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12107-17254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12107-172541
論文名稱
Title
建立民間團體與地方居民夥伴關係-以福寶生態園區為例
Establishing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NGOs and Local Villagers-Fu Bow Eco-Park as the cas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7-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9-12
關鍵字
Keywords
夥伴關係、生態園區
partnership, ecopark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生態園區具有多樣性的生態環境,且其所帶來的經濟效應不易由市場機制中具體凸顯,加上近年來許多民間環保團體進駐台灣的生態園區,鑑於生態與土地是密不可分的,且政府乃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而民間保育團體深入基層與當地居民接觸形成互動機制,本論文主要目的乃如何透過政府的契約或合作關係,來搭配民間團體與地方居民的互動,並對私有土地提供相關配套措施,進而達到生態保育的計畫。
台灣地區對於生態園區的規劃方式與品質參差不一,而且目標都不一致,在地的主管機關與規劃單位往往在決策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決策常以他們為標準,因而忽略了其他人的需求及適宜性。然而,主導生態園區的成員是否具有專業背景,或者在相關領域學有專精對於生態、規劃設計、土地適宜性分析、甚至民眾有無需求考量?恐怕還有待商確。本論文以福寶生態園區為例,藉由生態園區案例的收集,經由專家訪談調查,匯集各個專家的意見及想法,來建立一套有效對福寶生態園區的管理辦法,從為「有形價值面」及「無形價值面」來區分,並以當地生物、環境、管理、及社會經濟,等方面來探討達到良好夥伴關係所能帶來的效應,並評估福寶生態園區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即將來的成效;而讓當地民眾對福寶生態園區有適度的了解,並參與生態園區的生態管理,適整個生態園區的核心價值所在;讓民間保育組織與當地居民建立良好夥伴基礎、縮小政府與居民的認知,並將居民切身的需求反映在園區建設上,調整其經營重點,以作為未來的努力方向。
Abstract
The Eco-Park includes va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has potential to bring many measurable, although subtle, economical benefits. Over the years, man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GOs have examined the Eco-Park design and have commented that the developed land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ould be indistinguishable. The National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Organization,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Taiwanese NG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will need to seek approval from local landowners in order to move forward with current plan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will need to provide incentives and/or financial compensation for the use of the land.
Taiwan does not, as of yet, have set standards for its Eco-Parks, and each park was built with different goals in mind. This being said however, the government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ing of the parks after construc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in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y.
For instance, if the Fu-Bow Eco-Park was to be restart, then the environmental and local residents’ needs will first need to be considered.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濕地保育與台灣濕地概況 2-1
第二節 福寶濕地之相關研究 2-6
第三節 濕地保育之夥伴關係管理模式 2-14
第三章 國內外濕地生態園區案例分析
第一節 台東知本濕地案例分析 3-1
第二節 宜蘭雙連埤保護區劃設案例 3-11
第三節 國外案例分析 3-18
第四章 福寶濕地生態園區發展歷程與現況問題
第一節 福寶濕地之特性與保育價值 4-1
第二節 福寶生態園區之發展歷程、政策與規劃 4-11
第三節 福寶生態園區權益人之衝突問題 4-27
第五章 濕地保育夥伴關係的建立
第一節 福寶濕地生態園區權力關係人之網絡和角色 5-1
第二節 民間團體與居民未來夥伴合作可能的模式 5-6
第三節 夥伴模式分析與相關配套措施 5-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2
第三節 後續研究事項 6-5
參考文獻 R-1
附錄
附錄一 福寶濕地背景資料 A-1
附錄二 福寶濕地訪談紀錄 A-8
附錄三 雙連埤訪談紀錄 A-20
附錄四 知本溼地訪談紀錄 A-2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報紙:
民生報(1998)台灣沿海濕地調查。台北市:民生報社,民生報人文叢書。
聯合報(2003)福寶濕地千人淨灘 清出3000公斤垃圾。聯合報2003年9月22日,彰化地方新聞版。
書籍:
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1998)台灣西南沿海 溼地生態導覽手冊。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
王俊秀、邱文彥、紀駿傑、梁明煌、陳章波(1997)。溼地白皮書。
台北市:台北市野鳥協會。
方偉達、石振弘、李展明、蘇志勳、吳瑞川、李和宗、于曉雯、薛志賢、黃顯琇、王妙珍、黃崑銘、謝盈杰、黃建誠、張簡文昌、鍾孟勳、董景岳、錢勝文、陳金泉(2006)聽溼地在唱歌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及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2006)聽,溼地在唱歌-程式的生態復育手冊,高雄市。
雷尼.漢生(Rande Hanson),約翰.麥納瑪拉(John McNamara)謝慶達譯(1998) 夥伴(PRTNERS)鄰里-公司合作模式的社區復甦實例 創新出版社。
彰化縣政府(2002)一衣帶水的舊濁水溪-水緣與水綠共存共榮的世界。
陳中和、林世賢(2002),福寶地區解說手冊,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張譽騰(2003),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編)(2001),濕地管理與研究方法,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期刊:
方國運、王守民(2003)我國溼地之自然保育政策及執行現況。台灣林業,第29期,頁85-92。
何信賢(2003)台灣濕地資源之維護與管理。經濟部水利署永續發展簡訊,頁4。
邱文彥(1999)台灣濕地環境的生態教育。環境教育季刊,第39期,頁23-32。
邱文彥(2001)濕地對水質之保育管理及永續發展利用(一)。經濟部水利署永續發展簡訊,頁29。
吳怡蕙(2004)社區居民從公共議題參與到社區志願工作-以彰化縣福寶濕地、漢寶濕地為例。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頁37。
吳英明(1991)公共政策之相互研究。台北市民主文教基金會,頁39-41。
黃文彬(2002)海岸生態保育與漁村社區發展。中國水產,第600期,頁30-35。
鄭蕙燕、闕雅文(2000)鰲鼓海岸濕地保育與開發方案之經濟評估。
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7期,頁177-231。
鄭啟仲、王亞男(1998)台灣沿海濕地之介紹及其面臨問題之探討。
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第12期,頁213-221。
謝蕙蓮(2001)台灣西海岸濕地保育軸的規劃與願景。台灣濕地,頁29。
習良孝、張豐穎(1997)。濱海工業區開發對海域生態影響分析-以彰濱工業區為例。中興工程,第54期,頁63-82。
齊潛心(2003)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景觀。中國期刊:海峽科技與產業,第1期,頁37-38。
謝蕙蓮 陳永松 陳章波(2001)挽救海岸棲地-生態工法的應用。科學月刊三十二卷,第7期,頁594-612。
黃生(1999),陸域生態,山林自在。科學月刊第31卷。頁576-581。
張永澤、王姮(2001),自然溼地生態恢復綜述,生態學報。

報告:
台灣省地政處(1995)台灣省地政處統計年報,第12期。
林世賢(1995)大肚溪口濕地報告。第一屆全國生態保育會議資料,台北,民國84年8月26、27日。
彰化縣環保聯盟(2001)漢寶地區野生動植物棲地保育暨生態旅遊發展計畫。農委會計畫。
經濟部工業局(1992)彰化區濱海工業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專家學者暨相關機關代表審查意見-答覆資料。經濟部工業局。
高明瑞、彭人君(2000)台灣西台沿海濕地公園之規劃與管理芻議。
江明修(1999)。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之理論與實務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頁21-42。
陳錦賜(2003),永續性鄉街計劃之都市設計研究-以花蓮縣及安都市計劃區為例。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張曉松(2000),生態保護理念下長角苗文化-貴州梭夏生態博物館的田野調查及研究,貴州民族研究。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2001),漢寶濕地野生動物棲地保育暨生態旅遊發展計劃期末報告書,行政院農委會、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2002),漢寶濕地野生動物棲地保育暨生態旅遊發展計劃期末報告書,行政院農委會、彰化縣政府。

論文:
林靜麗(2002)台南市國小師生利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環境教育活動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展榮、方力行(1995)濕地的界定及其功能。第二屆台灣海岸濕地保育研討其會論文集,頁91-99。台北市:中華民國野鳥協會。
吳秋田(2001)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竹上(2002)論我國原住民保留地之生態價值及其永續發展方向。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俊昌、周憲徵(2002)解決漢寶濕地生態危機的議論。2002年海峽兩岸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及下冊,頁719-726。
楊瓊華(2005)鳥類棲地改善與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彰化福寶生態園區為例。私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穎(2005)人造溼地健康評估指標架構之研究-以高雄市洲仔溼地公園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世鑫(1988),利益團體與地方財政探討。財政改革研討會論文集。頁3-11。
楊文瑜(1999),台灣地區濕地規劃管理決策之研究--以關渡和無尾港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與工程所碩士論文。
曾明遜、李永展(1995),濕地保育價值與評價-環境經濟學觀點。第八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彭國棟(2002),社區生態意識之改變-桃米里之經驗及觀察,森林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利用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林學會。
黃聲威(2004),學術界在漁村社區總體營造之角色與功能,2004推動於村社區總體營造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
顏尹埕(2002),福寶農業生態園區之溼地棲地經營規劃操作與社區參與,第二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旅遊協會。
賴明洲、蘇怡珍(2003),生態旅遊之實踐-以地景生態學觀點探討生態旅遊之規劃原則,兩岸環境保護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

其他:
林世賢,陳永軒(2001)漢寶福寶濕地的另類保護策略。第三屆中台灣保育研討會。東海大學。
關渡自然公園(2003)關渡自然公園簡介。關渡自然公園:
http://www.gd-park.org.tw/index.htm。
福寶生態園解說手冊(2003)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劉彥蘭編輯(2001),氣候持續變遷-全球災害降臨。全球變遷通訊電子報,http://www.gcc.ntu.edu.tw/gcrc_publication/globlechange/9002/劉彥蘭.pdf。
蔡嘉揚(2004),彰化海岸鳥類生態與棲地經營管理-從水鳥生態和人類的觀點來探討海岸生態的保育策略,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PPT搞。

國外文獻:
Burgon, Jo., (1999).“The National Trust’s Part in Conserving Rich and Diverse
Landscape”.
The National Trust, (2001a.), Land Use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Planning Position
Statement.
Private Land Program and Incentives.(2006).Habitat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California.
Wetland Policy,(2006),Wetland Management Policy Administration.
Berger, John J. (1990)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California:Island Press.
Elliot, Robert (1997) Faking nature: the ethics of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London:Routledge.
Marble, Anne D. (1992) A guide to well and functional design. London:Lewis Publishers.
Mitsch, William J., Jorgensen,and Sven Erik (1989). Ecological engineering. New York:John Wiley.
UNESCO, 1972.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UNESCO, 2002. Changes to the World Heritage Natural Heritage Criteria.
Williams J.Mitsch and Sven Erik Jorgensen(2003).Ecolo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Eyers,V.G.(1975).Environment knowledge and beliefs among tenth grades students in Australia.Ph.D.Dissertation,Oregon State University.
Bloom.B.S.(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David Mckay Company.Inc.New york.
Burke,D.G.,Meyers,E.J.,Tiner,R.W.and J.H.Groman.(1998).Protecting Nontidal Wetland.Americal Planning Association.
Erilk,N.and M.Madison.(2004).Planting A Rain Garden.
Hetzer,W.1965.Environment,Tourism,Culture,July:1-3.
Mitsch,W.J.and J.G.Gosselink.(1993).Wetland Second Edition.Van Nostrand Reinhond,A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Inc.
Mitsch,W.J.and S.E.Jorgensn.(1998).Ecological Engineering:An introduction to Ecotechnology.
Salvesen,D.(1994).Wetland:Mitigating and Regulation Development Impacts.ULI-Urban Land Institute.
Spellerberg,I.F.(2002).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Conservation.Chapman and hall.
Katarina,Cristina,Margareta(2002).Biotope patterns in urban area:a conceptual model integrating biodiversity issues in spatial planning,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Sheila Peck(1998).Planning for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3:89-98.
Mark B.Bain(2000).Aquatic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advances in methods for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Antrop M.(2001),The language of landcape ecologists and planners,A compar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concepts used in 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55:223-240.
Crisman, T.L., and Streever, W.J., (1996). The legacy and future of tropical limnology. In Schiemer, SPB Academic Publishing, pp. 27-42.
Dahl, T.E., (1990). Wetlands Los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780s to 1980s.
Jenkins, A.L., and Sturdy, I.D., (1999). Putting policy into practice in South West England. In Streeve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p. 81-89.
Quarto, A., 1999. Local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mangrove rehabilitation: Thailand’s Yadfon. In Streever,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Wetland Rehabilitation. pp. 139-142.
Porter, M.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網路資料:
關渡自然公園網頁:http://www.gd-park.org.tw/e/e1.htm
彰化縣政府網頁:http://www.chcg.gov.tw/
中央氣象局網頁:http://www.cwb.gov.tw/V4/index.htm
蔡嘉揚博士個人網站:http://mail.thu.edu.tw/~c.y.tsai/hanbao_index.htm
台東縣政府:http://www.taitung.gov.tw/
台東縣全球資訊網:http://www.taitung.gov.tw/chinese/index.php
加拿大對於濕地管理措施:http://www.wetkit.net/modules/1/
農田濕地相關補償誘因措施:http://www.ontariosoilcrop.org/cms/en/Programs/wetland_farm_stewardship.aspx?menuid=74
濕地誘因補助方法與措施http://64.233.179.104/search?q=cache:ddlx6GKWd5AJ:www.ramsar.org/strp/strp11_doc27.pdf+wetland+incentive&hl=zh-TW&ct=clnk&cd=2
澳洲政府部門水資源管理網頁http://www.environment.gov.au/water/policy/incentive/index.html
澳洲政府海岸管理政策 http://www.environment.gov.au/coasts/pollution/qldwetlands/gbrwetlands.html
加州濕地保育政策http://ceres.ca.gov/wetlands/policies/governor.htm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1.222.47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1.222.47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