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14107-11105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14107-111056
論文名稱
Title
莊子後學與《老子》、黃老之學關係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Thoughts among Zhuangzi's Followers, Lao-tzu and Huang-lao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7-0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9-14
關鍵字
Keywords
黃老、《老子》、莊子後學、《莊子》外雜篇
Lao-tzu, Zhuangzi's Followers, Huang-lao, Zhuangzi Waipian and Zapia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9 次,被下載 269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695 times.
中文摘要
《莊子》一書,不成於一人一時,其中所包含的,也不止莊周一家之思想,尤其今本《莊子》外、雜篇成於戰國晚期學派身份不一的道家學人,裡頭有源於《老子》的思想,也有黃老的學說。《老子》學派與黃老思想在戰國晚期,各自有著不同的支派,這些流派分別與莊子之學結合後產生的文獻,被輯《莊子》者收入了《莊子》書中,後來又被漢、魏學者劃分到書中的「外篇」或「雜篇」。這些融合了道家不同派系的文獻大量出現在今本《莊子》外、雜篇中,使《莊子》外、雜篇儼然成為戰國道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本文看重這些融合了莊子學術與老子、黃老之學的文獻,乃以「莊子後學」作為這部分作者的統稱,再按文義散篇為章,分析其間莊子、老子、黃老學術之思想成分與相互關係,期望一窺戰國晚期道家眾流交融會通的面貌。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方法與前人研究述評 ……………………....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方法 ………………………………………………………2
三、前人研究述評 …………………………………………………3

第二節 「莊子後學」義界 ………………………….…………… 4
一、名稱與觀念之產生 ……………………………………………4
二、「莊子後學」之成分…………………………………………14
第二章 《莊子》與莊子後學…………………………………….20
第一節 《莊子》之成書………………………..…………………. 21
一、 漢代五十二篇之《莊子》……………………………………… 21
二、 今本三十三篇之《莊子》…………………………………….. 25

第二節 《莊子》內外雜篇之形成與區分……………………..… 29
一、《莊子》內外雜篇區分的時間 ………………………………. 29
二、《莊子》內外雜篇之區別與相關問題………………………… 30

第三節 今本《莊子》外雜篇與莊子後學………………………….. 40
一、今本《莊子》外、雜篇之著作時代 ……………………………41
(一)晚出於內七篇之證明 ……………………………………… 41
(二)今本《莊子》外、雜篇著作年代下限………………………43

二、今本《莊子》外雜篇中莊子後學之著作 ………………………47
(一)外雜篇中主體思想源於內篇者………………………………47
(二)區分莊子後學著作的四項標準 ....................... 48
第三章 莊子後學與老子之學 ..……………………………………………58
第一節 戰國時期的《老子》…………………………………………… 58
一、馬王堆帛書《老子》 …………………………………………58
二、郭店竹簡《老子》……………………………………………..59

第二節 莊子後學與《老子》之關係 ………………………………61
一、今本《莊子》外、雜篇受《老子》影響的部分 …………… 61
二、莊子後學與《老子》………………………………………… 65
(一)莊子後學與《老子》「貴身」思想 ………………………65
(二)莊子後學與〈駢拇〉一系《老子》後學…………………69
(三)莊子後學中其他受《老子》影響者 ……………………… 74
第四章 莊子後學與黃老之學 ..……………………………………………78
第一節 稷下學宮與黃老之學……………………………………………78
一、稷下學宮與黃老的興盛……………………………………… 78
二、黃老之學的內容與特色………………………………………. 81

第二節 莊子後學與黃老學說之關係 ………………………………... 83
一、今本《莊子》外、雜篇受黃老之學影響的部分…………… 83
二、莊子後學的黃老成色................................................................ 85
(一) 莊子後學與黃老治國之學……………………………… 85
(二) 莊子後學與黃老治身(心)之學 ………………………97

第五章 結論 ……………………………………………………………………116
第一節 莊子後學與先秦道家學派關係 ……………………….. 116
一、莊子後學與《老子》之學的關係 ………………………… 116
二、莊子後學與黃老之學的關係 ……………………………… 117
第二節 今本《莊子》外、雜篇中三家成份及其意義……………118


參考書目……………………………………………………………………………12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專著
《十子全書—南華真經》,清嘉慶九年(1804)姑蘇王氏聚文堂重刊本
《竹書紀年八種》,台北:世界書局,楊家駱主編:增訂中國學術名著第一輯;增補中國史學史學名著第一二三集合編,第二冊,1967
《老子釋譯》(朱謙之《老子校釋》,任繼愈《老子今譯》合訂本),台北:里仁書局,1985
《孫子十家注》,《諸子集成》第6冊,北京:中華書局據世界書局原版重印,1996
《晏子春秋校注》,《諸子集成》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據世界書局原版重印,1996
《梁啟超學術論叢》通論類(二),台北:南嶽出版社,1978
《燕京學報專號》,台北:東方文化書局景印中國期刊五十種,1972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丁原明《黃老學論綱》,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 2000
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增修版),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
丁展成《莊子音義繹外篇雜篇》,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于省吾《雙劍誃莊子新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
中國蒙城莊子學會編《國際莊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3
方勇、陸永品《莊子詮評》,成都:巴蜀書社,1998
王夫之《莊子解•莊子通》,台北:廣文書局,1997
王叔岷《莊子校詮》,台北:中研院史語所發行,史語所專刊之八十八,1994
王叔岷《莊子校釋》,中研院史語所專刊之二十六,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2
王叔岷《莊學管闚》,台北縣:藝文印書館,1978
王弼等《老子四種》,台北:大安出版社,2003
王弼《老子注》,《諸子集成》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據世界書局原版重印,1996
王煜《老莊思想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
司馬遷《史記》(三家注本),台北:建宏出版社,1977
白奚《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爭鳴》,北京:三聯書店,1998
安井衡《管子纂詁》(與《晏子春秋》合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漢文大系》21,2001
朱得之《莊子通義》,明嘉靖庚申(39)年靖江朱氏浩然齋刊本
朱熹《四書集注》甲種本,台北:世界書局,1999
江俠菴《先秦經籍考》,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池田知久著,黃華珍譯《莊子「道」的思想及其演變》,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2001
吳康《老莊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吳琦、桑士顯、董烜點校《文史通義》,長沙:岳麓書社,1995
宋濂《諸子辨》,《叢書堂雜鈔》,明叢書堂朱格鈔本
宋•羅泌《路史》,《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1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李存山《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李勉《莊子總論及分篇評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沈一貫《莊子通》,《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10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阮毓崧《莊子集注》,收入張之純刪輯《莊子菁華錄》,《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41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林希逸《莊子口義》,《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56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林雲銘《莊子因》,《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18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
林雲銘《標注補義莊子因》,台北:蘭臺書局,1969
武內義雄《武內義雄全集》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東京:角川書店,1978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俞正燮《癸巳存稿》,《叢書集成新編》第1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中華古籍叢刊v.1,台北:大西洋圖書公司,1968
俞樾《諸子平議》,台北:世界書局,1958
姚永樸《諸子考略》,台北:廣文書局,1975
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叢書集成新編》第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姚鼐《莊子章義》,《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35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宣穎《南華經解》,《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32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宣穎《南華經解》,台北:廣文書局,1978
胡文英《莊子獨見》,清乾隆壬申十七年(1752)聚文堂刊本
胡家聰《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胡道靜主編《十家論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原北京大學叢書,商務印書館發行,1947
茆泮林輯《十種古逸書》百部叢書集成v.880,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
郎擎霄《莊子學案》,台北 : 泰順書局,1970
奚侗《莊子補注》,收入《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40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奚椿年《中國書源流》,任繼愈主編,中國版本文化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初版社,2002
孫星衍音義《晏子春秋》,《二十二子》第六冊,台北:先知出版社,1976
徐志鈞《老子帛書校注》,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
徐漢昌《管子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
馬其昶《莊子故》,《叢書集成續編》第39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馬敘倫《莊子義證》,《民國叢書第五編》第6冊,上海市:上海書店,1996年據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版影印
馬敘倫《莊子義證》,台北:弘道出版社,1970
馬總《莊子意林》,《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5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
高亨《莊子今箋》,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3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崔大華《莊子歧解》,河南省: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崔大華《莊學研究》1990成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
張心澂編《偽書通考》民國叢書第三編43,上海書店1991年據商務印書館1939年版影印
張成秋《莊子篇目考》,台北:中華書局,1971
張岱年《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北京:三聯書店,1982
張恆壽《莊子新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張素貞《韓非子思想體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1974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
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
張運華《先秦兩漢道家思想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梁啟超《墨子學案》,上海市:上海書店,1992
莊萬壽《莊子史論:莊學之新方向:源流、生態、批判、語言》,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
郭沂《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郭沫若《十批判書》,北縣:古楓出版社,1986
郭沫若《青銅時代》,重慶:文治出版社,1945
郭沫若《管子集校》,《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8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郭象注《莊子》,台北:藝文印書館,2000
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1982
陳品卿《莊學新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陳品卿《莊學新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陳奐《詩毛氏傳疏》,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
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
陳啟天《莊子淺說》,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6
陳新雄、於大成主編《莊子論文集》,台北:木鐸出版社,1976
陳鼓應,白奚《老子評傳》,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1993
陳鼓應《黃帝四經今註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
陳鼓應《管子四篇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輯,北京:三聯書店,2000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輯,北京:三聯書店,1998
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91
陳麗桂校注《新編淮南子》,台北:鼎文書局出版,2002
陸德明《經典釋文》,台北:藝文印書館,1964
陸樹芝《莊子雪》,《久保文庫》第375冊,清嘉慶四年陳氏文選樓刊本
章炳麟《莊子解故》,台北 : 廣文書局,1970
曾棗莊、舒大剛主編《三蘇全書》第4冊、第14冊,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
焦竑《莊子翼》,《叢書集成續編》第38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焦竑《莊子翼》,台北:廣文書局,1964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二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修訂本
馮成榮《墨子行教事蹟考》,台北:馮同亮書坊,1998
黃登山《老子釋義》,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6
黃華珍《莊子音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9
黃奭《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沉201•逸莊子》,原刻影印叢書集成三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
黃震《黃氏日抄》,台北:大化出版社,1984
楊柳橋《莊子釋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楊寬《戰國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
葉海煙《莊子宇宙論試探》,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9
葉國慶《莊子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葉國慶《莊子研究論集》,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
葉適《習學記言》,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三集》,子部雜家類,第75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中國老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熊鐵基《秦漢新道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劉汝霖《周秦諸子考》,北平:文化學社,1929
劉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世說新語》,《四部叢刊正編》v.24,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新華書店,1993
歐陽超、歐陽景賢《莊子釋譯》,台北:?堣祚悝翩A1992(1986湖北人民出版社初版)
蔣伯潛《諸子通考》,台北:正中書局,1959
蔡明田《莊子的政治思想》,台北 : 牧童出版社,1974
鄭世根《莊子氣化論》,台北 : 臺灣學生書局,1993
鄭良樹編著《續偽書通考》,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鄭瑗《井觀瑣言》,《叢書集成新編》第12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黎靖德輯《縮印本朱子語類》,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
錢基博《讀莊子天下篇疏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錢穆《秦漢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
錢穆《莊老通辨》,台北:東大圖書,1991
錢穆《莊老通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戴望《管子校正》,《諸子集成》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據世界書局原版重印,1996
戴景賢等《國學導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
韓祿伯《簡帛老子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顏昌嶢《管子校釋》,長沙:岳麓書社,1996
羅根澤《管子探源》,台北,?堣祚悝翩A1981
羅根澤《諸子考索》,香港:學林書店,1977
譚元春《莊子南華真經》,《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27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關鋒等著《莊子哲學討論集》,香港:崇文書店印行,1972
嚴可均《鐵橋漫稿》,《續修四庫全書》第148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嚴靈峰《老莊研究》,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
嚴靈峰《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台北:正中書局,1975
嚴靈峰《道家四子新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蘇新鋈《郭象莊學平議》,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
顧實《莊子天下篇講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顧頡剛等編著《古史辨》,第一、四(《諸子叢考》)、六冊(《諸子續考》),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
二、學位論文
安泳周《莊子修養論及其理論根據之研究》,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鄔昆如指導,1986
林怡玲《試探《管子》「精氣」說中的信息科學》,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徐漢昌指導,2002
林明照《莊子「真」的思想析探》,臺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陳鼓應指導,2000
林俊宏《莊子的政治觀:一個思想典範的詮釋》,臺大政治所碩士論文,孫廣德指導,1991
金白炫《莊子哲學中真知問題研究》,臺大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鄔昆如指導,1982
唐淑貞《韓非子解老、喻老研究》,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王邦雄指導,1990
婁世麗《莊子氣論探微》,臺大中文所碩士論文,林麗真指導,1992
莊萬壽《莊子學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景伊指導,1969
三、期刊論文
(一)莊子學
王葆玹〈試論郭店楚簡的抄寫時間與莊子的撰作時代—兼論郭店與包山楚墓的時代問題〉,《哲學研究》1999年第4期,頁18-29
王運生〈《莊子.天下》篇的真偽及學術價值〉,《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3期,2000.9,頁1-4
王運生〈《莊子》外篇存在的問題〉,《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3卷第1期,2001.3,頁10-14
朱謙之〈《莊子》書之考證〉(上)、(下),《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4期,頁74-80;2001年第5期,頁64-69
李叔華〈《莊子.天下》篇的主旨和成文年代新探〉,《哲學研究》1995年第5期,頁72-81
胡芝薪〈《莊子》考證〉,《文學年報》第3期,1937,頁117-138
夏當英〈從“逍遙遊”到“知北遊”〉,《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1,頁30-33
晁福林〈《盜蹠》篇看莊子後學的無為思想〉,《山東社會科學學報》,2002.2,頁59-62
晁福林〈讀《莊子•徐無鬼》劄記〉,《北方論叢》2001年第6期,頁84-89
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張家山兩座漢墓出土大批竹簡〉,《文物》1992 年第九期,頁1-11
張涅〈《莊子.天下》學術史意義劄記〉,《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9,頁17-22
莊萬壽〈《莊子》與陰陽家〉,《台灣師範大學學報:人文與社會類》2000年第45期,頁1-13
陳水德〈《莊子.天地》篇三重混雜思想體系概說〉,《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3期,頁123-127
陳全得〈《莊子.馬蹄》淺析〉,《中華學苑》1996第四十八期,頁179-188
陳鼓應〈《管子》〈形勢〉〈宙合〉〈樞言〉〈水地〉諸篇的黃老思想〉,《漢學研究》第20卷第1期,2002.6,頁1-26
陸建華〈《莊子》外雜篇中的莊子〉,《淮北煤師院學報》社科版,1997.3,頁55-57
廖明春〈《莊子.盜蹠》篇探原〉,《文史》第四十五輯,1995,頁49-59
廖群〈“文學考古”芻議〉,《光明日報》2002年11月27日
劉笑敢〈莊子後學中的黃老派〉,《哲學研究》,1985.6,頁59-65,77
劉榮賢〈《莊子.外雜篇》中「理」觀念的發展〉,《靜宜人文學報》第17期,2002.12,頁53-63
劉榮賢〈《莊子》內外雜篇之形成及其先後問題〉,《中山人文學報》第6期,1998.2,頁57-75
蔣復璁〈《莊子》考辨〉,《圖書館學既刊》第二卷第一期,1927.12,頁9-19
黎廣基〈《莊子.庚桑楚》篇雜志〉,《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0.1,頁10-12
(二)先秦子學
李存山〈關於《內業》等四篇精氣思想的幾個問題〉,《管子學刊》1997年第3期,頁39-46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縣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定州西漢中山懷王墓竹簡文子的整理和意義》,《文物》1995.12,頁38-40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縣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定州西漢中山懷王墓竹簡文子校勘記》,《文物》1995.12,頁35-37,40
宣兆琦、張傑〈荀子與稷下學宮〉,《邯鄲師專學報》11卷1期,2001.3,頁3-8,12
張玉書、李東霞〈稷下學士與齊國的滅亡〉,《管子學刊》2002年第2期,頁21-28
張連偉〈《莊子》與《管子》散論〉,《管子學刊》2004年第4期,頁15-19
陳榮波〈墨辨思想方法與思想特色〉《東海哲學研究集刊》第2輯,1995.7,頁119-134
陳榮波〈墨辯的知識論〉,《東海哲學研究集刊》第6輯,1999.7,頁61-71
黃偉龍〈呂氏春秋成書考〉,《文獻季刊》2003.1,頁9-17
楊明照〈《呂氏春秋》高誘訓解疏證〉,《文學年報》第五期,1939,頁139-177
趙海金〈《韓非子》解老喻老二篇考〉,《大陸雜誌》31卷2期,1965.7頁22,33-34
劉榮賢〈中國先秦時代氣化本體觀念的醞釀與形成〉,《靜宜人文學報》第18期,2003.7,頁5
劉榮賢〈從郭店楚簡論《老子》書中段落與章節之問題〉
嚴耕望〈戰國學術地理與人才分佈〉,《新亞書院學術年刊》第18期,1976.9,頁1-27
(三)《老子》、黃老之學
上海市重型機械製造公司工人歷史研究小組〈黃老之學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法家重要流派〉,《文物》1976.3,頁61-67,30
尹振環〈也談帛、簡《老子》之研究〉,《中國哲學》,2003第二期,頁46-51,74
李開 〈從郭店楚墓竹簡本《老子》看春秋戰國之際道家哲學〉,《中國哲學》,2003第三期,頁12-18
李裕民〈馬王堆漢墓帛書抄寫年代考〉,《考古與文物》1981.4,頁99-101
唐蘭 〈《黃帝四經》初探〉,《文物》1974.10,頁48-52
唐蘭 等〈座談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文物》1974.9,頁45-57
高亨、池曦朝〈試談馬王堆漢墓中的帛書《伊尹•九主》〉,《文物》1974.11,頁1-7
康立、衛今〈法家路線和黃老思想 — 讀帛書《經法》〉,《文物》1975.7,頁1-9
淩襄〈試論馬王堆漢墓帛書《伊尹•九主》〉,《文物》1974.11, 頁21-27,44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4.7,頁39-45
湯新〈法家對黃老之學的吸收和改造 — 讀馬王堆帛書《經法》等篇〉,《文物》1975.8, 頁18-22
程武〈漢初黃老思想和法家路線 — 讀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劄記〉,《文物》1974.10,頁43-47,64
裘錫圭〈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輯(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頁167-193
曉涵(韓仲民)〈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概述〉,《文物》1974.9,頁40-44
鍾肇鵬〈黃老帛書的哲學思想〉,《文物》1978.2,頁63-68
(四)漢代學術
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阜陽漢簡整理組〈阜陽漢簡簡介〉,《文物》,1983.2,頁21-23
安徽省文物工作隊〈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發掘簡報〉,《文物》,1978.8,頁12-19
周杲〈劉子政生卒年月及其著述考辨〉,《文學年報》第二期,1936,頁11-34
陳麗桂〈《淮南子》的道論〉,第一次世界道學會議,第四屆國際易學大會會後論文集,1987.11,頁50-73
瞿兌之〈秦漢史總論〉,《學術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1944.2,頁11-17
四、線上論文

高正〈諸子百家介紹 — 稷下學派〉,http://www.confucius2000.com/zhuzibaijia/jixiaxp.htm
張立文〈略論郭店楚簡的仁義思想〉,原載《孔子研究》1999.1,見http://www.confucius2000.com/qhjb/llgdcjdrysx.htm
張穎〈《文子》的真偽•是非•先後〉,尚香文化論壇,道家思想,http://www.ssxweb.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4&id=3832,2003.6
陳鼓應《莊子淺說》,(北京:三聯書店,1999)http://www.zhuangzi.com/zzzb/zzsz/0920_001.asp
趙生群〈論司馬遷生於建元六年〉,《蘇東學刊》期刊在線,2000年第三期(2000.9),http://sdxk.nttc.edu.cn/sdxk/qkzx/00314.htm#top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