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11108-03314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11108-033147
論文名稱
Title
印度崛起之研究與探討 兼論印度與臺灣關係之發展
To discussion the rise of Inid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7-2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9-11
關鍵字
Keywords
臺印關係之發展、印度於世界所展現之實力、印度崛起的過程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8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當人類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強權的版圖開始有所變動,美國是世界惟一的超級強權,但其他區域性大國也開始展露頭角,其中中國與印度更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除了軍事力量的提升,其經濟力量也牽動全球的經濟運作,對臺灣而言,中國是一個不陌生的國家,但對印度,我們卻是很陌生,但事實上,印度對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世界其他主要的國家而言,印度早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國家,本研究在於對印度這個國家進行研究探討,並對未來臺印關係的發展進行分析,以便對印度這個國家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印度曾經受到外來強權的威脅與傷害,但也曾反過來加害其他國家,印度戰略圈中所出現的新現實主義顯示,印度應該不會再存有嚴重的幻想,一直總是認為別的國家有對其包圍或削弱其力量的陰謀,但印度已經有足夠實力可以達成其在世界上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的期望。而此角色主要在於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印度,以及處理源自於印度本身不均衡與不公平的人身安全議題。如此一來印度將可以使其約佔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更具有安全感,如果印度可以達成這個目標,此成就將會非同小可。當印度邁開大步走向未來時,其基本中心思維大致上會持續不變,也就是印度有自己的世界觀及自己處理世界事務的一套方法。但是印度國內及外在世界的變化都正在加速進行中,同樣地,有關何謂「強國」的觀念也正在快速改變中。鑒於印度的其他鄰國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印度進行民主體制(人類歷史中最大規模的民主體制)實驗所獲致的成就,印度的未來似乎相當樂觀,但是這並不保證印度的未來絕對是呈現一片坦途的局面。
二、資訊、經貿及民間接觸在未來將會更加廣泛、迅速與頻繁,未來全球化的趨勢當會更加活絡與銳不可擋,而新的世界秩序也會在全球化的潮流與趨勢中孕育。印度做為人類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全世界人口次多的國家、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以及想成為南亞地區之領導國家與進而成為世界強權的旺盛企圖心,若未來能在全球化下確定國家走向與適當調整其政策,掌握新世界秩序孕育過程中的契機,將會有助於印度成為多元世界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極。
三、正如同中國的學者所言,世界可能走向多極化的發展,美國可能越來越難單憑自己的力量去主宰世界,但相對的,像美國這樣以大國之姿可以單方面去干涉其他國家的案例就會增多。例如俄羅斯對車臣、白俄羅斯以及波羅的海三國一般。未來的世界,大國彼此之間私自劃分勢力範圍的情形會越來越明顯。印度也是如此,雖然他早期高唱不結盟政策,但國勢增強後,也是將南亞地區劃分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但對這些區域大國而言,這些只是現狀,對未來,它們皆有期許,都希望能走出傳統的區域範圍,所以說臺灣與印度之間並不是說完全沒有任何發展的空間。早從1996年臺灣的國家戰略,其手段的順序已從過去的軍事優先、政治次之,經濟殿後,修正為經濟優先,政治次之,軍事殿後,此項戰略目標一直沿用至今,在2008年的馬英九總統上臺後,發展經濟仍是臺灣政府的優先考量。而印度亦然,所以臺印雙方在未來在經濟的發展領域上將有高度的合作空間。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8
一、研究動機 8
二、研究目的 9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二章 印度於世界之定位 15
第一節 現代印度如何成型 15
一、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時期 16
二、印度獨立 18
第二節 印度於世界所展現之實力 22
一、印度在世界的排名 23
二、印度所具備的「強國」形象 26
第三節 「大國」印度的軍事力量 27
一、印度的國防安全環境 28
二、印度的國防任務與角色 31
三、印度之國防組織與兵力結構 32
四、印度遠洋勢力之發展 33
五、印度核子武力之建立 36
第四節 印度經濟結構之轉變 37
第五節新時代的印度 41
一、現今印度所存有之問題 41
二、現今印度所具備之優勢 42
三、現今印度得選擇之改進措施 44
第三章 印度崛起之過程與發展 47
第一節 印度崛起的過程 47
一、印度軍事政策之發展 47
二、印度經濟政策之發展 49
第二節 CHINDIA-所謂的龍象共舞 51
一、中國與印度之競爭衝突 51
(一)邊界領土之糾紛 51
(二)西藏問題 53
(三)針對巴基斯坦的立場衝突 53
(四)世界資源之爭奪 54
(五)遠洋海權之爭霸 54
(六)世界影響力之較量 55
二、中國與印度之合作發展 56
(一)建構世界多極體系架構以及國際地位提昇之相互協助 56
(二)非傳統安全維護之合作 56
(三)促進經貿合作發展 57
第三節 印度國家安全戰略與其他世界大國的戰略合作 58
一、印度的國家安全戰略 58
二、中國、印度、俄羅斯之三邊關係 61
三、美、印現今關係之發展 62
四、中國、印度、美國之三邊關係 66
五、印度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68
第四節 東協對印度與中國所帶來之影響 71
一、東協對中國所帶來之影響 71
二、東協對印度所帶來之影響 72
第五節 小結 77
第四章 臺印關係之發展 81
第一節 臺灣與印度關係之發展 81
一、臺灣與印度政治、外交關係之發展 82
二、臺灣與印度經濟、貿易關係之發展 85
第二節 印度崛起下臺灣可參與之角色 87
一、政治上可參與之角色 88
二、軍事上可參與之角色 89
三、經濟上可參與之角色 90
第三節 臺印未來的發展 93
一、臺印雙邊經貿利益的促進及合作的提升 94
二、共同民主價值的合作基礎 94
三、區域安全及和平的貢獻 95
第四節小結 97
第五章 結論 103
附件1 123
附件2 128
附件3 129
附件四 130
附件5 13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臺灣方面
書籍
王良能,印巴關係與南亞安全:中共的觀點。臺北:唐山出版社,2003年。
石之瑜,大陸問題研究。臺北:三民出版社,1995年。
石忠山,”當代印度憲政體制,” 施正鋒、謝若蘭主編,當代印度民主政治。臺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07年。
朱雲鵬,金磚不只四國。臺北:英屬維京群島高寶國際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2006年。
朱雲鵬、瞿大文、馬克.墨比爾斯等著,金磚四國關鍵報告。台北: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朱寰、馬克堯,”南亞封建社會的形成,”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通史-中古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頁95-134。
成秋華、俞劍鴻,”與我國太平島有關的南沙諸多問題,”賴澤涵、于子橋主編,臺灣與四鄰論文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年。
余慕薌,金牛翻身:21世紀看印度。臺北市: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林立樹,世界文明史(上、下)。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U.S. policy toward South Asia in the post-cold war era)。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陳奕愷,” 從早期佛教藝術看宗教與政治關係-以印度紀元前後之王朝為例,”
施正鋒、謝若蘭主編,當代印度民主政治。臺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07年。
周世雄,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臺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馬丁.拉薩特、俞劍鴻、徐光明、林蘿嬪,後鄧小平時期的臺灣安全(Taiwan's Security in the Post-Deng Xiaoping Era)。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館室,2004年。
許介鱗、李文志、蕭全政等著,台灣的亞太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亞洲的安全挑戰(ASIA’S SECURITY CHALLENGES)。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亞洲觀點(America’s Role in Asia-Asian View)。臺北:亞洲基金會,2003年。
陳福成,防衛大臺灣:台海安全與三軍戰略大佈局。臺北:金臺灣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陳鴻瑜,”南海之石油資源開發與政治衝突,”賴澤涵、于子橋主編,臺灣與四鄰論文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年。
陳文賢,” 新世界秩序的形塑-印度的因應之道,”施正鋒主編,迎戰全球化,臺灣向前走-外交戰略。臺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臺灣心會,2004年。
黃光男,世界四大文明。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年。
黃異、魏靜芬,”評析現行南海水域之法律地位,” 賴澤涵、于子橋主編,臺灣與四鄰論文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年。
孫義學,”儒學與佛教在東亞的傳播,”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通史-中古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頁80-93。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印度投資環境簡介。臺北:經濟部,2006年。
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頁2.
劉家和,” 印度河流域文明,”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通史-上古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劉家和,”早期文明的盛衰(下)(西元前15世紀-前9世紀),”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通史-上古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劉家和,” 印度的列國時期和孔雀帝國(西元前6世紀-前2世紀),”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通史-上古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劉作昌、王覺非,”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通史-近代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頁240-246。
劉作昌、王覺非,”莫臥兒帝國,”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通史-近古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頁273-285。
薄富爾著,鈕先鐘譯,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謝孟玹,印度產業發展策略與台印合作機會分析:IC產業。臺北:經濟部技術處,2007年。
櫻花綜合研究院環太平洋研究中心著,黃綵璋譯,亞洲新世紀發展構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
Gillian Youngs著,黃競涓、郭進成、黃肇輝譯,全球時代的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 Global Age)。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
Herbert George Wells著,梁思成譯,世界史綱-Outline of World Historyg 上 下。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James C. Abegglen著,林志鴻譯,傲視大亞洲-SEA CHANGE。臺北縣新店市:書華出版社,1995年。
Stephen Philip Cohen著,國防部史政編譯館譯,印度:成型中的強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Zbigniew﹐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eat Chessbord)。臺北縣:立緒文化出版社,1998年。
威廉 J 柯林頓著,曹雄源、廖舜右譯,柯林頓政府時期全球時代的國家安全戰略(A National Security for A Global Age,2000)。桃園縣:國防大學,2007年12月。
威廉 J 柯林頓著,曹雄源、廖舜右譯,柯林頓政府時期新世紀的國家安全戰略(A National Security for A New Century-1997、1998、1999)。桃園縣:國防大學,2007年12月。
羅蘋.梅瑞迪絲(Robyn Meredith)著,藍美貞、高仁君譯,龍與象(The Elephant and The Dragon)-中國與印度崛起的全球衝擊。臺北:遠流出版社,2007年。
期刊
方天賜,”印度實施經濟改革以來的外交走向,”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2001年):頁81-96 。
方天賜,”印度的巴基斯坦政策-在國會攻擊事件後採行強制外交的成效與侷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4期(2002年):頁69-96。
何振生,”當今美、印關係對亞洲的影響,”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卷第12期(2005年):頁49-54。
林若雩,”二十一世紀初東南亞的安全策略與大國關係-兼論臺灣因應之道,”國家發展研究,第6卷第2期(2007年6月):頁29-66。
吳東林,”印度武裝力量與大國之路,”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2卷第4期(2006年):頁103-129。
吳瑟致,”中國大陸參與東亞經濟合作之策略及其對臺灣之影響(China's Strategy to Participate in East 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aiwan),”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4期:頁84-101。
吳福成,”研析印度參與東亞合作之戰略,”印度崛起,第28卷第12期(2005年12月):頁55-60。
吳和恭,”《下南洋:實戰篇》廿年後之今日,重啟國際市場大門-前進印度,謀定後動,”營建知訊,第296期(2007年9月):頁45-50。
高宜凡,”印度熱潮下的臺灣商機,”商業週刊,第181期(2006年7月):頁48-51。
施振榮,”臺灣+印度-創造新IT榮景,” 商業週刊,第120期(2005年4月):頁1-2。
許峻賓,”以層次分析探討印度東望政策-兼論臺灣可參與之角色,”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8期(2006年8月):頁79-84。
韋俊斌,”印度市場報告(三),”鑄造科技,第210期(2007年):頁6-9。
連文榮、卓惠貞、鄭柏舟、施舜耘,”東亞國家經濟發展願景之比較,”東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34期(2006年):頁1-18。
彭漣漪,”印度塔塔集團來臺拓展業務-力用印度,臺灣軟印大整合,”天下雜誌,2月號(2005年):148-151。
陳牧民,”印度國家安全戰略分析,” 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2卷第4期(2006年):頁81-101。
陳依秀,”本土石化業久旱逢甘霖-印度拉攏臺灣跟中國搶石油,”全球資源,第965期(2005年):頁88-91。
楊瑪利和林孟儀,” CHINDIA中國+印度經濟體崛起-勇敢投資印度,” 遠見雜誌,第262期(2008年):頁176-243。
張心怡,”評析當前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臺灣因應之道,”歐洲國際評論,第2期(2006年):頁1-46。
蔡東杰,”印度東進政策下的東南亞角色分析,”臺灣東南亞學刊,第4卷第2期(2007年):頁3-24。
蕭富元,” 國際現場直擊-不可思議的印度,” 天下雜誌,第391期(2007年):頁125-193。
「INDIAN DEFEXPO 2008 印度海陸軍裝備展」(2008年),《漢和防務評論》,第42期:頁3。
「INDIAN DEFEXPO 2008 印度海陸軍裝備展」(2008),《漢和防務評論》,第42期,頁3。
「印度聲稱中國2006年生產了更多T99」(2008),《漢和防務評論》,第45期,頁18。
「印度、中國海軍建設比較」(2008),《漢和防務評論》,第45期,頁34-37。
「越南空軍對海南島的威攝力」(2008),《漢和防務評論》,第45期,頁46-47。
「主戰坦克-豹二A4」(2008),《漢和防務評論》,第42期,頁14-17。
T S Gopi Rethinaraj著,李育慈譯,”美印核子協議對亞洲區域安全的意涵(US-India nuclear deal:Reg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s for Asia),”國防譯粹,第34卷第8期(2007):頁81-87。
Steven J. Forsberg著,李育慈譯,”印度遠洋海權發展(India Stretches its Sea Legs),” 國防譯粹,第34卷第7期(2007):頁83-90。

學位論文
劉惠敏,” 冷戰後中國-印度競爭與合作關係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研討會論文
王高成,”臺灣發展外交關係之戰略-兼論2005年美臺關係之展望,”「2005年臺灣與世界關係」研討會,臺北,2005年5月5日。
翁明賢,”全球化下重新解讀臺灣的國家利益,” 「2005年臺灣與世界關係」研討會,臺北,2005年5月5日。

網站
歷史分析法,知識工具網,2008年6月6日。轉引自
http://gongjushu.cnki.net/kns50/crfd/Brief.aspx?ID=CRFD&SearchType=SINGLEDBBASE&From=SearchControl&SearchFor=1
Sachs, Goldman,” 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GS Global Economics Website, 2008年6月21日。轉引自http://www2.goldmansachs.com/ideas/brics/book/99-dreaming.pdf

印度近代史,2008年4月20日。轉引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BA%A6

印度軍力,2008年3月17日。轉引自http://www.state.gov/r/pa/ei/bgn/3454.htm

印度國民生產毛額,2008年4月17日。轉引自http://www.state.gov/r/pa/ei/bgn/3454.htm

印度國防支出,2008年4月18日。轉引自http://www.stnn.cc:82/glb_military/200803/t20080325_751956.html

美國國防支出,2008年4月18日。轉引自http://www.defenselink.mil/comptroller/defbudget/fy2009/fy2009_greenbook.pdf
石洪濤,2004年11月5日,印媒體稱中國首度表態支援印度成安理會常任國,2007年6月30日。轉引自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china/zgkx/200411050975.htm
1998年12月,時任俄羅斯總理的普里馬科夫在面臨美國打壓的艱難時期,提出了具有明顯反美背景的“俄中印戰略三角”構想。2002,12/12,普京力促俄中印合作 要建超強"三角聯盟"?,2007年6月30日。轉引自http://past.people.com.cn/BIG5/junshi/192/3514/3643/20021212/886543.html。

2007,1/26,印俄提升戰略伙伴關系,2007年6月30日,轉引自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29/5330084.html。

印度終於認知台灣戰略價值?,中央廣播台,2008年6月15日。轉引自
http://www.cbs.org.tw/big5/topic/2007/Ma-Visit-India-Sg/news_070615b.aspx

印度等候馬英九到訪加強政治經貿接觸,【大紀元5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二十七日專電),2008年6月16日。轉引自
http://tw.epochtimes.com/bt/7/5/27/n1723934.htm
印度軍方邀請台印學者分析台海與亞太情勢,2008/04/29,【大紀元4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二十八日專電),2008年6月20日。轉引自
http://news.epochtimes.com/b5/8/4/28/n2098117.htm

小馬哥的印度之旅,2007/06/15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6月18日。轉引自
http://chinareviewagency.org/doc/1003/8/9/1/10038918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89181

臺商眼中最困難的市場 印度 去不去?,遠見雜誌2008年4月號,2008年9月7日,轉引自http://www.gvm.com.tw/Forum/content.aspx?go=cover&ser=14028

印度各州政府所屬機關網站可由商工部下之about states進入,2008年7月6日。轉引自http://www.dipp.gov.in/

印度Maharashtra 州,2008年7月6日。轉引自http://www.maharashtra.gov.in/

印度West Bengal州,2008年7月6日。轉引自http://www.wbgov.com/

印度Haryana州,2008年7月6日。轉引自 www.haryana.nic.in

印度Tamil Nadu 州,2008年7月6日。轉引自www.tn.gov.in

印度Karnataka州,2008年7月6日。轉引自www.kar.nic.in

印度Andhra Pradesh 州,2008年7月6日。轉引自www.andhrapradesh.com

陳文賢,”台灣與印度關係的機會及展望,”2008年7月6日。轉引自
http://www.eusa-taiwan.org/News_Analysis/Taiwan%20News%20weekly/Taiwan%20News%20Column/TNC060414%E5%8F%B0%E5%8D%B0%E9%97%9C%E4%BF%82.doc

印媒:馬英九下月訪新德里,【大紀元5月27日訊】(明報新聞網2007年5月27日報導)印度傳媒報道,台灣的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下月12日將訪印度,2008年7月6日。轉引自
http://tw.epochtimes.com/bt/7/5/27/n1723953.htm

駐印代表夏立言榮調歸國樂觀看待台印關係,中央社 / 2008/05/11,(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十一日專電),2008年6月23日。轉引自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1493933&option=internationality

印度朝野國會議員款宴夏立言懇談台印關係,今日晚報 2007.09.07,中央社,2008年6月17日,2008年6月18日。轉引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4+132007090701110,00.html

投資環境分析,印度經貿資訊網,2008年7月6日。轉引自
http://www.taitraesource.com/India/index5.asp?CID=02

主要產業概況,印度經貿資訊網,2008年7月6日。轉引自
http://www.taitraesource.com/India/index5.asp?CID=03

拓展建議,印度經貿資訊網,2008年7月6日。轉引自
http://www.taitraesource.com/india/index5.asp?CID=06#

市場環境分析,印度經貿資訊網,2008年7月6日。轉引自
http://www.taitraesource.com/india/index5.asp?CID=04

與我國經貿關係,印度經貿資訊網,2008年7月6日。轉引自
http://www.taitraesource.com/india/index5.asp?CID=05

報紙
李政青,”臺灣印度,軟硬結盟,”數位時代雙週新聞,2004年2月15日。
黃瓊慧,”認清貿易趨勢,掌握投資優勢,再造臺灣氣勢-藍海揚帆,航向印度,” 貿協商情周報,2005年12月14日。
楊璧慧,”專訪印度在臺協會會長Mr.Vijaygokhale-閃耀商機,沈澱文明古國;印度崛起,沈睡市場亮眼,”貿協商情周報,2005年7月13日。







中國方面
書籍
王宏緯,喜馬拉雅山情結-中印關係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8年。
吳永年、趙干城、馬纓,21世紀印度外交新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馬加力,關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孫士海,印度的發展及其對外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趙蔚文,印中關係風雲錄(1949-1999)。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蔣一國、楊會春、于秀清,印度國防經濟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劉紅,民進黨執政狀況研究。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劉宏煊,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
瞿建文,”論冷戰後東盟與印度關係的發展,”李一平、莊國土主編,冷戰以來東南亞國際關係。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
嚴安林、黃中平,民進黨對外關係研究。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期刊
王紅雨,”冷戰時期印度外交戰略的演變,”經濟與社會發展,第1卷第3期(2003年):頁86-89。
亢升,”析印度“東進”東盟對中國的影響,”雲南行政學院學報,第5期(2006年):頁137-140。
白旻,” 中印崛起呼喚大國發展模式創新,” 亞太經濟,第2期(2008年):頁104-108。
任飛,”中印國家利益之比較,”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2006年):頁80-85。
吉野文雄,”東盟的區域外經濟關係:中國與印度,”南洋資料譯叢,第1期(2006年):頁7-16。
吳永年,” 論21世紀國際關係中的中俄印“戰略三角”,” 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5期(2006年):頁47-53。
吳永年,”印度外交戰略調整評析,”國際觀察,第3期(2003年):頁42-44。
李家祥,”試析印度東向政策中的中國因素,”東南亞縱橫,第3期(2003年):頁65-70。
馬瓔,” 冷戰後印度的亞洲政策及其啟示,”當代亞太,第10 期(2005年): 頁38-44。
馬倩,”共同崛起:21世紀初中印關係前瞻,”國際政治與關係,第6期(2006年):頁72-75。
侯松嶺,”印度東向政策與印度-東盟關係的發展,”當代亞太,第5期(2006年):頁36-40。
夏立平,”論21世紀中美印三邊關係,”當代亞太,第12期(2006年):頁19-28。
黃河,” “中國龍”-“印度象”舞起來,” 大經貿,第2期(2008年):頁22-51。
曼莫漢.辛格,” 21世紀的印度與中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演講,”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8年):頁5-7。
陳鴻瑜,”中共與印度、巴基斯坦分別軍演之戰略意涵,”展望與棎索,第1卷第12期(2003):頁10-15。
張貴洪,” 競爭與合作:地區視角下的中印關係,” 當代亞太,第12期(2006年):頁12-18。
張力,”印度邁出南亞:印度東向政策新階段及其與中國的利益關聯,”南亞研究季刊,第4期(2003): 頁30-34。
張宏毅,”“龍象共舞”共創中印美好未來,”思想政治課教學,第1期(2007年):頁59-61。
劉思偉,” 論1998印度核試驗中的中國因素,”湘潮(下半月)(理論),第2期(2008年):頁21-22。
戴維.史密斯,” 龍象之爭:中國與印度的較量,” 領導文萃,第8期(2008年):頁137-141。
萬吉瓊,”中印關係在全球化加速時期的新發展,”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2006年):頁48-80。
費昭珣,”邁向“一等軍事強國”的印度與中印軍事關係,”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2006年):頁86-96。
趙干城,”國際體系均衡與中印共同崛起」,”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2006年):頁3-9。
樓春豪,”中印關係研討會綜述,”現代國際關係,第12期(2006年):頁63。
劉保禾,”從胡錦濤主席訪問印度看中印關係的發展走向,”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第6期(2006年):頁63-66。
謝娟,”和平崛起的中國和印度關係,”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2006年):頁64-66。
隨新民,”印度對中印邊界的認知,”國際政治科學,第1期(2006年):頁62-85。
隨新民,”東亞合作進程與中印關係調整-兼談三角關係分析方式,”,第7期(2006年):頁10-14。
魏杰,”探視近鄰印度,”互聯網週刊,(2006年):頁100-103。
蘇里寧,”全球視角下的印中關係,”當代世界,第11期(2006年):頁7-9。

網站
丁皓,”轉守為攻:印度海軍新作戰理論簡析,”人民綱,2008年6月21日。轉引自中國大學生在線(http://www.univs.cn/newweb/univs/ouc/1970-01-01/123128.html)

麥克馬洪線,2007年6月30日,此轉自於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A%A6%E5%85%8B%E9%A9%AC%E6%B4%AA%E7%BA%BF

中印邊界圖,2007年6月30日,此轉自於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A%A6%E5%85%8B%E9%A9%AC%E6%B4%AA%E7%BA%BF

上海合作組織,2007年6月30日,此轉自於http://news3.xinhuanet.com/ziliao/2002-06/01/content_418824.htm

Chindia是由Jairam Ramesh將China和India融合在一起所創造出來的新詞彙(誰認識“CHINDIA”這個英文單詞?知者不會太多,因為這是一個特造的單詞,是印度商務國務部長齋拉姆•拉梅什創造的。印度的中國問題專家作者譚中把“CHINDIA”的中文意思詮釋為“中印大同”,傳神否?“CHINDIA”當作“中國(China)”和“印度(India)”合併的縮寫,傳神至極!),2007,5/31,中國評論通訊社 CHINDIA!中印大同不是夢,2007年6月30日,此轉自於http://www.singtaonet.com:82/pol_op/200611/t20061120_396510.html

印度戰機自獨立來首次飛進東南亞執行軍事任務,中國空軍網,2008年9月7日,轉自於
http://www.plaaf.net/html/99/n-1999.html

西文部分
書籍
Bajpai, Kanti. “India-U.S. Foreign Policy Concerns:Cooperation and Conflict,”in Gary K. Bertsch, Seema Gahlavt and Aunpam Strivastava,ed.,by Engaging India:U.S.Strategic Relations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Democracy, New York:Routledge,1999.
Buzan, Barry. People, States and Fear: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1991.
Cohen, Stephen Philip. India: Emerging Power.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1.
Nayar, Baldev Raj and T.V. Paul. India in the World Order:Searching for Major-Power Statu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Ramachandra, G.P. “India's Foreign Polic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in K. Raman Pillai ,ed., by Indi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199Os. New Delhi: Radiant Publishers,1997.
Wolfers, Arnold. 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s:Essays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altimore:Johns Hopkins Press,1962.
期刊
Malik, Mohan.“India Goes Nuclear:Rationale, Benefits, Costs and Implications,”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20,no.1(1998):128-135.

網站
Sachs, Goldman,” 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GS Global Economics Website, 2008年6月21日。轉引自http://www2.goldmansachs.com/ideas/brics/book/99-dreaming.pdf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5.119.19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5.119.19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