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10112-10580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10112-105800
論文名稱
Title
世紀末,女英雄的回眸與再出發 ──從《黃繡球》到《女獄花》
The Looking Back and the Secend Start of Heroines at the end of century ──from "Huang Hsiu Chiu" to "Female Prison Flower"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2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2-07-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2-09-10
關鍵字
Keywords
晚清小說、婦女問題、頤瑣、王妙如、《女獄花》、《黃繡球》
Miao-Ru Wang, female issues, Yi So, "Female Prison Flower", fictions of the later period of Qing Dynasty, "Huang Hsiu Chiu"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0 次,被下載 65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54 times.
中文摘要
鴉片戰爭後,中國進入急遽蛻變的關鍵時刻,國際情勢緊急,國內政治黑暗,新興思潮風起雲湧,也孕育了截然不同於傳統的文學環境。晚清小說被提為上乘,強調對社會的實際功用,期盼透過小說作品的宣導,反映社會現況,達到啟迪民智的目的。而知識分子深刻體會到婦女問題緊緊繫聯著家國命運,大舉推行晚清女權運動,透過廢纏足、興女學、提倡自由婚姻等,確立女性獨立的人格,徹底解放婦女。
此時亦出現許多以書寫女性生活為主,反映婦女問題的小說,《黃繡球》被認為是眾多女權小說中,最能深刻體現當時婦女生活情景的作品,它集結了纏足、女子興學、婦女問題,透過解放大腳,打破男女公私領域的界線,追求生而平等的教育權,要女性做一個勇敢為自己發聲,同時也能負起對國家建設責任的新時代女英雄。而王妙如透過《女獄花》中的女性書寫,創造了一群果敢堅強,不畏父權的革命新女性,這些女性在救國、女權與女學的對應關係中,找到了自我。她們面對愛情與死亡時,表現的殷切期盼與堅忍不拔,正好應證的革命潮流的銳不可檔,其文化意涵顯現了舊傳統勢必得湧退崩盤,破壞之後的重建將使男女平權得到長足的發展。世紀末的女英雄們,回顧過去的舊傳統,終能擺脫束縛千年的女教條和父權壓制,重新喚醒其女性意識,擁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懷抱著對社會的理想和熱情重新再出發。
Abstract
After the Opium War, China has entered a rapid transformation. At the later period of Qing Dynasty, fictions were put to excellent, it was emphasized the actual function of the social. It reflected social conditions and enlighten the people through advocacy fictions. Intellectuals deeply appreciate female issues tightly linked with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and carried out the large-scale feminist movement of the later period of Qing Dynasty. Through against foot-binding, build female schools , promote freedom of marriage, established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of female, and the liberated women totally.
Fictions were written female lives and reflected women' issues at this time. "Huang Hsiu Chiu" reflected female lives and situations very well in many feminist fictions, it was centered foot-binding, female education, women' issues. Miao-Ru Wang had created a a group of new revolutionary female who be strong, be no fear of might by female writing in "Female Prison Flower". These females found themselves in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of saving the nation, women's rights, and woman's educ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4
第二節 近人研究概況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1
第二章 世紀末的歷史記憶 15
第一節 晚清社會變局 15
一、政治背景 15
(一) 黑暗的缺口:國際情勢與中國社會 15
(二) 追求的曙光:政治變遷與改革 18
1.洋務與變法 19
2.革命與立憲 22
二、社會環境 25
(一) 西力東漸 26
(二) 社會思潮 28
(三) 清末啟蒙運動 30
三、文學環境 32
(一) 新舊文學的流轉 32
(二) 小說界革命 37
1.梁啟超與小說界革命 37
2.小說創作與讀者需求 39
第二節 英雄的誕生 44
一、 女英雄溯源 44
(一) 歷史中的女英雄事略 44
(二) 文學作品中的女英雄 47
(三) 女英雄在文學傳統中的塑形過程 49
二、晚清婦女小說與民族革命 51
(一) 新女國民的英雄神話特質 51
(二) 革命女權與民族國權:國權壓倒女權 55
第三章 《黃繡球》的女性書寫 59
第一節 理想形象的塑造與建構 59
一、女英雄形象 59
二、超越以往的佳人意象 65
第二節 扮裝行為與自我實現 70
一、擺脫小腳的束縛 70
二、跨越私領域 74
第三節《黃繡球》的文化意涵 75
一、《黃繡球》的愛情與婚姻 75
(一) 家庭與婚姻 75
(二) 愛情與正義 82
二、精神焦慮與夢境 90
三、女性角色展現的精神 97
第四章 《女獄花》的女性書寫 106
第一節 理想形象的塑造與建構 106
一、女英雄與女俠 106
二、女英雄的俠與正義 113
第二節 佳人意象的轉化與自我實現 115
一、外在形象的改變 115
二、內在知識的提升 117
三、超越性別─性別界限模糊 121
四、感傷傳統的轉化 124
第三節 《女獄花》的文化意涵 125
一、《女獄花》的愛情與婚姻 125
二、夢境的隱喻 131
三、死亡意象 136
四、女性革命的意義 140
第五章 從《黃繡球》到《女獄花》 146
第一節 想像新女性:晚清女權運動 146
一、反纏足 148
二、興女學 153
三、自由結婚 160
第二節 晚清小說中女性的困境與突破 166
一、自我衝突 166
二、突破困境:轉移自己的需要 172
三、女性空間的擴大:成為女英雄 178
第三節 女英雄的抒情境界與作者的自我追尋 189
一、男性渴望的女英雄 191
二、女性心中的女英雄 195
第六章 結論 199
參考文獻 20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文本
頤瑣:《黃繡球》,《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王妙如:《女獄花》,《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
二、古籍
《儀禮》,《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周禮》,《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尚書》,《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孟子》,《四部備要•孟子注疏》(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漢)董仲舒撰,朱永嘉、王知常注譯:《新譯春秋繁露》(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
(漢)趙曄:《吳越春秋》(台北:中華書局,1980年)
(漢)班固:《白虎通義》(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66年)
(晉)干寶,汪紹楹校注:《搜神記》 (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後晉)劉昫等撰,楊家駱主編:《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6年)
(唐)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北史并附編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
(宋)程顥、程頤:《二程集》 (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
(宋)朱熹撰,張伯行編,左宗棠增刊卷:《朱子文集》 (台北:財團法人富德文化基金會,2000年)
(元)脫脫撰,楊家駱主編:《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91年)
(元)脫脫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遼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
(元)脫脫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金史并附編七種》(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明)莊元臣:《叔苴子》(板橋市: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1966年影印本)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82年)
(清)李汝珍:《鏡花緣》(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
(清)吳趼人:《劫餘灰》,《晚清小說大系》(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清)吳趼人:《恨海》,《晚清小說大系》(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晚清小說大系》(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清)李伯元:《官場現行記》,《晚清小說大系》(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清)東亞病夫:《孽海花》,《晚清小說大系》(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清)思綺齊:《女子權》,《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3年)
(清)劉鶚:《老殘遊記》,《晚清小說大系》(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晚清小說大系》(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清)顧武炎:《日知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
三、近人著作
王德威著,宋偉杰譯:《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城邦文化發行,2003年)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王夢鷗:《文學概論》(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王爾敏:《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1912– 1927》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王家儉:《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十六)》(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王立新:《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秀琴編集,胡文楷選訂:《歷代名媛文苑簡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王奇生:《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王潤華:《魯迅小說新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王立興:《中國近代文學考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亓冰峯:《清末革命與君憲的論爭》(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0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國父全集》(台北: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196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墟婦好墓》(北京:文物,1980年)
安宇:《沖擊與融合─中國近代文化史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
安敏成著,姜濤譯:《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年)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台北:蒲公英出版社,1984年)
阿英:《晚清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
汪榮祖:《中國近代史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吳慶俊校注:《說唐後傳》(太原:書海出版社,1999年)
吳功正:《小說美學》(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1985年)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1981年)
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台北: 台北傳記文學社出版,1979年)
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李國祁:《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八)》(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2年)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台北:洪葉文化事業,1995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蒲公英出版社,1986年)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
呂實強:《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十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宋翔鳳:《過庭錄》(北京:中華,1986年)
佚名:《說唐三傳》(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
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
周陽山、楊肅獻編:《晚清思想》(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0年)
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時報文化,1982年)
林明德:《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台北:輔仁大學,1991年)
林明德:《晚清小說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
林紓:《劫外曇花》(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年)
金觀濤、劉青峰:《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金貞和:《中國婦女史論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周建波:《洋務運動與中國早期現代化思想》(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苑書義等編:《張之洞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姚瑩:《中復堂全集•康輶紀行》(台北:文海,1974年)
南帆:《衝突的文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2年)
祝瑞開主編:《中國婚姻家庭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1980年)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
郭紹虞、羅根澤主編:《中國近代文論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高友工:《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陳顧遠:《中國婚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陳玉堂編著:《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之轉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陳平原、夏曉虹:《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陳敬之:《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前趨》(台北:成文,1980年)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夏東元編:《鄭觀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夏曉虹:《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夏曉虹:《晚清文人婦女觀》(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
孫會文:《中國近代史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孫孝恩、丁琪:《光緒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孫文光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大辭典》(合肥:黄山書社,1995年)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康有為:《康南海自編年譜》(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晚清小說大系》(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梁啟超、康有為:《戊戌變法(二)》(上海:神州國光社,1953年)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0年)
梁乙真:《清代婦女文學史》(台北:中華書局,1979年)
梁淑安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近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張岩冰:《女權主義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張灝:《二十一世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99年)
張載:《橫渠易說•家人》(台北:廣文書局,1974年)
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
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75年)
張蓮波:《中國近代婦女解放思想歷程(1840-1921)》(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 (台北:東華書局,1994年)
張樹棟、李秀領:《中國婚姻家庭的嬗變》(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張木丹、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香港:三聯書店出版,1962年)
曹正文:《俠文化史》(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
畢恆達:《都市住宅的議題與新方向:邁向廿一世紀之都市住宅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宏大書局,1994年)
梅家玲:《中國婦女與文學研究論集》 (台北:稻香出版社,2001年)
梅家玲編:《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過庭:《民報》(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
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演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
雷良波、陳陽鳳、熊賢君:《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年)
程大昌:《演繁露》(北京:中華,1991年)
湯志鈞:《戊戌變法史論叢》(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1957年)
費賴之:《入華耶穌會士列傳》(上海:商務印書館,1938年)
費正清、劉廣京:《劍橋中國晚清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史》(台北:中國,1979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
喬以綱:《中國女性的文學世界》(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楊辛、甘霖、劉榮凱:《美學原理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01年)
褚人穫:《隋唐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年)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劉詠聰:《女性與歷史──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管達如:《說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齊裕焜、陳惠琴:《鏡與劍──中國諷刺小說史略》(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鄭新蓉、杜芳琴主編:《社會性別與婦女發展》(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鄭明娳:《古典小說藝術新探》(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趙曄:《吳越春秋,越王陰謀外傳》 (台北:中華書局,1980年)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 雅典出版社,1998年)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台北:商務印書館,1975年)
劉惟德:《韓娥傳》明永樂七年(公元1400年)
劉子清:《中國歷代賢能婦女評傳》(台北:黎明出版社,1978年)
翦伯暫:《戊戌變法》(上海:神州國光社,1953年)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歐陽健:《晚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鄧偉志:《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韓南:《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魯迅:《魯迅全集》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龍應台、朱維錚:《未完成革命:戊戌百年紀》(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年)。
賴芳伶:《清末小說與政治社會變遷(1895- 1911) 》(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
薛福成:《薛福成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魏绍昌:《孽海花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魏林、蘇冰:《中國婚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4月)
闕名:《筆記三編劍俠傳》(台北:廣文書局,1992年)
羅蘇文:《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羅志田:《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嚴復:《嚴復集》(東北: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嚴復:《嚴復詩文選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5年)
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實藤惠秀:《中國人留學日本》(北京:三聯書店,1983年)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市:時報文化,,1982年)
卡蘿•皮爾森(Carol S Pearson)著,徐慎恕、朱侃如、龔卓軍譯:《內在英雄:六種生活的原型》(台北:立緒,2000年)
恩斯特.卡西勒 (Ernst Cassirer) 著,黃漢清、陳衛平譯:《國家的神話》(台北:成均出版社,1984年)
克蘭格(Mike Crang)著,王志弘等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出版社,2003年)
米列娜(Milena Doeželova-Velingerova)編,伍曉明譯:《從傳統到現代──世紀轉折時的中國小說》導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華萊士•馬丁( Martin, Wallace)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著,韓少功、韓剛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Nesnesitlns lehkostbyti)(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著,尉遲秀譯:《小說的藝術》(L’Art du Roman)( 台北:皇冠文化,2004年)
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The Sacred &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 (台北:桂冠出版社,2001年)
柯文(Paul A. Cohen)著,雷頤,羅檢秋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佛朗索瓦•于連著,杜小真譯:《迂迴與進入》(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羅伯.史登堡(Robert j﹒Sternberg)著,黃芳田譯:《丘比特的箭--掌握愛情三元素,調整情緣三階段發展歷程》(台北:遠流出版社,2001年)
韋勒克(R.Wellek)、華倫(A.Warren)著,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76年)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賴其萬、符傳孝譯:《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台北:志文,1992年再版)
汪一駒(Y. C. Wang),梅寅生譯:《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留學生與近代中國(1872 -1949)》(新竹:楓城,1978年)
四、學位論文
林秋敏:《近代中國的不纏足運動(1895- 1937)》,政大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林勝利:《清代女權思想的萌芽與發展》,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75。
柯惠鈴:《性別與政治:近代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婦女》,政治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4年。
李漢濱:《《太平廣記》的夢研究》,高師大國文系博士論文,2001年。
吳宇娟:《從閨閣才女到救國女傑 ─ 晚清三部女作家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6年。
洪曉惠:《晚清女性政治文本的性別與家國》,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陳秀容:《晚清中長篇小說中女性人物塑造之研究:1985-1911》,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8年。
戚心怡:《晚清小說中女性處境之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曾淑貞:《晚清小說中婦女地位的研究─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文化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3年。
劉怡廷:《黃繡球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廖秀貞:《清末的女子教育1879-1911》,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80年。
衛琪:《黃繡球研究》,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蔡靜宜:《唐傳奇女俠形象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碩士論文,2008年。
五、單篇論文
王德威 〈豪爽女人救國記〉,台北:《自由時報》,1995年8月5-6日。
王文戈:〈以夢設喻的審美意識〉《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第24卷第1期,頁90。
李四明:〈清末留日女學生與婦女解放運動〉,《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第13卷第6 期,2001年12月。
沈松僑 〈國權與民權:晚清的「國民」論述,1895—1911〉,《中研究院歷史研究所集刊》(2002年12月),頁685-731。
林沄:〈說「王」〉,《考古》第6期,1965年,頁52。
吳宇娟:〈論《女獄花》呈現的晚清女學、女權〉,《嶺東學報》16期,2004年,頁308。
吳宇娟:〈走出傳統的典範──晚清女作家小說女性蛻變的歷程〉,《東海中文學報》第19期,2007年7月,頁239-268。
夏曉虹:〈從父母專婚到父母主婚:晚清的婚姻自由〉,《讀書》第1期,1999年,頁19-27。
陳文聯 :〈論近代中國的戒纏足思潮〉,《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32卷第2期,2001年4月。
陳俊啟:〈重估梁啟超小說觀及其在小說史上的意義〉,《漢學研究》20卷1期,2002年6月,頁309-338。
陳俊啟 〈從「街談巷語」到「文學之最上乘」─由文化研究觀點探討晚清小說觀念的演變〉,《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中興大學中文系,2000年,頁181-209。
陳俊啟 〈梁啟超政治小說《新中國未來記》── 一個文學類型的考察〉,《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所,2000年,頁307-339。
陳哲三 :〈清代革命書刊中有關女權運動的記述〉,台北:《近代中國》第15期,1980年。
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女學論述〉,《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五期,2003年,頁61-79。
郭長海:〈《黃繡球》的作者頤瑣考〉,《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4期,頁241-242。
鄭慧生:〈婦好論〉,《南方文物》,1994年第2期,頁109。
魏文哲 :〈《女獄花》與《女媧石》晚清激進女權主義文本〉,《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2003年,頁200-210。
賴芳伶:〈清末小說《東歐女豪傑》析論〉,《文史學報》第23期,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1994年。
鮑震培 :〈閨中無靜女── 晚清女作家彈詞與「振興女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2004年,頁41-48。
薛海燕: 〈論中國女性小說的起步〉,《東方論壇》第1期,2001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