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10107-16015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10107-160156
論文名稱
Title
黃公望的山水題畫詩
HUANG,Kung-wangs' Poems Inscribed onLandscape Painting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7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9-10
關鍵字
Keywords
黃公望、山水題畫詩、元代
Kung-wang, poems inscribed on landscape paintings, HUANG, the yuan dynas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2 次,被下載 314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142 times.
中文摘要
題畫詩深層聯系詩和畫,是詩歌和繪畫融合的藝術結晶,是文人畫重要特徵之一。題畫詩往往是畫之眼,對於畫境有點醒、提示、深化畫旨的校果。山水題畫詩兼具文學和繪畫、山水詩和山水畫交叉邊源性的特徵,不僅僅是表現圖景之美,闡釋畫境,更是詩人藉題發揮的寄託;不僅僅是有畫中態又傳畫中意,更是詩人內心世界的觀照。山水詩和山水畫的結合,在元代出現更緊密的聯系,以大量的題畫詩出現,用詩歌藝術表現繪畫藝術,出現更緊密聯系的是集詩人畫家於一身的黃公望,其藝術成就為「元季四大家」之冠,在山水題畫詩之創作,亦有卓犖可觀成績,對明清文藝具有啟發意義及深遠影響。題畫詩有「他題詩」和「自題詩」兩大類,「他題詩」是詩人(黃公望)以自己的文化修養、審美情趣,去感知、理解、鑑賞作品,然後創作詩歌傳達畫意,開拓畫境;「自題詩」提供自己(黃公望)創作背景,暗示作品內蘊,繪畫主張與鑑賞,借詩畫交流,以達成「詩畫合境」。所以不論是「他題詩」或「自題詩」,都是詩人(黃公望)藉題詩引導讀者進入繪畫,遊觀圖象,體味畫境,或觀其寰中,得其象外之味。山水題畫詩以題詠繪畫為素材,畫上圖景的存在是可視空間,然詩畫創作皆講究景語即情語,重視情景交融,因之,以詩觀畫不能僅局限在形勢結構,更應體味詩人(黃公望)借題發揮,寄寓精神思想、生活蒙養的心靈空間。水景渺遠,令人有遊仙登彼岸之思;山水藏幽,更顯得畫靜人閒:烟雲空白,以想像體味填補空間;從亭窗遠眺美景,進而遊觀生命情調;秋山悅目,可行可望,秋山空境,可居可遊,令人陶然自適。此外,黃公望的山水題畫詩特重於畫外心靈的涵養,非凡的畫外學養有助於創作格調、意境的提昇,然後能登峰造極。讀書、宗教修養可落實作品境界深度,隱藝、游藝的生活可作絕俗的性靈遠遊,而有高情逸思,以茲人格投射筆墨線條之中,畫品高雅純正,人品高,畫品就高。黃公望五十歲學畫,所謂大器晚成,在中國繪畫上的意義就是對涵養的多方集成,方能有獨創的風格。
Abstract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combine poems and paintings closely together. They are artistic fus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A poem inscribed on a painting usually serves as a window to the painting to point out, bring about and deepen the meaning of the painting. Hence,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characterize themselves as overlapp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literature, painting, landscape poetry and landscape painting.

A poem inscribed on a painting not only displays the form of landscape through the painting but also expresses the meaning of the painting and reflects the poet's mind as well. The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poetry and landscape painting reached the summit in the Yuan Dynasty when lots of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emerged to express the art of painting through the art of poetry.

Further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first appeared in the works of HUANG, Kung-wang, who was a famous poet and painter in the Yuan Dynasty. Among the "Four Masters of the Yuan Dynasty", HUANG enjoyed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in art and remarkable accomplishment in the creation of poems inscribed on landscape paintings, which exerted an enlightening, deep and long-term influence on the art and literature of the successiv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HUANG, Kung-wang's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 "poems inscribed on others' paintings" and "poems inscribed on his own paintings". The former represents the poet's (HUANG, Kung-wang's) percep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a painting through his own cultural discipline and aesthetic taste and the subsequent creation of a poem to br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the painting. The latter provides the background of his (HUANG, Kung-wang's) creation of poems and gives hints to the inner implications of his paintings and his ideas and appreciation of painting, aiming to achieve the state of "perfect fus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through poetry-painting interaction. So, whether "poems inscribed on others' paintings" or "poems inscribed on his own paintings", the poet (HUANG, Kung-wang) have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readers to painting and showed them how to enjoy the fun and meaning behind painting.

Poems inscribed on landscape paintings use paintings as materials, so the existence of landscape images embodies a visual space. However, the creation of both poetry and painting most addresses the link between, or rather, the fusion of scenery and emotion. As a result, while appreciating a painting with a poem inscribed on it, we had better not limit our view to forms and structures. In stead, HUANG, Kung-wang's approach of appreciating a painting is much recommended. With excellent mental training and great imagination, the scenery of mountains, rivers, clouds, villages, pavilions, or even a blank space on the painting could turn out to be an entire season, life, nature or universe for the mind to enjoy eternally.

Besides, HUANG, Kung-wang's poems inscribed on landscape paintings particularly emphasize mental growth and pursuits. It is believed that reading, religious discipline, reclusion, travel and personal integrity can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art and literature creation. HUANG, Kung-wang had never learned painting until he was 50. His case is a good example of the Chinese saying, "A great vessel will be long in completion; a great man will take time to shape and mature." In terms of Chinese painting, it means that only through multiple training and discipline can an artist demonstrate a unique styl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壹章 緒…………………………………………………………………………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8
第貳章 黃公望生平、時代背景和藝術成就……………………………………11
第一節 生平、交游與才藝……………………………………………………11
一、生平……………………………………………………………………11
二、交游與學識修養………………………………………………………14
第二節 時代藝文概況…………………………………………………………16
一、藝文環境………………………………………………………………16
二、元季四大家……………………………………………………………17
第三節 藝術成就………………………………………………………………18
一、山水畫的成就…………………………………………………………18
二、畫論《寫山水訣》……………………………………………………19
第參章 黃公望山水題畫詩的畫外心靈…………………………………………27
第一節 讀書養性………………………………………………………………27
一、以讀書論性之畫外學養…………………………………………………27
(一)以學養論畫…………………………………………………………27
(二)黃公望的學養………………………………………………………29
二、以宗教論性之畫外學養…………………………………………………31
(一)宗教蒙養……………………………………………………………31
(二)宗教與藝術家情性修養……………………………………………32
第二節 靜觀寂照………………………………………………………………35
一、靜、觀、寂、照…………………………………………………………36
(一)靜觀…………………………………………………………………36
(二)觀照…………………………………………………………………36
(三)寂照…………………………………………………………………38
二、體悟的妙諦………………………………………………………………39
(一)藝術心靈的誕生……………………………………………………39
(二)畫家個人自覺文化修養……………………………………………40
第三節 隱於畫藝………………………………………………………………41
一、超然物外的處世之道……………………………………………………42
(一)出處與行藏…………………………………………………………42
(二)黃公望的隱逸………………………………………………………43
二、畫不過意思而已…………………………………………………………45
(一)書法與繪畫藝術規律相通…………………………………………46
(二)超脫精神的調和劑…………………………………………………47
三、清修之後的人生議題……………………………………………………48
(一)游仙體:與仙、道雲游合流………………………………………49
(二)隱居詩:與田園情趣合流…………………………………………52
第四節 高逸之情………………………………………………………………54
一、逸的人格色彩……………………………………………………………55
(一)從逸民到逸格的轉換………………………………………………55
(二)逸筆寄興寓意………………………………………………………56
二、幽人斯有幽情……………………………………………………………58(一)與漁樵共水雲閒……………………………………………………58
(二)多義性的神遊世界…………………………………………………63
第肆章 黃公望山水題畫詩的可視空間(Ⅰ)…………………………………64
第一節 審美意象………………………………………………………………65
一、意象語言建構的繪畫山水景物…………………………………………65
二、藝術形象存在方式上的交叉義…………………………………………68
(一)物象的交叉義……………………………………………………68
(二)中國詩畫的時空意識……………………………………………69
(三)中國詩畫的動靜觀………………………………………………71
第二節 水景闊遠………………………………………………………………72
一、三遠與山水畫空間構圖關係……………………………………………72
(一)遠的自覺…………………………………………………………72
(二)畫格的轉變………………………………………………………75
二、水景構圖與遠境…………………………………………………………77
(一)廣攝構圖層次、遠近景物與時空意識的遠境…………………77
(二)內外聚焦,與心徘徊……………………………………………81
第三節 置陳藏幽………………………………………………………………84
一、置陣布勢的經營…………………………………………………………85
(一)釋義………………………………………………………………85
(二)構圖經營…………………………………………………………86
二、黃公望布勢以曲線藏幽…………………………………………………87
(一)曲線的發展………………………………………………………87
(二)取景通幽和通向心靈的幽………………………………………91
第四節 煙雲虛白………………………………………………………………93
一、煙雲之氣、虛、白………………………………………………………94
(一)煙雲之氣…………………………………………………………94
(二)煙雲之白…………………………………………………………95
(三)烟雲之虛…………………………………………………………96
二、煙雲藏山木樹石與空白美………………………………………………98
(-)以藏法隱沒山木樹石……………………………………………99
(二)體味煙雲空白美…………………………………………………102
第伍章 黃公望山水題畫詩的可視空間(Ⅱ)…………………………………106
第一節 亭窗遊觀………………………………………………………………106一、釋義及功用……………………………………………………………………106
二、遊觀………………………………………………………………………107
(一)以目遊觀…………………………………………………………107
(二)以身遊觀…………………………………………………………108
三、畫中遊觀與生命情調遊觀 ……………………………………108
(一)亭…………………………………………………………………109
(二)窗與樓閣…………………………………………………………111
第二節 赭絳色章………………………………………………………………114
一、中國山水畫色彩發展概述………………………………………………115
(一)設色發展五大流變………………………………………………115
(二)赭絳設色概況……………………………………………………117
二、黃公望題詩設色之取向…………………………………………………119
(一)色調之視覺取向……………………………………………………119
(二)色調之遠輕近重……………………………………………………123
三、黃公望題詩設色之意向…………………………………………………127
(一)青綠色調:林泉高士……………………………………………127
(二)黑白色調:心靈吞吐……………………………………………128
(三)青白色調:出塵逸思……………………………………………128
(四)紅黃世界:溫暖情趣……………………………………………130
第三節 秋山空境………………………………………………………………133
一、秋山:丹楓枯木寫秋林…………………………………………………133
(一)喜愛題秋…………………………………………………………133
(二)秋林寄荒寒………………………………………………………134
(三)荒率蒼古…………………………………………………………136
二、清秋冷寂寫空山…………………………………………………………137
三、空山秋色可居遊思………………………………………………………139
第六章 黃公望題詩的創作理論和審美意識……………………………………142
第一節 創作理論………………………………………………………………142
一、 人際聯想…………………………………………………………………142
二、畫家養成…………………………………………………………………143
(一)畫技養成…………………………………………………………143
(二)畫理養成…………………………………………………………145
第二節 審美意識………………………………………………………………147
一、 迷遠之境…………………………………………………………………147
二、 清之美學…………………………………………………………………149
結論…………………………………………………………………………………152參考書目……………………………………………………………………………156
附圖…………………………………………………………………………………16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專書
(一)詩類
1、詩集
王維、孟浩然:《王維全集附孟浩然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杜甫:《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1978年9月
蘇軾:《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余冠英等選注:《唐詩選注》,台北:華正書局,1983年,3月
莊申編:《元季四畫家詩校輯》,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出版,19722年,11月
李孟生:《元明詩選》,香港:中華書局,1998年月
李德壎編:《歷代題畫詩類編(上、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年
周積寅、史金城:《中國歷代題畫詩選注》,浙江:西冷印社,1985年
2、詩畫論及其他
李栖:《兩宋題畫詩論》,台北:學生書局,1994年
曾景初:《中國詩畫》,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張晨:《中國詩畫與中國文化》,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王伯敏.:《唐畫詩中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5月
戴麗珠:《詩與畫》,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
蔣寅:《中國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北京:中華書局,2003,3月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台北:洪範書店,1986年,11月
黃永武:《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6月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月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月
(二)畫類
1、畫史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11月
高居翰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公司,2001年,2月
劉奇俊:《中國歷代畫派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2001年,3月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楊新,班宗華,聶崇正,高居翰,郎紹君,巫鴻等:《中國繪畫三千年》,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8月
薛永年編:《中國繪畫欣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8月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3月
葛路:《中國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1月
鄭喬彬:《中國繪畫思想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年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修訂本)》,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
杜哲森:《元代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12月
2、畫論
鄧實、黃賓虹編 嚴一萍續編:《藝術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虞君質選輯:《美術叢刊》,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1986年
潘運告編:《中國書畫論叢書》,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11月
俞琨編:《中國畫論類編》,台灣: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5月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3月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9月
薛永年:《橫看成嶺側成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11月
黃賓虹等:《中國書畫論集》,臺北:華正書局,1986年
《朵雲》編輯部:《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局出版社,1992年
張強:《中國書畫論重叢書•中國畫論體系》,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2月
張強:《中國書畫論重叢書•中國畫論美學》,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2月
張強:《中國書畫論重叢書•中國山水縱橫談》,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2

3元畫、元四家及其他
高居翰著,宋偉航譯:《隔江山色──元代繪畫》台北:石頭出版公司,1994年月
高木森:《元氣淋漓-─元畫思想探微》,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10月
傅熹年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5:元代繪畫 》台北:錦繡出版公司,1989年,
8月
何恭上編:《元朝名畫精華》,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6年11月
張光賓:《元四大家》,台北:故宮博物院,1975年
萬新華:《元代四大家》,中國:遼寧美術出版社,2003年,10月
蔡長盛:《黃公望的生平和藝術》,台北:中國文化學院,1974年
薄松年:《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黃公望》,台北:錦繡出版公司,1995年,11月
謝成林:《元代畫壇魁首》,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
王德毅,李榮村,潘柏澄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1-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年
潘天壽等著:《歷代畫家評傳:元》,香港:中華書局,1979年
沈柔堅編:《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2月
袁金塔:《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99年,5月
畢建勛:《萬象之根:中國畫基本原理與方法 》,中國:河北美術出版社,1997年,8月
唐健鈞:《中國畫章法款識藝術》,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徐建融:《書畫題款•題跋•鈐印》,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0年 6月
(三)美學類及其他專書
李浩:《唐詩的美學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8月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7月
朱玄:《中國山水畫美學研究》,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8月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5月
朱良志:《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中國: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10月
張啟亞:《中國畫的靈魂:哲理性》,中國:文物出版社,1994年
張安治:《墨海精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1月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臺灣:駱駝出版社,2002年,1月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台北:洪範書局,1987年
皮朝綱:《禪宗的美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5,月
朱良志:《曲院風荷》,中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王文娟:《墨韻色章:中國畫色彩的美學探淵》,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5

劉義慶編,楊勇校牋:《世説新語》,台灣:正文書局,1976年,8月
劉勰著,黃叔琳校本:《文心雕龍》,台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9月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台灣: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3月
陳望道:《修辭學發》,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月
張立文主編:《空境:佛學與中國文化》,中國: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劉滌凡:《道教入世轉向與儒學世俗神學化的關係 》,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
王宜娥:《道教與藝術》年,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二、中文期刊論文
(一)詩與畫專論
梅祖麟、高友工:<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臺彎:中外文學》1卷12期(1973年5月),頁152〜169。
梅祖麟、高友工<唐詩語意言究:隱喻與典故 上>,《臺彎:中外文學》4卷7期(1975
年12月),頁116〜129。
梅祖麟、高友工<唐詩語意言究:隱喻與典故 中>,《臺彎:中外文學》4卷8期(1976
年1月),頁66〜84。
梅祖麟、高友工<唐詩語意言究:隱喻與典故 下>,《臺彎:中外文學》4卷9期(1976
年2月),頁166〜190。
柯慶明:<從「亭」、「臺」、「樓」、「閣」說起>,《臺大中文學報》11期(1999年5月),頁127〜184。
楊雅惠:<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的時空意識>,《臺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1997年)
楊雅惠:<宋代詩畫的比興結構>,《臺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1998年)
鄭騫講:<題畫詩與畫題詩>,《中外文學》8卷6期(1979年11月),頁5〜13。
夏冠洲:<論題畫詩>,《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卷4期(2003
年12月),頁169〜176。
東方喬:<題畫詩源流考辨>,《河北學刊》22卷4期(2002年7月),頁97〜100。
周淑芳 :<題畫詩:詩人對畫境的點醒與延伸>,《長沙電力學院學報》18卷2
期(2003年5月),頁102〜104。
何傳馨:<元代書畫題詠文化 以李士行(江鄉秋晚)卷為例>,《故宮學術季刊》19卷4期(2002年夏),頁11〜40。
楊國蘭:<中國題畫詩中的「題」字透視>,《育達學報》5期(1991年12月),頁32〜38。
包根弟:<論元代題畫詩>,《古典文學》2期(1980年12月),頁317〜335。
(二)畫類
1中國繪畫
蔡耀慶:<畫論之興 中國畫論的轉折>,《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2卷4期(2003年4月),頁1〜13。
朱良志:<論理學對中國畫「以小見大」思想的影響>,《孔孟學報》79期(2001年9月),頁285〜309。
張清治:<無畫處皆成妙境:談中國畫之空無觀>《故宮文物月刊》2卷4期(1984年7月),頁92〜101。
熊碧梧:<宋元文人畫形式與色彩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70期(1990年9月),頁197〜213。
李霖燦:<中國畫構圖研究>,《故宮季刊》5卷3期(1971春),頁63〜74。
王伯敏:<中國畫的構圖>,《中國美術》2期(1987年7月),頁77〜78。
林莉娜:<詩情畫意:中國繪畫之特殊藝術形式>,《故宮文物月刊》6卷6期(1988年9月),頁100〜107。
2元畫及元四家
翁萬戈:<近年來元代繪畫的研究>,《故宮學術季刊》4卷2期(1986年12月),頁15〜22。
沈以正:<元代繪畫>,《中華文化復興月刊》5卷11期(1972年11月),頁70〜77。
莊伯合:<元代繪畫要說>,《幼獅》37卷3期(1973年3月),頁38〜44。
武昌:<筆簡意賅•墨趣十足 元代繪畫藝術的發展>,《典藏藝術雜誌》45期(1996年6月),頁156〜159。
武昌:<名家輩出各有所長的元代繪畫>,《典藏藝術雜誌》50期(1996年11月),頁172〜193。
朱玄:<元代山水畫的意趣>,《興大中文學報》7期(1994年1月),頁1〜17。
何惠鑑:<元代文人畫序說>,《新亞學術集刊》4期(1983年),頁243〜257。
張光賓:<元四大家年表(上)>,《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國立臺灣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9期(2000年9月),頁101〜177。
張光賓:<元朝四大家的繪畫>,《雄獅美術》5卷3期(1975年11月),頁105〜118。
容天圻<元四家山水研究>,《中國書畫》11期(1970年5月),頁4〜6。
方延豪:<元代四大畫家各有千秋>,《藝文誌》126期(1976年3月)頁54〜60。
武昌:<元代中後期嶄新的山水畫風貌 黃公望繪畫風貌多,吳鎮筆墨粗豪不拘>,《典藏藝術雜誌》48期(1996年9月),頁208〜211。
張光賓:<元四大家年表(中)>,《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國立臺灣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10期(2001年3月),頁161〜243。
張光賓:<元四大家年表(下)>,《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國立臺灣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11期(2001年9月),頁133〜205。
3黃公望及其他
高木森:<元四家畫?堛滿u先現代藝術」氣質(1)黃公望繪畫的建構傾向>,《故宮
文物月刊》6卷8期(1988年11月),頁44〜50。
李沛:<悠然自適的黃公望>,《中國美術》12期(1988年9月),頁96〜100。
陳就:<黃公望之山水畫>,《今日中國》61期(1976年5月),頁1321〜154。
蔡長盛:<元朝畫家黃公望的繪畫藝術>,《新竹師專學報》3期(1977年6月),頁169〜189。
徐健勛:<元道士畫家 黃公望>,《道教學探索》5期(1991年12月),頁235〜245。
申喜萍:<元代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特徵研究>,《宗教哲學》5卷4期(1999年2月),頁120〜128。
龔鵬程:<從元人文集看元代全真教之發展>,《道教文化》5卷3期(1991年3月),頁5〜19。
王江武:<元代全真教的儒化傾向>,《哲學與文化》30卷6期(2003年6月),頁157〜169。
王明孫:<略述元人對「隱」之看法>,《華學月刊》145期(1984年1月),頁20〜2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