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13107-16050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13107-160507
論文名稱
Title
電視談話性節目與選民的投票決定之研究—以2006年高雄市長選舉為例
Television conversation program and voter's research voting decision—Take 2006 the Kaohsiung race for mayor as an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7-2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9-13
關鍵字
Keywords
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暴露程度、媒介使用、投票行為、投票決定、議題設定、媒介議題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4 次,被下載 215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158 times.
中文摘要
高雄捷運外勞案的爆發,起肇於電視談話性節目(TVBS「2100全民開講」)的持續討論,直接衝擊高雄市長選舉的候選人對象,反映出媒介議題影響政治與選舉,不再只是過去的報紙、電視媒介透過新聞報導,而是可直接觀察到政論性節目所呈現出「議題設定」的影響。分析選民每天暴露在大量政治訊息充斥的環境中,觀察2006年高雄市長選舉過程,以「電視談話性節目與選民的投票決定之研究」為題,探究媒介對選民投票行為的媒介使用,進而決定投票抉擇的情形。本研究以選後一週的12月17日至19日為觀察點,進行電話訪問調查,加以統計分析後研究發現:
選民個人背景因素與電視談話性節目媒介使用的相關性,在暴露程度(收看時間)方面,受訪者有六成五表示有收看,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則呈現相當顯著差異。在注意程度(收看情形)方面,受訪者有三成五表示注意遠高於不注意的一成,職業呈現相當顯著差異,年齡則達到極為顯著差異。在使用媒介情形方面,受訪者有二成七使用低的高於使用高的二成,職業有顯著差異,年齡則呈現相當顯著差異。在收看節目方面,受訪者表示收看TVBS「2100全民開講」多於收看三立「大話新聞」,戶籍、性別、年齡、省籍、教育程度、職業、設籍時間則均未達到顯著差異。
選民個人背景因素與投票決定的相關性,在投票決定方面,投票給陳菊稍高於黃俊英,但其比例極為相近,設籍時間呈現相當顯著差異,戶籍、省籍則達到極為顯著差異。電視談話性節目媒介使用與投票決定的相關性,在投票決定方面,暴露程度(收看時間)有顯著差異,收看節目則達到極為顯著差異。
選民個人背景因素與電視談話性節目媒介議題的相關性,在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議題方面,受訪者認為對投票具有影響稍高於認為並不具有影響性,而有收看節目卻不知道這件事的比例為極低,戶籍、性別、年齡、省籍、教育程度、職業、設籍時間則均未達到顯著差異。在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議題方面,受訪者有逾三成五認為對投票不具有影響遠高於認為有影響性的二成五,而有收看節目卻不知道這件事的比例為極低,職業有顯著差異,性別則達到極為顯著差異。在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議題方面,受訪者認為對投票不具有影響稍高於認為有影響性,而有收看節目卻不知道這件事的比例為低,性別有顯著差異,教育程度則呈現相當顯著差異。在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議題方面,受訪者有四成認為對投票不具有影響遠高於認為有影響性的一成五,而有收看節目卻不知道這件事的比例為較高,戶籍則有顯著差異。
電視談話性節目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的相關性,在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議題方面,使用媒介情形有顯著差異,注意程度(收看情形)、收看節目則達到極為顯著差異。在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議題方面,收看節目有顯著差異,注意程度(收看情形)則呈現相當顯著差異。在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議題方面,使用媒介情形有顯著差異,注意程度(收看情形)呈現相當顯著差異,收看節目則達到極為顯著差異。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議題方面,暴露程度(收看時間)有顯著差異,注意程度(收看情形)、使用媒介情形則呈現相當顯著差異。電視談話性節目媒介議題與投票決定的相關性,在投票決定方面,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議題、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議題則達到極為顯著差異。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要……………………………………………………………………………………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貳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6
第一節 選舉行為研究……………………………………………………………6
第二節 密西根投票行為研究—漏斗狀因果關係模型…………………………9
第三節 議題設定理論………………………………………………………….14
第四節 媒介使用與選舉投票行為研究………………………………………..22
第叁章 研究方法……………………………………………………………….…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26
第二節 研究假設…………………………………………………………….…32
第三節 抽樣設計……………………………………………………………….36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統計方法……………………………………………….…37
第肆章 媒介使用與選民投票決定…………………………………………….…42
第一節 人口變項與媒介使用………………………………………………..…43
第二節 人口變項與投票決定………………………………………………….67
第三節 媒介使用與投票決定………………………………………………….72
第伍章 媒介議題與選民投票決定……………………………………………….77
第一節 人口變項與媒介議題…………………………………………………..79
第二節 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92
第三節 媒介議題與投票決定…………………………………………………113
第陸章 結論………………………………………………………………………117
第一節 研究發現………………………………………………………………11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38
參考文獻……………………………………………………………………………141
附錄:研究問卷………………………………………………………………….…147
表次:
表3-4-1:電話訪問調查結果表……………………………………………….…38
表3-4-2:行政區樣本分佈代表性檢定……………………………………….…39
表3-4-3:性別樣本分佈代表性檢定..……………………………………..….…39
表3-4-4:年齡樣本分佈代表性檢定…………………………………………….40
表4-1-1: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收看時間)之次數分配表.…………….44
表4-1-2: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收看時間)之卡方檢定….44
表4-1-3:性別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收看時間)之卡方檢定……….47
表4-1-4:年齡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收看時間)之卡方檢定……….48
表4-1-5:教育程度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收看時間)之卡方檢定….50
表4-1-6:職業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收看時間)之卡方檢定……….52
表4-1-7:設籍時間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收看時間)之卡方檢定….54
表4-1-8: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收看情形)之次數分配表…………….55
表4-1-9: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收看情形)之卡方檢定….55
表4-1-10:年齡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收看情形)之卡方檢定….….…57
表4-1-11:職業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收看情形)之卡方檢定………58
表4-1-12:電視談話性節目使用媒介情形之次數分配表……………….……...61
表4-1-13: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使用媒介情形之卡方檢定……………61
表4-1-14:年齡與電視談話性節目使用媒介情形之卡方檢定…………………63
表4-1-15:職業與電視談話性節目使用媒介情形之卡方檢定…………………64
表4-1-16:收看電視談話性節目之次數分配表…………………………………66
表4-1-17:人口變項與收看電視談話性節目之卡方檢定………………………66
表4-2-1:高雄市長投票決定之次數分配表…………………………………….67
表4-2-2:人口變項與高雄市長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68
表4-2-3:戶籍與高雄市長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70
表4-2-4:省籍與高雄市長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71
表4-2-5:設籍時間與高雄市長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72
表4-3-1:媒介使用(電視談話性節目)與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73
表4-3-2: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收看時間)與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74
表4-3-3:收看電視談話性節目與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75
表5-1-1: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之次數分配表….….80
表5-1-2: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之卡方檢定.....……………………………………………………………………80
表5-1-3: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之次數分配表…….81
表5-1-4: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之卡方檢定....
…………………………………………………………………………81
表5-1-5:性別與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議題之卡方檢定……………………….83
表5-1-6:職業與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議題之卡方檢定……………………….84
表5-1-7: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之次數分配表…..85
表5-1-8: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之卡方檢定…
…………………………………………………………………………86
表5-1-9:性別與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議題之卡方檢定…………………….87
表5-1-10:教育程度與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議題之卡方檢定……………...88
表5-1-11: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之次數分配表
………………………………………………………………………..89
表5-1-12: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
)之卡方檢定………………………………………………………….90
表5-1-13:戶籍與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議題之卡方檢定…………91
表5-2-1: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之卡方檢定.………93
表5-2-2: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與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議題卡方檢定….95
表5-2-3:收看電視談話性節目與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議題之卡方檢定…….96
表5-2-4:收看電視談話性節目與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議題之卡方檢定…….97
表5-2-5: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之卡方檢定.………98
表5-2-6: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與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議題卡方檢定...100
表5-2-7:收看電視談話性節目與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議題之卡方檢定...…101
表5-2-8: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之卡方檢定……102
表5-2-9: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與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議題之卡方檢定.
………………………………………………………………………..104
表5-2-10:電視談話性節目使用媒介情形與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議題之卡方
檢定...………………………………………………………………..105
表5-2-11:收看電視談話性節目與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議題之卡方檢定…..106
表5-2-12: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之卡方檢
定……………………………………………………………………107
表5-2-13: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與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議題之
卡方檢定……………………………………………………………..109
表5-2-14: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與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議題之
卡方檢定……………………………………………………………..111
表5-2-15:電視談話性節目使用媒介情形與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議
題之卡方檢定………………………………………………………..112
表5-3-1:媒介議題(電視談話性節目)與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113
表5-3-2: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議題與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115
表5-3-3: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議題與投票決定之卡方檢定……………...116
表6-1-1: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暴露程度(收看時間)之綜合分析...120
表6-1-2: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注意程度(收看情形)之綜合分析...121
表6-1-3: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使用媒介情形之綜合分析…………...123
表6-1-4:人口變項與收看電視談話性節目之綜合分析……………………...124
表6-1-5:人口變項與投票決定之綜合分析…………………………………...125
表6-1-6:媒介使用與投票決定之綜合分析…………………………………...126
表6-1-7: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之綜合分析
………………………………………………………………………..127
表6-1-8: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之綜合分析
………………………………………………………………………..128
表6-1-9: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之綜合分
析……………………………………………………………………129
表6-1-10:人口變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議題(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
)之綜合分析………………………………………………………..130
表6-1-11: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之綜合分析…….132
表6-1-12: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之綜合分析…….133
表6-1-13: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陳菊的高雄捷運外勞案)之綜合分析….134
表6-1-14:媒介使用與媒介議題(黃俊英的高雄捷運監督執行延宕)之綜合分
析……………………………………………………………………136
表6-1-15:媒介議題與投票決定之綜合分析………………………………….137
圖次:
圖2-2-1:漏斗狀因果關係模型………………………………………………….10
圖2-3-1:完整的議題設定過程………………………………………………….19
圖3-1-1:研究架構……………………………………………………………….2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王旭(1998)。選舉研究中媒介行為測量方式初探。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王嵩音(2006)。網路使用與選舉參與之研究─以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台灣民主季刊,3(4)。
王鼎銘(2003)。政策認同下的投票效用與選擇:空間投票理論在不同選舉制度間的比較。選舉研究,10(1)。
王鼎銘(2005)。負面競選對2002年高雄市選情影響的探討。東吳政治學報,20。
吳家晉(2001)。大眾傳播媒介與政府關係。收錄於彭懷恩主編、林文益譯(Brian McNair著),政治傳播學。台北市:風雲論壇。
吳淑俊、周祖誠、游其明、簡文吟(1999)。八十七年高雄市長選舉選民投票抉擇之探析。「八十七年底三合一選舉民意調查學術研討會」論文。中華民國民意測驗協會:28。
呂亞力(1995)。選舉過程與行為。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李郁青(1996)。媒介議題設定效果的第二面向—候選人形象設定效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珉愷(2004)。台灣電視新聞性節目多元化之研究-以談話性新聞節目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以亮、婁貽哲譯(1976)。自由與文化。台北:學生書局(原書Dewey, J. (1939). Freedom and culture.)
林東泰、林麗雯、蘇映喬、黃靖芬(2003)。2002年北高市長選舉新聞內容分析。「中華傳播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新竹,交大。
林慧萍(1995)。探討台灣選民的議題取向投票—以民國八十二年縣市長選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鶴玲(2001年10月30日)。媒體如何擺脫政治糾葛?中國時報,第15版。
金溥聰(1997)。報紙的形象設定效果研究:以民國八十三年台北市市長選舉為例。新聞學研究,55。
洪永泰、林錫興(1993)。研究方法。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探討。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胡佛(1993)。選舉行為、憲政秩序與政治變遷。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畫編號︰NSC83-0301-H002-049。
胡佛(1998)。政治參與選舉行為。台北:三民:189-190。
胡佛、陳德禹、朱雲漢、洪永泰、張佑宗(2001)。投票行為與選舉實務的評估-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2。
胡佛、陳德禹、陳明通、林佳龍(1990)。選民投票的投票行為-民國七十五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1。
孫天龍(2005)。媒體使用對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2005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孫式文(1997)。選舉與政治認知:傳播媒體對民主政治的影響。新聞學研究,54。
孫秀蕙(1996)。選民的傳播型態對政黨認同的影響。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IV)—從八十四年立法委員選舉研討。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徐英豪(2004)。台灣地區選民分裂投票與一致投票的實證研究:民國九十一年台北與高雄市長暨議員選舉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秀琪(1993)。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翁秀琪、孫秀蕙(1993)。選民媒介使用及其政治知識、政黨偏好與投票行為之關聯。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研討。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翁秀琪、孫秀蕙(1994)。選民媒介使用行為及其政治知識、政黨偏好與投票行為之間的關聯—兼論台灣媒體壟斷對政治認知與行為的影響。選舉研究,2(1)。
高瑞松(1996)。政治性叩應節目內容的結構分析—以「2100全民開講」—大選大家談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紀漢(2003)。電視談話性叩應節目的內容與收視率之關聯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一彬(1998)。候選人評價與投票行為:台灣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之研究。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
張佑宗(2006)。選舉事件與選民的投票抉擇:以台灣2004年總統選舉為分析對象。東吳政治學報,22。
張志榮(1999)。媒介使用與選民投票行為研究—民國八十七年高雄市長選舉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卿卿(2002)。競選媒體使用對選民競選議題知識與政治效能感的影響—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選舉研究,9(1)。
梁世武(1996)。選舉預測—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中候選人形象指標預測模式之驗證。台北:華泰。
梁世武(1997)。選民投票行為的預測與操縱。立法院院聞,25(10)。
許增如(1996)。美國選民分裂投票行為之研究—以一九九二年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及天、王嵩音(2001)。總統參選人夫人媒介形象呈現之初探-以連方瑀,吳淑珍,陳萬水為例。選舉研究,8(2)。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陳文俊(1995)。統獨議題與選民的投票行為—民國83年省市長選舉之分析,選舉研究,2(2)。
陳世敏(1992)。候選人形象與選民投票行為。新聞學研究,46。
陳金貴(1992)。美國非營利組織的分析,行政學報,25。
陳品皓(2005)。媒體使用行為對選民政治效能感與民主評價的影響。「2005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陳昭如(1994)。Call-in! 地下電台:台灣新傳播文化的震撼與迷思。台北:日臻。
陳義彥(1993)。影響選民投票抉擇的因素。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探討。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行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義彥、黃麗秋(1992)。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陳憶寧(2002)。媒體議題與公眾議題演化過程之探討:以九十一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1-2412-H-004-027-SSS。
陳靜芬(1998)。一九九六總統大選期間之議題探析—議題設定理論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明穎(1993)。北市選民的候選人評價與投票行為-以民國八十三年台北市長舉為例。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芸(2001)。新媒介與政治:理論與實證。台北:五南。
曾詩祺(2006)。政黨認同、媒介使用與選民投票決定之研究-九十三年第六屆立委選舉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盈隆(1996)。民意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黃志呈(1997)。競選期間選民投票傾向之研究—八十三年高雄市長選舉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東益(2003)。多元政治與少數人的民主我國利益團體遊說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東煬(1995)。選民的議題取向與黨派抉擇。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
黃瑞祺(2001)。批判社會學。台北:三民。
楊意菁(2002)。民意與媒體再現:以民調報導與談話性節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嘉薇(2005)。民眾之媒介使用與政治知識。「2005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東吳大學。
蔡美瑛(1995)。議題設定理論之發展:從領域遷徙、理論延展到理論整合。新聞學研究,50。
蔡筱穎譯(2000)。布爾迪厄論電視。台北:麥田(原書Bourdieu, P. (1996). Sur la television.)
蕭怡靖(2006)。台灣閱報民眾的人口結構及政治態度之變遷─1992至2004年。台灣民主季刊,3(4)。
藍清彰(1995)。台灣民眾政黨認同與其變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秀美(2002)。高雄市選民投票抉擇因素之研究:2002年第三屆高雄市長選舉個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美麗(1994)。嘉義民雄選民媒介使用與選擇候選人標準、投票的關係研究—以民國八十三年省長直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部分
Campbell, A., Converse, P. E., Miller, W. E., & Stokes, D. E. (1960). The American Voter. New York, John Wiley & Stons.
Habermas, J. (1996). The European Nation-state: Its Achievements and Its Limits. On the Past and Future of Sovereignty and Citizenship, in Gopal Balkrishnan (ed.), Mapping the Nation. London & New York: Verso.
McCombs, M. E. & Shaw, D. L. (1972).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2).
McQuail, D. (1994).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Rogers, E. M., & Dearing, J. M. (1988). Agenda-setting research: Where has it been, where is it go? Communication Yearbook, 11.
Salmore, Stephen A. & Salmore, Barbara G. (1985). Candidates, Parties and Campaigns: Electoral Politics in American.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