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1018115-10135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1018115-101356
論文名稱
Title
社會變遷下的性別與財產繼承:以旗津漁村為例
Gender and Property Inheritance under Social Chang‏e ─A Case Study of a Fishing Village in Ciji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7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5-10-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11-18
關鍵字
Keywords
扶養、生產關係、祭祀、財產繼承、性別、長孫額
gender, property inheritance, care for parents,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cestor worshipping, amount of inheritance to the eldest grands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23 次,被下載 8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2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7 times.
中文摘要
傳統台灣社會的財產分配存在性別不平等的情況,財產往往只給男性,而忽略女性方面,且過去財產繼承的研究,注重於農村家族的分配狀況,較少關注漁村的發展。本文試圖以旗津為例,闡述傳統漁村財產分配中,性別不同可能會影響財產的分配,並試圖解釋其影響的原因,因此本文的問題意識為:影響男性子嗣和女性財產繼承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本文主要採取深度訪談和參與觀察進行研究,分析11位旗津在地居民對於財產分配上作法。研究發現祭祀、生產關係和扶養的轉變,讓傳統財產分配有所轉變。
首先,祭祀在家族中是重要行為,台灣傳統社會都以男性子嗣繼承祭祀,甚至會採用入贅、過繼或抽豬母稅來確保子嗣綿延,但隨著女性也可以繼承祭祀,她們可能會因此分到財產。
其次,生產關係的轉變,把漁船股份當作長孫額的財產分配也產生改變;另一方面,生產關係的改變也造成女性財產分配的有所變遷,且給予女性嫁妝的物品也有所改變。
最後,社會習俗認為男性子嗣必須負責扶養年邁的父母,因此男性子嗣會獲得較多的財產;但是這往往忽略出嫁女性也會扶養父母,因此有時候父母會以給予女兒嫁妝或遺產的方式,讓其負擔起扶養責任,而未盡扶養的女性,可能失去獲得財產的權利。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Taiwanese society, gender inequality exists in property distribution, in which properties are generally passed down to male heirs, whereas female heirs are neglected. Past inheritance studies have often investigated property distribution in families of agricultural villages, and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families of fishing villages. Targeting Cijin district in Kaohsiung,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describe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gender differ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roperty inheritances in traditional fishing villages, and to elucidate the cause of such influence. The research question of this study was as follows: What are the reasons causing changes in the inheritance system for male and female heirs?
This study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alyzing how 11 local residents of Cijin District distribute their propert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raditional inheritance system is influenced by changes in the ancestor worshipping practic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aring for parents.
First, worshipping ancestors is a crucial familial practice in the traditional Taiwanese society. Such practice is typically passed down to male heirs. When a family has no male heirs, it will continue its family line by employing a matrilocal system, adoption of a relative, or a system referred to as chou zhu mu shui. Over time, females are gradually allowed to inherit the ancestor worshipping practice; they could therefore also inherit properties.
Second,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have affected the distribution of fishing boat shares as the portion of inheritance to the eldest grandson. Furthermore,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have also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of inheritance to female heirs, as well as the objects included in the women’s dowry.
Finally, social customs in Taiwan posit that male heirs must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aring for their aging parents. Therefore, male heirs are given more properties than are females. However, this system often neglects the fact that married women also care for their parents. Thus, parents sometimes adopt the dowry or inheritance practice to encourage females to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aring for them. By contrast, females who do not care for their parents may lose their rights to inheriting propertie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文獻回顧 3
第三節、研究架構 10
第四節、研究方法 12
第五節、本論文的章節安排 20
第二章、祭祀對財產繼承之影響 21
第一節、財產與祭祀的關係:男性祭祀與長孫捧斗 22
第二節、生無男困境:女性繼承祭祀 26
第三節、小結 30
第三章、生產關係對財產繼承之影響 32
第一節、男性子嗣財產繼承與生產關係 32
第二節、女性財產繼承與生產關係 38
第三節、小結 41
第四章、扶養對財產繼承之影響 44
第一節、財產分配與扶養的關係 44
第二節、女性分得財產與扶養的關係 48
第三節、小結 49
第五章、結論 51
第一節、研究發現 51
第二節、研究討論 53
第三節、研究貢獻 54
第四節、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55
參考文獻 5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Rubie S. Watson著,時麗娜譯,2008,《兄弟並不平等-華南的階級和親族關係》。上海:上海藝文。
內政部,2007,高雄市旗津區行政區域圖。內政部出版。
尤慈慧,2005,《居民對觀光衝擊之認知與態度-以旗津地區為例》。高雄: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君茹,2003,《家族繼承性別偏好的台灣經驗:族群、世代、婚姻狀況與社會結構位置》。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王崧興,1967,《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王崧興,1985,〈論漢人社會的家戶與家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期,頁:123-129。
王雲東,2012,《社會研究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新北:鼎易。
石磊,1992, <房與宗:兩種不同結構類型的漢人繼嗣體系>。頁:377-391,收錄於《陳奇祿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聯經。
伊慶春,2007,〈家庭價值觀的變遷:九0年代至二0年代〉。《台灣社會變遷全紀錄》。http://www.ios.sinica.edu.tw/TSCpedia/index.php/家庭價值觀的變遷:九0年代至二0年代。取用日期:2015/8/27。
伊慶春、陳玉華,1998,〈奉養父母方式與未來奉養態度之關聯〉。《人口學刊》,19卷:頁1-32。
余光弘,1996,<沒有祖產就沒有祖宗牌位?-E. Ahern溪南資料的再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期,頁:115-177。
吳亦德,2011,〈旗後新泰記葉家之研究〉。《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3(1):19-40。
吳初雄,2007,《旗津的「古往今來」》。自印本。
吳奕德,2008,《高雄市歷史建築葉宗禮墓遷移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高雄:高雄市文化局。
呂寶靜、陳景寧,1997,〈女性家屬扶養者的處境與福利建構〉。收錄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扶養工作》。台北:女書。
李小玫、林惠生,1993,<台灣老人生前財產的轉移:誰分? >。頁:243-259。收錄於王國羽主編《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出刊。
李玉珍,1999,〈就業母親的焦慮:文化母職與社會變遷〉。《人本教育札記》199期:49-52。
李立法,(2015,6月28號)。〈為8千元扶養費 父子對簿公堂〉。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362181。
李國祁,1978,(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3〉:131-160。
杜貞黎,2011,《高雄旗津地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旅遊意象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周千又,2012,〈高雄市旗津海岸觀光發展研究〉。高雄:國立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慶芳、洪富連、陳瑤塘、黃文榮、鐘進添,2005,《台灣民間殯葬禮俗》。高雄:復文。
林忠正、林鶴玲,1993,〈台灣地區各族群的經濟差異〉。頁:101-160,收錄於張茂桂主編,《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
林松齡,199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II) )。林松齡、王德睦主持,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執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市 : 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林松齡,2000,(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家庭與個人的關係之探討)。頁:289-312。收錄於林松齡著,《台灣社會的婚姻與家庭-社會學的實證研究》。台北:五南。
林津如,2007,(父系家庭與女性差異認同:中產階級職業婦女家務分工經驗的跨世代比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8期:1-67。
林美珠,2007,〈高雄市漁業發展之研析〉。高雄:高雄市政府海洋局。
林瑋嬪,2000,(漢人「親屬」概念重探:以一個台灣西南農村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90期:1-38。
林鶴玲、李香潔,1999,〈台灣閩、客、外省族群家庭中之性別資源配置〉。《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4):457-528。
林鶴玲、李香潔,1999,〈台灣閩、客、外省族群家庭中之性別資源配置〉。《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4):475-528。
邱惠慈,1993,〈社區失能老人非正式扶養者的特性與負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美惠,(1991,05月15號)。〈戰勝法律-夾在婆家、娘家間 女人繼承遺產難〉。聯合報/23版/家庭與婦女。
胡台麗,1997,《媳婦入門》。台北:時報。
英俊宏,2014,〈現今台灣民間公媽牌奉祀的演變〉。新竹:私立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翡珊,2005,〈女兒扶養者角色形成與扶養經驗之初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高雄市政府,2010年,《變更高雄市都市計畫(旗津地區)細部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頁:3-39。
張守真著,1998,《旗津紀事》。高雄:高雄市文化局。
張珮詩,2008,〈成人父母對婚姻關係的影響〉。取用日期:2015/8/27。file:///C:/Users/user/Desktop/JO00001388_16_30-38.pdf。
張曉鴻,2014,《高雄旗津觀光環境之評估》。高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事資訊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畢恆達,1996,《尋找空間的女人》。台北:張老師文化。
莊英章,1981,〈社會變遷中的南村家族-五個家族的個案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2期,頁:1-31。
莊英章,1981,〈南村的漁業發展與家族結構的變遷〉。李亦園、喬健合編,《中國的民族社會與文化-芮逸夫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台北:食貨。
莊英章,1981,〈漁業政策與地區性漁業發展-興達鄉的田野調查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期,頁:89-127。
莊英章,1998,〈現代化過程中的祖先崇拜:閩、台和人社會之比較〉。喬健、潘乃谷合編,《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台北:麗文。
許嘉明,1972,〈瓦磘庄之分家與繼承〉。《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2期:345-368。
郭書瑋,2015,《城市後工業戰略下的日常生活實踐與抵抗:以旗津觀光發展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手稿。
郭棋湧,2003,〈談台灣婦女之繼承權》。《司法周刊》1123期:3版。
陳宏睿,2014,〈遺產不分女?兄弟謀奪千坪地〉。聯合報電子報,2014年10月20號。http://g.udn.com/NEWS/SOCIETY/SOC6/9010302.shtml。
陳其南,1984,(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臺灣和人社會的發展模式)。頁335-366,收錄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及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第一輯)》。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
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台北:聯經。
陳金田譯,1993,《台灣私法》。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建逢,2012,《夫妻資源與生男偏好對家戶內權力的影響》。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祥水,1973,〈「公媽牌」的祭祀-繼承財富與祖先地位之確定〉。《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期,頁:141-164。
陳祥水,1994,〈分家、繼承與雙親的奉養:一個南台灣農村的個案研究〉。《清華學報》24(1):85-125。
陳惠馨,1989,(歧視婦女之法律及其因應之道-以我國民法親屬編夫妻財產制之規定為例)。《社會發展季刊》,頁48-54。
陳駿祥,2009,〈當前旗津觀光供給導向策略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玉崑,1987,《高雄市地名探源》。高雄市 :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黃士瑜,2006,《高雄市中洲地區的聚落空間構成分析》。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棋鉦,2007,《高雄旗津聚落發展與產業變遷》。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麗馨,2012,《平等自主,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台北:內政部。
塗翡珊,2005,〈女兒扶養者角色形成與扶養經驗之初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高華,2009,〈台灣母系社會遺緒〉,取用日期:2015/3/23,http://www.webcitation.org/5gN0AXHrh。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1994,《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
福利衛生福利部,2014,〈中華民國102年老人狀況調查告〉。頁:26。取用日期:2015/07/24。
劉俊男,2008,《高雄旗津舊庄落之歷史變遷》。台南: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穎芳,2007,〈由「法律多元」論台灣婦女之繼承權〉。論文發表於「家庭與工作:變遷現象與多元想像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行政大樓第一會議室,民國96年10月6日至7日。
鄭淑婷,(2015,3月08號)。〈姊拒養父母13年 判付兩弟91萬〉。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60963。
盧靜儀,2012,《清末民初加產制度的演變-從分家析產到遺產繼承》。台北:元照。
蕭伊伶,2014,《金釵記:前鎮加工區女性勞工的口述記憶》。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賴瑞枝,2010,《旗津與鼓山兩地渡船頭聚落發展之研究》。台南: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澤涵、陳寬政,1985,〈我國的「家庭」研究與家庭問題〉。頁:63-75。收錄於蔡文輝、蕭新煌主編,《台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台北:東大。
謝繼昌,1985,〈輪伙頭制度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期:91-110。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編,201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
羅鼎傑,2011,《高雄都市開放空間與城市形象工程之變遷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黨海珍,2013,《假日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相關研究—以旗津觀光港區為例》。彰化: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官方統計資料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1,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家庭組。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1999,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宗教組。
內政部,1989,台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頁 143(表 6─25:去年妳與父母間是否有金錢贈與)。
內政部統計司,2009,中華民國98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內政部統計司,2015,104年第17週內政統計通報。
行政院主計處,2014,103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表1-歷年性別與婚姻狀況別勞動力參與率〉。
財政資料中心,2015,國人遺產拋棄繼承統計表。
高雄市民政局,2015,高雄市戶籍人口統計表,http://cabu.kcg.gov.tw/cabu2/statis61B2.aspx。取用日期:2015/07/10。
英文部分
Ahern, Emily M., 1973, 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 Taipei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aker, Hugh D. R, 1979 , Chinese family and kinship , London : Macmillan Press.
Chen, Chung-min,1985 , “Dowry and Inheritance”, Pp.117-127, in the Chinese Family and its Ritual Behavior, edited by Hsieh Jih-Chang and Chuang Ying-Chang,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Ebrey, Patricia Buckley, 1991, “Introduction” Pp.1-23 in Marriage and Inequality in Chinese Society, edited by Rubie s. Watson and Patricia Buckley Ebr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brey, Patricia Buckley, 1991, “Shifts in Marriage Finance from the Sixth to the Thirteenth Century” Pp.97-132 in Marriage and Inequality in Chinese Society, edited by Rubie s. Watson and Patricia Buckley Ebr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reedman, Maurice,1965 , 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New York : Humanities Press .
Gallin, Bernard, 1966 , Hsin Hsing, Taiwan : a Chinese village in change,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Ocko, Jonathan K., 1991 , “Women, Property, and Law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p.313-346 in Marriage and Inequality in Chinese Socie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asternak, Burton, 1987 ,“ Economics and Ecology”, Pp.151-183 in The Anthropology of Taiwanese Society , edited by Emily Martin Ahern and Hill Gates.
Quisumbing, Agnes R.,1994 ,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in Philippine Rice Villag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raditional Inheritance Customs.” Pp.167-195 i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msterdam : North-Holland Pub Press.
Wakefield, David,1998 , Fenjia: Household Division and Inheritance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Watson, Rubie s., 1985, “Inequality among brother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Watson, Rubie s., 1991, “Wives, Concubines, and Maids: Servitude and Kinship in the Hong Kong Region” Pp.231-255 in Marriage and Inequality in Chinese Society, edited by Rubie s. Watson and Patricia Buckley Ebr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olf, Arthur P., 1987 , “ Domestic Organization”, Pp.341-160 in The Anthropology of Taiwanese Society , edited by Emily Martin Ahern and Hill Gate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