課程教學的成果與學生學習成效,以提高學生網路學習興趣和素養,從而提升教學品質。本研究採ADDIE模式之系統化教學設計網路素養主題之數位學習課程,並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對象,實施七週之線上教學活動,並藉由專家教師和學生的評鑑意見,做為課程修正的依據。研究結果發現:
一、發展數位學習課程的首要步驟是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背景和課程的學習內容,根據學習者之的數位學習背景,多數學生雖經常上網卻欠缺數位學習課程的網路學習經驗,數位課程設計者宜重視學習服務支援和和學習社群的經營。分析學習者所使用的資訊教育教材發現:現階段的教材內容偏重電腦網路的認知教學和技能養成,而網路禮儀、網路互動安全和網路資訊應用等網路素養的學習內容多有欠缺,故有實施網路素養課程必要性。
二、網路素養課程的設計階段,教師進行評量工具的設計、教學策略的設計、學習流程的規劃和擬定學習經營計畫。網路素養課程的發展階段,教師需從事數位化教材的編選,學習平台的建置和設定,以及課程形成性評鑑。教師從事數位學習課程的設計和發展等教學準備工作雖較傳統教學來得繁重,但藉由Moodle學習平台的多媒體超連結、線上測驗、討論版等多樣化模組功能,可使從實境教學轉化為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更有效率和彈性。
三、網路素養課程的實施階段,教師透過學生的線上學習歷程記錄掌握個別學生的學習進度並適時提供學習支援服務,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教師利用學習網站中的排行榜、聊天室、投票等互動性的高平台工具,發起與網路素養相關議題,促進學生社群之間的意見溝通和情感交流。
四、網路素養課程的評鑑階段,藉由線上成績單、線上學習歷程記錄和學習回饋單瞭解本套課程普遍獲得學生的肯定,學生在接受網路素養課程的學習任務考驗之後大多能達成認知和技能方面的學習目標,至於情意方面的學習行為和態度的養成,需要更長時間以及更多實境學習活動的觀察,本研究課程實施期間面授時間和次數太少,不足以瞭解學生的網路素養能力是否提升。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development an e-Learning course based on the “Moodl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strategies to combine teaching with e-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assess the learning effects from students after the teachers using e-Learning center as a teaching material. By learning these things, we hope to increase students’ e-Learning interests and also to promote the instruct quality. This research uses” ADDIE”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 to design the “Internet Literacy” and uses students from the fourth grade for our experiment to practice our seven weeks online courses. Moreover, we use the evaluations from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a basis for revising our courses.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1. The first step to develop the e-Learning course is to analyze the learners’ learning background and the learn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background from the learners, we find out that though most students use internet very often, but they lack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e-Learning courses. Thus, designers for e-Learning courses should focus more on learning service supports and the management of learning community. After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for learners, we found out: The teaching material for current phase focuses more on cognitive teaching and skills simulation and it lacks the information for internet etiquette, internet safety interaction and interne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hus, it is a necessity to implementation “Internet Literacy”.
2. The design phase of “Internet Literacy”, designs for teaching doing assessment tools, designs for teaching strategies, plans for learning processes and plans for the learning community’s managrment . Teachers need to edit and choose the e-Learning materials, and set-up an e-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have the assessment of courses for the development phase for “Internet Literacy”. While designing e-Learning courses, teachers’ workloads are heavier tha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however, it is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flexible while using the multimedia hyperlink, on-line tests, and discussion boards on” Moodl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
3.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of “Internet Literacy”:Teachers can handle students’ individual learning progress and provide help for the students accordingly and it helps students to increase learning interests and it is more effective. Moreover, teachers can use the billboards, chat rooms and votes which are mor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from the e-Learning center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s on discussing internet-related topics and to help students exchanging their opinions, ideas and their feelings.
4. The assessment phase of “Internet Literacy”: By using online transcripts, online learning progresses and learning feedbacks, we know that this course is approved by most students. Additionally, students can reach their cognitive learning goals and skills after students take the learning tasks of Internet Literacy. However, it takes more time and more observations for emotional and attitude parts. The face-to-face teaching times are too less for this research project; thus, it is hard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students’ internet literacy has promote or no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數位學習的意涵……………………………………11
第二節 數位學習設計………………………………………20
第三節 數位學習系統………………………………………36
第四節 網路素養……………………………………………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59
第一節 研究設計……………………………………………59
第二節 研究情境……………………………………………62
第三節 「網路素養一貫通」課程設計……………………67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和討論…………………………………………77
第一節 「網路素養一貫通」課程發展之分析階段………77
第二節 「網路素養一貫通」課程發展之設計階段………86
第三節 「網路素養一貫通」課程發展之發展階段………103
第四節 「網路素養一貫通」課程發展之實施階段………108
第五節 「網路素養一貫通」課程發展之評鑑階段………111
第五章 結論和建議………………………………………………123
第一節 結論…………………………………………………123
第二節 建議…………………………………………………125

參考文獻…………………………………………………………12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TWNIC-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8) 。2008年1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新聞稿. 2009.1.3。取自: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0801a.doc
于富雲(2003)。網路學習科技的影響與角色的正視。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1(1),頁99-108。
中國視聽教育協會 (1998)。系統化教學設計。臺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王美玉(2003)。電子圖書館與數位學習。 2008.11.8取自 http://www.lib.nctu.edu.tw/new/data/電子圖書館與數位學習.pdf。
王曉璿(1997)。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39(1),頁7-13。
白亦方(1999)。建構小學社會科網站的可能與願景,載於 社會枓課程設計發展與願景,頁31-50。臺北:師大書苑。
白亦方、陳宥達(1998)。國小社會科教材網路觀。研習資訊,15(1),頁78-84。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94年國中小學生數位能力與數位學習機會調查報告」。2008.12.7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774935671.pdf。
朱延平(1999)。多媒體在教育上的應用。資訊與教育,72,頁15-25。
朱則剛(1994)。教育科技派典初探。教學科技與媒體 ,5,頁40-43。
吳怡貞(2006)。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課程之系統化教學設計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明隆、林振欽(2005)。資訊科技與教學應用:議題、理論與實務。臺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溫嘉榮(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臺北:松崗。
吳振遠(2007)。以Moodle建置中學數位學習平台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清山、林天佑(2004)。資訊素養。教育資料與研究,57,頁95。
沈中偉(1999)。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71,頁52-57。
李宗薇(2000)。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評析及應用:以師院社會科教材教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榮桂(2002)。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規劃與相關問題。2008.12.7取自http://corey.loxa.edu.tw/csedu/csedu_goal.htm
周倩、楊台恩 (1998)。電腦網路的特質及相關問題初探。社教雙月刊,84,頁17-20。
岳修平(2005)。混成式數位學習教學策略與實施。台大教與學電子報,34。2006.3.1,取自http://edtech.ntu.edu.tw/epaper_all/epaper/940410/prof/prof_2.asp
林奇賢(2000)。網路學習理論與應用。載於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集 ,頁1-16。臺北:教育部。
林佳旺(2003)。國小網路素養課程系統化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以「六年級網路互動安全課程」為例。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林敏慧、陳慶帆(2004)。快速建構網路教學平台的新方案 Moodle。教育研究月刊 ,126,頁85-98。
林菁(2008)。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教育。 2008.12.7 取自: http://www.tpml.edu.tw/TaipeiPublicLibrary/download/eresource/tplpub_lifelong/0041/pdf/01.pdf
林菁、李曉媛(2003)。網路教學媒體的呈現方式之研究。教學學科技與媒體,65,頁34-58。
林曉雯(2006)。Moodle線上學習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中華大學科學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徐新逸、施郁芬 (2004)。數位學習課程發展作業流程參考手冊-精簡版。臺北: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
高熏芳、楊諮燕(2001)。網際網路融入學習領域教學創新之探討。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頁109-124。 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張文君(2007)。Moodle網路學習平台線上音樂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直笛E學園」之建置與教學應用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字和(2007)。運用Moodle平台進行奈米科技課程之初探—以某國小五年級課程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張芳綺、周倩 (2002)。我國高中職學生網路素養課程之需求與規劃。2002年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233-238。新竹:新竹師範學院。
張祖忻、朱純、胡頌華(1995)。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臺北:五南。
張原楨(2005)。Moodle的相對優勢。2008.9.7取自http://computer.lotes.ilc.edu.tw/moodle/course/view.php?id=33
張淑婷(2008)。當教學設計遇上e-Learning。2008.12.07取自http://blog.yam.com/amylearning/article/17486494
教育部(2001a)。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8.12.7取自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教育部(2001b)。遠距教學作業規範。200812.7 取自: http://www.cc.nctu.edu.tw/~nacad/p/p2a4.htm
教育部(2004)。教育報告書- 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07.6.27取自: http://study.ks.edu.tw/learn/low/low1.asp
教育部(2005)。2005-2008施政主軸-創意台灣、全球布局。2009.1.4 取自 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94
教育部(2007)。課程服務平台建置之主旨。2008.12.7 取自: http://learning.edu.tw/moodle/
教育部(2008a)。98-101年教育施政藍圖。2009.1.4 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教育部施政藍圖_.pdf
教育部(2008b)。架站類_moodle 軟體簡介。2008.11.8 取自: http://ossacc.moe.edu.tw/modules/tinyd1/index.hp?id=164
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2004)。網路素養。2008.12.7 取自: http://eteacher.edu.tw/1_literacy.asp
國民教育社群網。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資訊教育。2008年12月7日 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_new.php
莊道明(1998)。我國學術資訊網路使用及資訊倫理教育之研究。圖書館學刊,13,頁169-197。
許平福(2004)。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倫理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許玉霞(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及網路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偏遠地區高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年興、洪雪芬(2002)。K12數位學校的教與學-網路教學的基礎與應用。高雄:師路。
陳年興(1998)。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之學習環境。公教資訊 (2),頁6-17。
陳年興、石岳峻、黃欣儀 (2001)。網路大學推動及相關議題探討。電子月刊五月號,頁72-77。
陳年興、石岳峻(2002)。網路學習對教育改革之影響及未來發展。資訊與教育,(92),頁32-42。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博碩文化。
陳明月(2007)。網路素養教育探討。研習資訊, 24(6),頁104。
陳冠華(2006)。數位學習的定義。 2008.9.12 取自 http://www.read.com.tw/web/hypage.cgi?HYPAGE=subject/sub_e_learning.asp
陳德懷(2003)。談談數位學習的過去和未來(序)。載於陳德懷(編),邁向數位學習社會 (i)。臺北:遠流。
陳慶帆、曾清碩、梁曉慧(2006)。以 MOODLE 支援網路專題式學習活動之設計。 2006數位科技與創新管理國際研討會。臺北: 華梵大學。
陳騰龍(2007)。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應用Moodle於自由軟體教學之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游光昭、李大偉(2003)。網路化教育訓練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華梵大學(無日期)。moodle輔助檔案說明。2009.1.4 取自: http://elearning.hfu.edu.tw/moodle/help.php?file=mods.html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2008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2009.1.30取自:http://cai.mingdao.edu.tw/2008/2008x7/modules/tadnews/index.php?op=dlfile&fsn=30&nsn=69
黃玉萍 (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臺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國禎(2006)。資訊融入教學的發展現況與實施策略。2008.12.7取自http://www.sda.ks.edu.tw/informationseed/policy.ppt
黃國禎等人(2008)。數位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的活動設計模式:以國小鄉土課程數位典藏網站之建置為例。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4)2,頁41-56。
黃葳威、林紀慧 (2007)。台灣青少兒網路安全素養與世代變遷。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論文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黃嘉勝 (1994)。系統化教學設計在「幼兒工作科」教學上的運用。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 (7),203-218。
楊昭儀、徐新逸 (1997)。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視聽教育雙月刊, 39(3),頁15-21。
溫嘉榮(2000)。科技融入九年一貫教學之應用。2008.10.9。取自http://kids.yam.com/act/seminar2001/ppt/handout1_1.ppt。
溫嘉榮(2002)。資訊社會中人文教育的省思。資訊與教育,92,頁2-6。
壽大衛(2001)。全球資訊網與建構主義。載於資訊網路教學,頁13-26。臺北:師大書苑。
臺北市教育局(2006)。資訊素養與倫理國小版教材。2008.10.9取自http://210.243.29.7/subject/info/index.htm
甄曉蘭. (2003). 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師大書苑。
劉文尚(2003)。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劉兆漢、黃興燦 (2002)。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書。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 (2007)。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2008.12.7 取自 http://elnpweb.ncu.edu.tw/
潘文福(2001)。應用學習單的網路化教學設計與成效分析。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歐展嘉(2006)。Moodle數位學習課程管理平台。臺北市: 松崗。
蔡秉華、鐘靜蓉(2002)。資訊化教學系統設計之模型建置。資訊與教育,90,頁72-82。
蔡德祿(2006)。平台工具技術發展現況。收於資策會主編,2005-2006數位學習白皮書, 298-308。 臺北: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
鄭谷苑、郭俊賢譯 (2004 )。Bransford.J. D. Brown, A. L,& Cocking R. R.,Donovan, M. S.&Pellegrino. J. W.(2000)原著。學習原理:心智、經驗與學校(How People Learn:Brain,Mind,Experience,and School,rev. ed.)。臺北:遠流。
盧怡秀(2001)。高雄市高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賴苑玲 (1999)。兒童資訊素養之研究。 2008.12.07 取自http://www.lib.pu.edu.tw/~jiang/1999/2-2.htm
韓善民(1995) 。資訊教育基礎建設簡介。載於 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頁1-17,臺北: 教育部。
魏立欣譯(2004) 。Roblyer, M. D.(2003)原著。教育科技融入教學(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rd ed.)。臺北:高等教育。
謝芳紋(2000)。應用Dick 和Carey 教學系統設計模式建構電腦網路課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孟諺、莊茜雯、黃國禎、李銘煌(2006)。網路教學平台之功能與接受度分析。載於2006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2006)。臺灣:花蓮教育大學主辦。2009.2.12取自http://yang.nhlue.edu.tw/tanet2006/N000/N00045.pdf

西文部分
ALA. (1989).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1989 Final Report. Retrieved March 17 ,2008, from http://www.ala.org/ala/acrl/acrlpubs/whitepapers/presidential.htm
Bransford, J. D., Brown, A., & Cocking, R. (2000).how people learn: Mind, Brain,Experience and School, Expanded Edi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Dick, W., & Carey, L.(2001).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Dewey, J. (1956).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The school and society (combined ed.).. Chicago: 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illon, A., & Zhu, E. (1997). Designing web-based instruction: A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In B. H. Khan (ed.), Web-based instruction (pp.221-224).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eneral Public License. (無日期). Moodle Statistics. Retrieved March 12,2009, from: http://moodle.org/stats/
Goodlad, J. (1984). A place called school.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Gurak, J. L. (2001). Cyberliteracy: Navigating the Internet with Awareness. 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2.
Internet World Stats(2001).World Internet Users and Population Stats. Retrieved March 31, 2009 from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Kemp, J. E. (1985).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Lyman, H. H. (1990). Libraries,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Bookmark. 48(3), 170-175.
Mc 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3(2),115-125.
Reigeluth, M. C., & NelsonM.L. (1997). A new paradigm of ISD In R. Branch& B. Minor (Eds.). Educa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y Yearbook, 22, 24-35.
Relan, M. B.(1997). Web-based instru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In. Khan H. B. (ed), Web-based instruction , Eaglewood Cliffs. Retrieved March 2 ,2008, from http://edweb.sdsu.edu/clrit/leaningtree/DOC/WWWInstrdesign/WWWInstrDisgn.html
Teicher, J. (1999). An action plan for smart internet use. Education Leadershi, 5(5),70-7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2.163.3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2.163.3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