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11106-08370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11106-083701
論文名稱
Title
郭店楚簡與先秦學派問題
A Study of Guodian Bamboo Slips and the Pre-Quin School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9-11
關鍵字
Keywords
道家、儒家、先秦、學派、郭店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2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一九九三年出土之郭店楚簡,因其內容皆屬於戰國時期之子學文獻,是近年來大陸單一墓葬出土最重要之一批竹簡。在釋文專書出版後,不僅出現大量之研究著作,同時亦間接促成「簡帛學」研究風氣之盛行。在諸多關於郭店楚簡思想之研究中,或依單一篇章,或就學派類別加以論述,更有對竹簡整體內容加以綜合研究者。整體而言,期待通過郭店楚簡之研究,突破近代古史辨偽思潮對先秦古籍所造成之史料困境,對先秦學術思想重新加以評估,為學界共通之目標。
本論文立基於數年來學界之研究成果,首先針對郭店一號墓葬之年代重加探討,因墓葬年代斷限之差異,影響及於竹簡可能抄寫與撰著年代之推測。本文認為早期考古發掘報告所定之「戰國中晚期」說值得商搉,郭店一號墓可能的年代應為「戰國晚期前段」。
郭店竹簡出土後,學界普遍認為其中之儒家類文獻,可以填補孔、孟之間思想史論述之空白,重新對七十子及其後學之學術思想加以論述,建立先秦儒學傳承之譜系;同時郭店《老子》之出土,亦可使孔老、儒道先後問題,戰國時期儒、道二家之關係,因新史料之出現,獲得解答之契機。針對郭店楚簡之出土與研究,能否改寫傳統對上舉諸多問題之看法,本文持較為審慎之態度。經由對竹簡內容之分析,並與傳世儒、道二家著作之比較,本文認為郭店儒簡雖可於傳世儒家著作尋得類似之表述,但各篇之思想成份不儘相同,代表戰國時期儒學思想上尚未統合。學者多主張郭店儒簡應屬於「子思子」之著作,若僅視為儒學此一派別著作之彙編,尚屬適當,若欲以之做為孔、孟間「子思」本人,或「思孟學派」之撰著,從而尋求其間思想發展之脈絡,則尚可討論。
而對於簡本《老子》性質之推測,本文則傾向接受郭店《老子》乃處於形成過程中的《老子》文本之一,其與帛書、今本《老子》之差異,乃是不同時期文字敷演、附益所造成的。可推知今本《老子》並非一時一地一人之著作,其形成歷經一定時間。就郭店《老子》內容推測《老子》成書年代及道家思想發展問題,本文亦認為《老子》一書主體思想之形成雖早於《莊子》,但類似今本規模之五千言,應於戰國中晚期後方才定型。簡本《老子》對儒家思想批評不如今本激烈,可代表《老子》一書於形成過程間,因學派對立關係之逐漸緊張,於流傳過程中對字句內容有所改易、增益,對戰國子籍形成經過之理解雖有其助益,但似不足以完全變改歷來對儒、道二家關於義理立場,政治思想差異之看法。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敘論 ……………………………………………………………………1

第一章 郭店楚墓年代之考訂及其相關問題…………………………7

第一節 考古學上對郭店楚墓年代之擬………………………………7
第二節 墓主身份與竹簡內容之關係…………………………………15
第三節 竹簡形制、字體及其分類之意義……………………………25
第四節 對郭店楚墓之綜合看法………………………………………34

第二章 關於郭店楚簡史料價值之幾種基本看法……………………36
第一節 從郭店楚簡看先秦子書撰述體裁之演變……………………36
第二節 從儒家類文獻看戰國時期儒學之發展………………………45
第三節 簡本《老子》之性質及其對《老子》作者、年代問題討論之意義 ……………………………………………………………………55
第四節 對民國以來古史辨偽方法與成果之檢討……………………67

第三章 郭店楚簡之內容及其牽涉之學術史問題……………………79
第一節 郭店儒簡所見「性」與「天道」之論述……………………80
一、 〈性自命出〉所見之性論………………………………………80
二、 簡本〈五行〉與「思孟五行說」………………………………87
第二節 郭店儒簡之學派歸屬及其意義………………………………98
第三節 〈太一生水〉考論 …………………………………………106
第四節 從簡本《老子》考察《老子》一書形成之過程 …………115

第四章 從郭店楚簡看先秦子學發展中之儒道關係 ………………140
第一節 孔、老先後問題之爭議與中國學術起源之關係 …………141
第二節 從簡本《老子》推測先秦道家之起源與發展 ……………152
第三節 儒、道學派對立之原因與意義 ……………………………163
第五章 綜述郭店楚簡之文獻價值及其可能之運用 ………………170

參考書…………………………………………………………………17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本書目計分三大類,先之以古籍,次為今近人著作,郭店楚簡研究 論著則另立一類。
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序;今近人著作成書者居前,單篇者置後。
郭店楚簡研究論著分為專書,單篇論文,學位論文三類。

一、 古籍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題〔漢〕孔鮒撰,〔宋〕宋咸注:《孔叢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王夫之著,王孝魚點校:《莊子通.莊子解》,臺北:里仁出版社,1984年。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孫希旦撰,沈嘯寰等點校:《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清〕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清〕劉寶楠撰,高流水點校:《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清〕孫詒讓著,孫以楷點校:《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清〕王先謙撰,沈嘯寰等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王利器:《文子疏義》,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王叔岷:《莊子校詮》,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年二版。
朱謙之:《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吳毓江撰,孫啟治點校:《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周守元箋疏:《韓詩外傳箋疏》,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
胡平生譯注:《孝經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陳奇猷校注:《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程樹德撰,程俊英等點校:《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黃懷信:《鶡冠子彙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黃懷信主撰:《大戴禮記彙校集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
黃懷信等撰:《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楊寶忠:《論衡校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廖名春等校點:《孔子家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樓宇烈校釋:《王弼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黎鳳翔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繆文遠:《戰國策校注》(修訂本),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

二、 今近人著作

(一)專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山大學歷史系合編:《顧頡剛先生誕辰110周年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王中江:《視域變化中的中國人文與思想世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王叔岷:《先秦道法思想講稿》,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2年。
王重民:《老子考》,臺北:東昇出版社,1981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王國維著,胡平生等校注:《簡牘檢署考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王博:《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王葆玹:《老莊學新探》,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
王蘧常:《諸子學派要詮》,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7年。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編:《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三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田旭東:《二十世紀中國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論》,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任銘善:《禮記目錄後案》,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江林昌:《中國上古文明考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江俠庵譯:《先秦經籍考》,臺北:新欣出版社,1970年。
何澤恆:《先秦儒道舊義新知錄》,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
余嘉錫:《古書通例》,臺北:丹青出版社,1985年。
吳光:《古書考辨集》,臺北:允晨實業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吳承仕:《經典釋文序錄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吳銳主編:《古史考》第九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
呂思勉:《先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呂思勉:《呂思勉讀史札記》(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呂驥:《樂記理論探新》,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
李存山:《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社,2001年。
李啟謙:《孔門弟子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
李啟謙等編:《孔子弟子資料匯編》,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1年。
李景林:《教養的本原──哲學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零:《孫子古本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李零:《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學勤:《李學勤集──追溯.考據.古文明》,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北:時報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5年。
李學勤:《古文獻叢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修訂本),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李學勤:《綴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沈文倬:《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年。
沈玉成、劉寧著:《春秋左傳史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沈頌金:《考古學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邢文:《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阮廷焯:《先秦諸子考佚》,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林清源:《簡牘帛書標題格式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金德建:《司馬遷所見書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
金德建:《先秦諸子雜考》,鄭州:中州書畫出版社,1982年。
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姜廣輝主編:《中國經學思想史》第一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姜廣輝主編:《經學今詮初編》(《中國哲學》第二十二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姜廣輝主編:《經學今詮續編》(《中國哲學》第二十三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姜廣輝主編:《經學今詮三編》(《中國哲學》第二十四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
洪業:《洪業論學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胡適著,姜義華主編:《胡適學術文集》(中國哲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唐明貴:《論語學的形成、發展與中衰──漢魏六朝隋唐論語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孫啟治等編:《古佚書輯本目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徐漢昌師:《先秦諸子》,臺北:臺灣書店,1987年。
馬敘倫:《莊子義證》,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民國叢書》第五編景印商務印書館1930年本。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收入姜義主編:《康有為全集》第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張心澂:《偽書通考》,臺北:鼎文書局,1973年。
張?盚堙G《莊子新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張揚明:《老子考證》,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張舜徽:《漢書藝文志通釋.廣校讎略》,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梁啟超撰,賈馥茗標點:《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
梁啟超著,陳引馳編:《梁啟超國學講錄二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梁啟超著,朱維錚導讀:《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郭沬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德維:《楚系墓葬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陳大齋:《孟子待解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來源》,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
陳其泰等主編:《古史辨學說評價討論集》,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年。
陳松長:《帛書史話》,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
陳恩林:《逸齋先秦史學術論文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陳鼓應:《老莊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陳鼓應、白奚著:《老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鼓應註譯:《黃帝四經今註今譯──馬王堆出土帛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陳夢家:《尚書通論》(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陳寧:《中國古代命運觀的現代詮釋》,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章太炎著,湯志鈞編:《章太炎政論選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章太炎:《國學略說》,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4年。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單承彬:《論語源流考述》,長春:吉林出版社,2002年。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編:《江陵雨台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1986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增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黃沛榮:《易學乾坤》,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一),臺北:東大出版社,1991年。
黃俊傑:《春秋戰國時代尚賢政治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問學出版社,1977年。
黃俊傑:《中國孟學詮釋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黃懷信:《古文獻與古史考論》,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
黃懷信主編:《儒家文獻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楊天宇:《經學探研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楊永俊:《禪讓政治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楊朝明:《儒家早期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楊朝明主編:《孔子與孔門弟子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楊寬:《戰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南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年。
葉國良:《經學側論》,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
葛剛岩:《文子成書及其思想》,成都:巴蜀出版社,2005年。
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裘錫圭:《文史叢稿》,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路新生:《中國近三百年疑古思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廖名春:《帛書周易初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廖名春:《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熊鐵基等著:《中國老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熊鐵基等著:《二十世紀中國老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蒙文通:《中國哲學思想探原》,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蒙文通:《道書輯校十種》(《蒙文通文集》第六卷),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裴學海:《孟子正義補正》,臺北:學海出版社,1978年。
趙金昭主編:《二十世紀疑古思潮》,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劉建國:《先秦偽書辨正》,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劉笑敢:《老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
劉起釪:《古史續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劉起釪:《顧頡剛先生學述》,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劉節:《古史考存》,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
蔣錫昌:《老子校詁》,臺北:東昇出版社,1980年。
鄭良樹:《古籍辨偽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
鄭良樹:《諸子著作年代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
錢玄:《三禮通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錢存訓:《書于竹帛》(第四次增訂本),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錢穆:《國學概論》,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第1冊。
錢穆:《論語新解》,《錢賓四先生全集》,第3冊。
錢穆:《孔子與論語.孔子傳》,《錢賓四先生全集》,第4冊。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錢賓四先生全集》,第5冊。
錢穆:《莊老通辨》,《錢賓四先生全集》,第7冊。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8冊。
錢穆:《中國思想史.中國思想史通俗講話.學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4冊。
戴景賢師:《朱子理先氣後說與理強氣弱說之探討》,臺北:廣學社印書館,1985年。
戴景賢師:《錢穆》(《中國歷代思想家》二十四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繆文遠:《戰國策考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繆文遠:《戰國策新校注》(修訂本),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
魏啟鵬:《德行校釋》,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
羅根澤:《諸子考索》,九龍:學林書店,1977年。
羅焌:《諸子學述》,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
羅聯添等編著:《國學導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
譚維四:《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饒宗頤:《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饒宗頤:《饒宗頤史學論著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顧潮:《顧頡剛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年。
顧頡剛:《當代中國史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顧頡剛:《秦漢方士與儒生》(附《中國辨偽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顧頡剛:《顧頡剛古史論文集》,第一∼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1996年。
顧頡剛等編:《古史辨》(七冊),臺北:藍燈出版社,1987年。
〔美〕史華慈著,程鋼譯,劉東校:《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美〕江文思、安樂哲合編:《孟子心性之學》,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美〕艾蘭等主編:《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探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美〕蒙羅著,莊國雄等譯:《早期中國「人」的觀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英〕葛瑞漢著,張海晏譯:《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二)單篇論文

王汎森:〈對《文史通義.言公》的一個新認識〉,收入丘慧芬編:《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林毓生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允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頁229-255。
徐聖心:〈「莊子尊孔論」系譜綜述──莊學史上的另類理解與閱讀〉,《臺大中文學報》17期(2002年12月),頁5-45。
陳槃:〈春秋列國的教育〉,《舊學舊史說叢》,臺北:國立編譯館,1993年,上冊,頁255-377。
戴景賢師:〈周代文化轉變中新士階層之興起與學術觀念之出現〉,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5期(2004年9月),頁91-142。
戴景賢師:〈論王弼認識論之立場及其思想來歷〉,收入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第三輯,頁367-419。
戴景賢師:〈論章實齋之學術起源說及其學術史觀之構成〉,《臺大中文學報》第24期(2006年6月),頁225-270。

三、 郭店楚墓竹簡研究論著

(一)專著(會議論文集)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丁四新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丁原植:《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尹振環:《楚簡老子辨析》,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王子今:《簡牘史話》,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
王立波:《郭店楚簡緇衣校注》,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年。
王博:《簡帛思想文獻論集》,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李天虹:《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若暉:《郭店竹書老子論考》,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李均明:《古代簡牘》,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李學勤:《重寫學術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李學勤主編:《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李學勤主編:《簡帛研究2002-2003》,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沈頌金:《二十世紀簡帛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邢文:《著乎竹帛──中國古代思想與學派》,臺北:蘭臺出版社,2005年。
邢文編譯:《郭店老子與太一生水》,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戰國楚竹書(一)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年。
林素英:《從郭店簡探究其倫常觀念》,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2003年。
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金春峰:《周易經傳梳理與郭店楚簡思想新釋》,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年。
姜廣輝主編:《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姜廣輝主編:《中國哲學》第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胡平生等著:《長沙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05年。
涂宗流等著:《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等主辦:《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2005年12月2、3日。
崔仁義:《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
張光裕:《郭店楚墓竹簡研究文字編》,臺灣:藝文印書館,1999年。
郭沂:《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郭店楚簡研究(國際)中心編:《古墓新知──紀念郭店楚簡出土十周年論文考輯》,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3年。
陳偉:《郭店竹書別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輯,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陳福濱主編:《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論文集》,新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9年。
彭浩校編:《郭店楚簡老子校讀》,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馮時:《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馮時:《出土古代天文學文獻研究》,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馮勝君:《二十世紀古文獻研究新證》,濟南:齊魯出版社,2005年。
鄧各泉:《郭店老子釋讀》,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葉國良等編:《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編》,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裘錫圭:《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廖名春:《新出楚簡試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廖名春:《郭店楚簡老子校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廖名春:《出土簡帛叢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廖名春:《中國學術史新證》,成者: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
廖名春編:《清華簡帛研究》第一輯,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
廖名春編:《清華簡帛研究》第二輯,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
廖名春編:《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2002.3.31-4.2。
臺灣大學哲學系等主辦:《「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2005年3月25、26日。
劉信芳:《荊門郭店竹簡老子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劉祖信等編著:《郭店楚簡綜覽》,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2005年。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歐陽禎人:《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鄭剛:《楚簡孔子論說辨證》,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
鄭剛:《楚簡道家類文獻辨證》,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
駢宇騫:《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駢宇騫:《簡帛文獻概述》,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2005年。
謝維揚主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
聶中慶:《郭店楚簡老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魏啟鵬:《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書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魏啟鵬:《楚簡老子柬釋》,臺灣: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魏啟鵬:《簡帛五行箋釋》,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龐樸:《文化一隅》,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龐樸:《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龐樸等著:《古墓新知》,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日〕池田知久著,王啟發譯:《馬王堆帛書五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日〕淺野裕一著,佐藤將之監譯:《戰國楚簡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日〕福田哲之著,佐藤將之等合譯:《中國出土古文獻與戰國文字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出版社,2005年。
〔美〕艾蘭等編,邢文編譯:《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美〕艾蘭、邢文主編:《新出簡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美〕夏含夷:《古史異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美〕韓祿伯著,邢文改編,余瑾譯:《簡帛老子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二)單篇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序,已收入個人專著、會議論文集者從略)

◎◎◎:〈我國考古史上又一重發現──最早竹簡《老子》等典籍在荊門出土〉,《湖北日報》1994年12月15日。
一 文:〈郭店竹簡的發現是否改變先秦學術思想史〉,《人民日報》1999年5月8日。
丁四新:〈《性自命出》與公孫尼子的關係〉,《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5期,頁38-41。
丁四新〈略論郭店簡本《老子》甲乙丙三組的歷時性差異〉,《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2期,頁11-12。
丁原植、郭梨華:〈中華學術觀光列車:最老的《老子》──竹簡《老子》〉,《國文天地》第14卷10期(1999年3月),頁4-7。
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的出土及其特殊意義〉,《國文天地》第14卷第10期(1998年7月),頁33-41。
尹振環:〈也談楚簡《老子》其書──與郭沂同志商榷〉,《哲學研究》1999年第4期,頁30-35。
方旭東:〈郭店一號楚墓墓主身份考異〉,《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6期,頁148-151。
王明欽:〈試論《歸藏》的幾個問題〉,收入古方等編:《一劍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八六屆畢業十周年紀念文集》,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年,頁101-112。
王建蘇:〈包山楚墓研究述評〉,《華夏考古》1994年第2期,頁81-84,轉頁45。
王素:〈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收入北京吳簡研究班編:《吳簡研究》第一輯,武漢:崇文書局,2004年,頁1-39。
王葆玹:〈郭店竹書時代新證〉,收入吳銳編:《古史考》,第8卷,頁455-465。
王葆玹:〈試論郭店楚簡的抄寫時間與莊子的撰作時代──兼論郭店與包山楚墓的時代問題〉,《哲學研究》1999年4期,頁18-29。
王葆玹:〈試論郭楚簡的抄寫時間與《莊子》的撰作時代〉,《哲學研究》1999年第4期,頁18-29。
左 鵬:〈荊門竹簡《老子》出土意義〉,《中國文物報》1995年6月25日。
仝衛敏:〈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研究述評〉,《管子研究》2003年1期,頁84-89。
向世陵:〈郭店竹簡“性”、“情”說〉,《孔子研究》1999年第1期,頁70-78,轉頁86。
何新:〈慎到之學與郭店楚簡《老子》〉,《古本老子道德經新解》,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頁71-74。
何鋒、徐義德:〈荊門出土《老子》等五部竹簡典籍〉,《中國文物報》1995年4月15日。
何鋒、徐義德:〈荊門出土《老子》等五部竹簡典籍為我國目前發現最早最完整數量最多的楚簡〉,《人民日報》1995年2月7日。
余瑾:〈北京大學郭店楚簡編聯問題研討會綜述〉,《國際簡帛研究通訊》2000年第3期,頁4。
吳根友:〈道論在簡本《老子》中的地位及道、德等概念在簡、帛、王本中的含義異同初探〉,《江漢論壇》1999年第10期,頁5-10。
吳曉萍、卜憲群:〈二十世紀末簡牘的重大發現及其價值〉,《光明日報》1998年10月23日。
宋啟發:〈從《論語》到《五行》──孔子與子思的幾點思想比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頁40-42。
李存山:〈《老子》簡、帛本與傳世本關係的幾個模型〉,《中國哲學史》2003年3期,頁70-74。
李存山:〈先秦儒家的政治倫理教科書──讀楚簡《忠信之道》及其他〉,《中國文化研》1998年冬之卷(總第22期),頁20-26。
李存山:〈再說“為父絕君”〉,《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5期,頁93-98。
李存山:〈莊子思想史的道、一、氣──比較郭店楚簡《老子》和《太一生水》〉,《中國哲學史》2001年4期,頁35-39。
李建民:〈太一新證──以郭店楚簡為線索〉,《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3號,頁。
李家浩:〈王家臺秦簡“易占”為《歸藏》考〉,《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7年第1期,頁46-52。
李家浩:〈關於郭店《老子》乙組一支殘簡的拼湊〉,《中國文物報》1998年10月28日。
李裕民:〈郭店楚墓的年代與墓主新探〉,《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3期(2000年9月),頁23-27。
李暢然:〈郭店《老子》和帛-今本五千言關係之我見──從文本對勘檢驗早於郭店時代的“全本”《老子》存在的可能性及條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三輯,頁294-313。
李學勤:〈孔孟與老莊之間〉,「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5年3月25-26日;又刊於《中國思想研究通訊》第六輯,頁10-13。
李學勤:〈試說郭店簡成之聞之兩章〉,《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22.51.24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22.51.24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