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1106117-21033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1106117-210338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政府、網路媒體與公民的互動關係: 網路威權主義的視角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ternet Media and Citizens: A Perspective from Networked Authoritarianism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0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7-12-0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7-12-06
關鍵字
Keywords
網路控制、中國、網路威權主義、集體行為
Networked authoritarianism, cyber control, collective behavior, China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7 次,被下載 30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05 times.
中文摘要
新興傳播科技的誕生對人類乃至社會結構或國家機器會產生甚麼影響?既定的社會結構又會對新興傳播科技發揮甚麼作用?人類作為社會結構的行為者,其與傳播科技、社會結構之間構成甚麼樣的互動邏輯?本研究主要在進行的是傳播科技與社會之間的反思。為了尋求研究問題的答案,本研究藉由中國大陸此一威權政體作為研究對象,並採取歷史研究途徑,檢視從傳統媒體時代到社群媒體時代,中國領導人對大眾傳播媒體的思維有甚麼變化?威權政體的行為者在甚麼因素下會企圖運用傳播科技?進而與社會結構產生甚麼樣的互動?

為了瞭解以傳播科技為中介的情況下,中國政府與行為者的互動關係,本研究將以網路威權主義為分析理論,藉由探討中國政府推動新興傳播科技發展的歷程中,行為者依託傳播科技所發起的集體行為,建構出「敏感性─風險性」此一分析框架,再分別挑選符合「敏感性─風險性」的代表性個案,歸納出中國政府如何看待不同類型的集體行為?中國政府與行為者在這些集體行為中的互動模式?這種互動模式是否構成威權政體的制度性變革?

本研究發現,從傳統媒體到新興網路科技時代,行為者從媒體職工群體成為分散的個人行為者,個人行為者跳脫媒體作為國家機器的框架,利用自身的網路技能與中國政府在網路空間進行博弈,並進而挑戰既有的社會制度。然而,既有的社會制度是否得以轉變,仍須視中國政府的態度決定之。因此,回到本研究的核心問題:新興傳播科技是社會變遷的關鍵因素?或是既定的社會結構對傳播科技產生制約?本研究認為,傳播科技固然會帶動行為者進行制度變革,但固有的政治、經濟或社會因素也影響著傳播科技的發展方向,這種互動關係形塑著社會變遷的過程。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technology of emerging communication shap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r on the contrary, if the established society, with it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other aspects still impact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How the actors such as Chinese government and netizens, which act among the technology of emerging communication, interact within the cyberspace in the established society?
In response to this ques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of China using the historical approach to review the collective behavior initiated by Internet users from traditional media to social media. How does the leadership change its thought about the ideology of the mass media? What factors will compel netizens to initiate protests through social media? How do they interact and bargain with each other with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tests in the cyberspace?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ed authoritarianism, and reviews the key cases from email, Internet forum (including 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 blog and weibo. As a result of,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framework of “Sensitivity – Risk”, and then selects the illustrative cases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ramework.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generalized logic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netizens. This mode of interaction might become a crucial factor to foster the chang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futur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s that actors working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represent the ideological collective of the nation as a whole, however actors in social media become decentralized individuals who can utilize their techniques of internet to bargain with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o challenge the established structure of society in the future. Nevertheless, whether the existing social system can be changed or not, it still depends on the outlook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wards the actions of these decentralized individuals. Thus, returning to the core of this study: will the emerging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s become a key factor to foster the social change or not? Or will the established social structure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ll certainly lead the actors to change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 but the inherent political, economic or social factors als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mode of interaction will deliberately shape and reshape the society and bring about the social change, but slowl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7
第三節 分析理論 20
第四節 研究方法、範圍 24
第五節 研究架構、流程與章節安排 27
第貳章 中國傳統大眾傳媒的角色和作用 30
第一節 中國政府與大眾傳媒的關係:1949-1978年 30
第二節 中國政府與大眾傳媒的關係:1978-1989年 38
第三節 中國政府與大眾傳媒關係的調整期:1989-1992年 44
第四節 中國政府與大眾傳媒的關係:1992年以來 49
第五節 小結 63
第參章 電子郵件在集體行為中的應用:以1999年法輪功事件為例 75
第一節 中國網路科技的發展及控制 75
第二節 中國法輪功事件與資訊科技 80
第三節 中國當局對法輪功事件的態度 84
第肆章、中國電子公告欄系統發展過程中的集體行為 87
第一節 中國電子公告欄系統(BBS)的發展歷程 87
第二節 中國網民應用BBS的集體行為 91
(一) 2000年5月邱慶楓事件 91
(二) 2004年9月北京大學「一塌糊塗」BBS站 94
(三) 2005年3、4月反日遊行 99
第伍章 中國博客發展過程中的集體行為 107
第一節 部落格(Blog)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07
第二節 部落格在人際傳播上的意義:弱連結關係(weak ties) 111
第三節 個案討論:反廈門PX項目 115
第四節 中國政府對博客的管控 119
第五節 結論 120
第陸章 中國微博發展過程中的集體行為 122
第一節 中國微博的發展歷程及其傳播性質 122
第二節 微博的傳播性質 129
第三節 宜黃強拆自焚事件 133
第四節 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獻詞事件 138
第五節 結論 146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15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54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66
參考文獻 16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1. 毛澤東,1966。《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 王官德、劉承宗、李化成,2003。《中國共產黨史》。臺北:五南出版社。
3. 江澤民,2006。《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4. 江澤民,2006。《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5. 何川,1994。《中共新聞制度剖析》。臺北:正中書局。
6. 吳國光,1997。《趙紫陽與政治改革》。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7. 吳敬璉,2011。《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8. 周翼虎,2011。《中國超級傳媒工廠的形成》。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9. 邵華澤,2009。《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北京:人民出版社。
10. 胡喬木,1994。《胡喬木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1. 胡喬木,1995。《胡喬木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2. 馬雲龍,2013。《劉賓雁時代》。香港:明鏡出版社。
13. 張玉洪,2010。《負面報導不是壞東西─中國新聞實踐中的真命題》。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14. 陳永發,2001。《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 (下)》。臺北:聯經出版社。
15. 彭蘭,2005。《中國網絡媒體的第一個十年》。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6. 楊光斌,2006。《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17. 葉乃菁,2008。《網路概論》。臺北:文魁資訊。
18.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19. 趙紫陽,2009。《國家的囚徒─趙紫陽的秘密錄音》。臺北:時報文化。
20. 趙鼎新,2007。《國家‧社會關係與八九北京學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1. 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2. 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3. 錢鋼,2008。《中國傳媒與政治改革》。香港:天地圖書。
24. 謝金青,2011。《社會科學研究法:論文寫作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威仕曼文化。

(二) 專書譯著
1. Anne-Marie Brady著,安瑪麗‧布蕾迪等譯,2015。《推銷中共─中宣部運作:讓黨繼續掌權》(Marketing Dictatorship: Propaganda and Thought Work in Contemporary China)。香港:明鏡出版社。
2. Daniel K. Berman著,李連江譯,1995。《筆桿裡出民主:論新聞媒介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Words like colored glass: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臺北:時報文化。
3. Emory A. Griffin著,陳柏安、林宜蓁、陳蓉萱譯,2006。《傳播理論》(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臺北:麥格羅希爾。
4. Jürgen Habermas著,曹衛東、王曉玨、劉北城、宋偉杰譯,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Strukturwandel der Öffentlichkeit.) 。臺北:聯經。
5. Marshell McLuhan著,鄭明萱譯,2006。《認識媒體: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 of Man)。臺北:貓頭鷹。
6. Raymond Williams著,馮建三譯,1992。《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臺北:遠流。
7. Walter J. Ong著,何道寬譯,2008。《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語詞的技術化》 (Orality and Literacy: The Technologizing of the Word)。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 Wilbur Schramm著,游梓翔、吳韻儀譯,1994。《人類傳播史》(The Story of Human Communication)。臺北:遠流。

(三) 專書論文
1. 毛澤東,1983。〈同新聞出版界代表的談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新華通訊社編,《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北京:新華出版社。頁186-191。
2. 毛澤東,1983。〈報紙是指導工作教育群眾的武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新華通訊社編,《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北京:新華出版社。頁112-117。
3. 毛澤東,1999。〈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頁289-314。
4. 危懷安,1998。〈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黨的基本路線和綱領〉,石雲霞主編,《鄧小平理論概論》。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頁84-106。
5. 吳強,2015。〈極權崩潰如何可能?緬甸的番紅花革命與緩性群眾〉,錢永祥主編,《大馬華人與族群政治(思想28)》。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49-68。
6. 周陽山,2007。〈中國大陸研究:比較的視野〉,周陽山主編,《中國研究導論《上輯》》。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頁12-18。
7. 林鳳生,1989。〈1988年我國報紙事業發展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主編,《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3。
8. 林宗弘,2011。〈市場轉型與社會不平等〉,王振寰、湯京平、宋國誠主編,《中國大陸研究暨兩岸關係》。臺北:巨流圖書公司。頁250-275。
9. 徐偉新,1993。〈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編,《鄧小平思想精華: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頁93-103。
10. 馬有明,2012。〈2011年中國微博年度報告〉,謝耘耕主編,《中國社會輿情與危機管理報告(2012)》。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364-394。
11. 張化冰,2010。〈2009年博客發展報告〉,尹?公主編,《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0)》。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70-78。
12. 梁衡,1991。〈1990年我國報紙事業發展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主編,《中國新聞年鑑(199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3。
13. 黃升民,2003。〈前言:媒介的挑戰與應戰〉,黃升民、周艷主編,《中國傳媒市場大變局》。北京:中信出版社。頁VII - X。
14. 黃瑚,2009。〈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新聞事業〉,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296-330。
15. 楊雪梅,2009。〈"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357-371。
16. 楊雪梅,2009。〈網絡媒體邁向主流媒體〉,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444-455。
17. 賈培信,1987。〈1986年我國報紙事業發展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主編,《中國新聞年鑑(198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3-4。
18. 賈培信,1990。〈新中國建立40年來的新聞事業發展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主編,《中國新聞年鑑(199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3-6。
19. 錢其琛、張思卿等人,199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巢峰主編,《鄧小平思想理論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頁354。
20. 錢其琛、張思卿等人,1994。〈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巢峰主編,《鄧小平思想理論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頁31-36。
21. 錢其琛、張思卿等人,1994。〈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巢峰主編,《鄧小平思想理論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頁562。
22. 薛飛,2009。〈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331-356。
23. 薛飛,2009。〈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新聞傳播事業〉,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372-443。
24. 鍾瑛、余秀才,2011。〈1998~2010年中國重大網絡輿論事件與傳播特徵〉,尹韻公主編,《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40-51。
25. 1993/7。〈1991年廣播電視事業的各項統計〉,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年鑑(1992-1993)》。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頁671-680。
26. 1993/7。〈1992年廣播電視事業的各項統計〉,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年鑑(1992-1993)》。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頁680-699。
27. 1994/9。〈1993年廣播電視事業的各項統計〉,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年鑑(1994)》。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頁624-625。
28. 1995/9。〈1994年廣播電視事業的各項統計〉,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年鑑(1995)》。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頁618。
29. 1996/11。〈1995年廣播電視事業的各項統計〉,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年鑑(1996)》。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頁619-620。
30. 199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中國第三產業年鑑編委會主編,《中國第三產業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頁17-18。
31. 2000。〈用法律保障輿論監督〉,中國新聞年鑑社主編,《中國新聞年鑑(2000)》。北京:中國新聞年鑑社。頁334。
32. 2003。〈報業集團組建基本條件和審批程序〉,中國新聞年鑑社主編,《中國新聞年鑑(2003年)》。北京:中國新聞年鑑社。頁42-43。
33. 2014。〈國家新聞出版署在呼和浩特召開全國報紙管理工作會議〉,王振川主編,《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年鑑(1990年)》。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頁638。
34. 201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在中南海同出席全國整頓壓縮報刊和出版社會議的代表座談〉,王振川主編,《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年鑑(1989)》。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頁689。


(四) 期刊論文
1. 于若蓉,2009/12。〈社會網絡與勞動市場表現:台灣資料的分析〉,《台灣社會學》,第18期,頁95-137。
2. 尹鐵鋼,2013。〈中國媒介產業特性及其對廣告產業的影響〉,《廣告大觀(理論版)》,第3期,,頁47-60。
3. 方宇,2014。〈博客、微博客的發展及與受眾互動關係探析〉,《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第13卷第4期,頁424-428。
4. 王信賢,2008/9。〈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51卷第3期,頁37-62。
5. 王建設,2006。〈“技術決定論”與“社會建構論”:互斥還是互補?〉,《探求》,第6期,頁63-68。
6. 王建設,2007/5。〈技術決定論與社會建構論:從分立到耦合〉,《自然辯證法研究》,第23卷第5期,頁61-69。
7. 王清穎、鄧昕,2010/11。〈宜黃拆遷引發的微博巨瀾〉,《決策》,第11期,頁70-72。
8. 王毓莉,1994/1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共大眾傳播─由意識形態機構到第三產業〉,《東亞季刊》,第26卷第2期,頁92-107。
9. 王毓莉,2007/7。〈網路論壇與國家機器的碰撞:從三個新聞事件看大陸網路論壇對公共性的實踐〉,《新聞學研究》,第92期,頁37-95。
10. 王毓莉,2008/6。〈中國新聞輿論監督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角度的分析〉,《中華傳播學刊》,第13期,頁143-180。
11. 王毓莉,2009/7。〈中國大陸《南方周末》跨地區 新聞輿論監督報導之研究〉,《新聞學研究》,第100期,頁137-186。
12. 冉華、梅明麗,2005/5。〈中國傳媒集團化發展的歷史檢討〉,《江西社會科學》,第5期,頁37-42。
13. 冉繼軍,2013。〈從網絡實名制看中國的互聯網博弈〉,《當代傳播》,第1期,頁43-47。
14. 包偉,2010。〈淺析大躍進時期浮誇新聞與新聞真實性〉,《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6期,,頁89-90。
15. 何芬芳,2016/10。〈試論技術的社會建構〉,《商Business》,第29期,頁55-55。
16. 余紹逖、陳嘉正、林永豐,1996/7。〈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之初探〉,《廣播與電視》,第2卷第4期,頁109-142。
17. 吳廷俊、喻頻蓮,2016/4。〈媒體‧語境環境‧個人崇拜─基於《解放軍報》(1960-1969)的研究〉,《新聞學研究》,第127期,頁39-73。
18. 李志勇,2002/6。〈媒體與資本如何親密接觸─產權相對不流通狀態下的融資途徑〉,《新聞記者》,第6期,頁56-57。
19. 肖鐵岩、張邦輝、汪成華,2009/11。〈淺析高校BBS管理策略〉,《思想教育研究》,第11期,頁85-87。
20. 季天琴、唐愛琳,2012/7/5。〈互聯網BBS往事〉,《博客天下》,第18期,頁63-65。
21. 周瑞金,2003/9。〈上海皇甫平文章發表前後─癸未羊年答《新民周刊》記者問〉,《炎黃春秋》,第9期,頁15-21。
22. 周瑞金,2014。〈皇甫平引發的一場激烈思想交鋒─我的新聞生涯片斷之二〉,《世紀》,第5期,,頁10-17。
23. 周翼虎,2009/7。〈抗爭與入籠:中國新聞業的市場化悖論〉,《新聞學研究》,第100期,頁101-136。
24. 林宗弘,2012/12。〈非關上網?台灣的數位落差與網路使用的社會後果〉,《台灣社會學》,第24期,頁55-97。
25. 金觀濤、劉青峰,1997/4。〈反右運動與延安整風〉,《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40期,頁21-34 。
26. 侯政男、蔡宗哲,2016/4。〈微博時代中國網路社群傳播中相互監控狀態之分析:以郭美美事件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7卷第2期,頁65-111。
27. 姚帥,2016。〈高校突發性事件微博輿情演進的關鍵節點分析─基於2010~2015年12件高校突發性事件的實證研究〉,《今傳媒》,第1期,頁95-96。
28. 洪敬富,2013/6。〈科技時代下中國宣傳體系之嬗變與調適:以甕安事件中的網路評論員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6卷第2期,頁1-30。
29. 洪敬富、陳柏奇,2010/6。〈網路通訊時代下的中國公眾參與─以「廈門PX廠」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2期,頁1-38。
30. 胡泳,2005/12。〈博客在中國〉,《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92期,頁87-94。
31. 胡泳,2010/4。〈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管制〉,《新聞學研究》,第103期,頁261-287。
32. 胡凌,2010。〈中國網絡實名制管理:由來、實踐與反思〉,《中國網絡傳播研究》,第4輯,頁190-215。
33. 計雪榮,2008/6。〈試論高校BBS的把關層次〉,《常熟理工學院學報》,第6期,頁98-106。
34. 孫旭培,2003。〈輿論監督的回顧與探討〉,《炎黃春秋》,第3期,頁16-19。
35. 孫衛華、王艷玲,2011。〈博客、微博發展共性與差異比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第11期,頁51-52。
36. 徐久剛,2012/9。〈人以群分〉,《黨史文匯》,第5期,頁63-64。
37. 徐蕙萍,2004/12。〈中國大陸體制下報業集團化析探〉,《復興崗學報》,第82期,頁169-186。
38. 國安民,2006/3。〈中國大陸網路控管現況與發展〉,《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頁11-15。
39. 張克旭、杜成會,2001/8。〈中國傳媒市場:暴利還是泡沫〉,《中國廣告》,第8期,頁69-71。
40. 張佰明,2014。〈人的整體性延伸的傳播形態─節點傳播〉,《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第5期,頁22-26。
41. 張裕亮,2002/11。〈大陸報業經營制度改革─制度變遷理論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6期,頁23-48。
42. 張濤,2012。〈論微博在維護弱勢群體話語權中的作用機制─以“宜黃強拆”事件為例〉,《青年文學家‧文化論壇》,第26期,頁206-207。
43. 梁正清,2003/1。〈中國大陸網路傳播的發展與政治控制〉,《資訊社會研究》,第4期,頁211-252。
44. 陳如音,2007/5。〈中共鎮壓法輪功之探源─一個嘗試性的分析〉,《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6期,頁157-178。
45. 陳柏奇、洪敬富,2012/3。〈茉莉花革命浪潮下對當前中國國家:社會關係的再檢視─網路政治中的公民維權與黨國維權雙重視分析角〉,《臺灣民主季刊》,第9卷第1期,頁195-244。
46. 陳龍,2014。〈從“事業化”到“企業化”:中共對黨報經營管理的探索〉,《暨南學報》,第2期,頁148-154。
47. 陳懷林,2000/1。〈試析中國媒體制度的漸進改革─以報業為案例〉,《新聞學研究》,第62期,頁97-118。
48. 陳一源,2004/7/15。〈28省市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黨政獲評滿意不足二成〉,《動向》,第227期,頁14-15。
49. 喬基慶,2012。〈媒介與感知─從人的延伸看媒介對人的構成〉,《理論界》,第1期,頁77-79。
50. 項瑛、志軍,1994/8/15。〈簡論報刊的審讀制〉,《呼蘭師專學報》,第3期,頁69-70。
51. 馮建三,2004/12。〈中國「市場社會主義」電視媒體的探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6期,頁93-132。
52. 黃文玲、李銳鋒,2005/6。〈BBS傳播的輿論引導〉,《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第18卷第3期,頁417-420。
53. 黃建翰,2006/1。〈中國大陸電視產業政策之發展趨向與外資進入模式〉,《資訊社會研究》,第10期,頁265-303。
54. 黃啟龍,2002/7。〈網路上的公共領域實踐:以弱勢社群網站為例〉,《資訊社會研究》,第3期,頁85-111。
55. 黃國庭、顧佳欣、李郁莉,2007/7。〈萬一他說對了怎麼辦?對麥克魯漢密碼的新時代探索〉,《新聞學研究》,第92期,頁173-181。
56. 楊柳,2006/7。〈從“博客元年”之爭透視中國博客發展〉,《新聞知識》,第7期,頁48-50。
57. 葉乃靜,2010/10。〈創新科技資訊領先使用者資訊行為上的社會資本角色〉,《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第36卷第2期,頁4-15。
58. 葉明德,2014/2。〈大陸互聯網「微博」的社會效應:衝擊威權治理〉,《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2期,頁40-62。
59. 靖鳴、周燕琳,2009。〈“水稻畝產十三萬斤”新聞考〉,《炎黃春秋》,第2期,頁54-59。
60. 熊光清,2011/9。〈中國網路公共領域的興起、特徵與前景〉,《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42-47。
61. 劉丹鶴,2007/8。〈網絡空間與公共領域實踐〉,《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4期,頁71-74。
62. 劉慧雯,2008/10。〈網際網路公共領域角色的反思:以東海劈腿事件與鴻海打壓新聞自由事件為例〉,《新聞學研究》,第97期,頁45-81。
63. 劉卉,〈從宜黃拆遷自焚事件看微博傳播的特點〉,《傳媒觀察》,第2期,2011年2月,頁45-46。
64. 樂媛、楊伯淑,2009/4。〈中國網民的意識形態與政治派別〉,《二十一世紀評論》,第112期,頁22-34。
65. 歐陽新宜,1999/5。〈大陸社會動員的理論探索與建構:以「法輪功事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5期,頁53-73。
66. 潘忠黨,1997/1。〈大陸新聞改革過程中象徵資源之替換形態〉,《新聞學研究》,第54期,頁111-139。
67. 潘敏、凌惠、于朝陽,2007。〈國內外BBS論壇發展及管理比較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第7期,頁68-72。
68. 餘煥椿,2012。〈胡績偉在黨性與人民性爭議中〉,《炎黃春秋》,第12期,頁44-49。
69. 魯娟,2012。〈微博與新聞價值的理性回歸─以宜黃自焚事件為例〉,《劍南文學(經典教苑)》,第2期,頁326-327。
70. 賴祥蔚,2002/1。〈中國大陸廣播影視集團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廣播與電視》,第18期,頁115-139。
71. 賴祥蔚,2003/7-8。〈湖南廣電集團的政治經濟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4期,頁103-124。
72. 賴祥蔚,2007/10。〈中央電視台集團化的政治經濟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4期,頁97-130。
73. 賴曉黎,2012/7。〈資通科技的工具面向─從科技決定論談起〉,《資訊社會研究》,第23期,,頁1-35。
74. 瞿志成,2012/6。〈毛澤東對明代歷史文化的吸取和應用〉,《中央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6期,頁1-40。
75. 聶茂、李君,2008/2。〈論名人博客的精神特質及其影響〉,《中南大學學報》,第14卷第1期,頁116-122。
76. 羅孝成、王超,2006。〈我國博客發展現狀及監管對策淺析〉,《江西通信科技》,第4期,頁3-5。
77. 鐘韶,2005。〈現階段傳媒與資本的對接“錯位”〉,《青年記者》,第12期,頁19。
78. 1987/5/21。〈報紙、期刊、出版社重新登記註冊七項事項〉,《出版工作》,第7期,頁4-6。

(五) 學位論文
1. 李萍萍,2008。《中國博客發展的傳播學解讀》。江西: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2. 林逸翔,2012。《中共意識形態與微博規範》。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3. 張玉山,2008。《中國電視知識份子論》。成都市:四川大學文藝與傳媒專業博士論文。
4. 張莉,2012。《1978-2011:中國廣電傳媒改革路徑研究》。武漢市: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學博士論文。
5. 曾拓穎,2004。《派系政治與中國大陸政治民主化之關聯(1976-198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曾猛,2005。《博客:打開話語壟斷權的閘門》。四川: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論文。
7. 蕭媛齡,2005。《大陸黨報集團化發展之研究─以廣州日報及人民日報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 研討會論文
1. 李酉潭,2006/5/29。〈兩岸黨國體制的變遷:民主化的觀察〉,「2006年兩岸發展模式之比較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頁101-143。
2. 周志杰、張碧君、蔡尚哲,2009/11/22。〈中國大陸網路論壇之公民參與分析:以廈門PX專案為例〉,「2009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動盪年代中的政治學:理論與實踐」。臺北:台灣政治學會。頁1-58。
3. 侯政男、蔡宗哲,2011/7/4-6。〈嚴格網路控制下的另類權力與監督:中國大陸網站的人肉搜索行為初探〉,「2011年中華傳播年會-流行文化與娛樂科技」研討會。新竹:中華傳播學會、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頁1-28。
4. 陳玉文,2012/10/12-13。〈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and Netizens in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2.0〉,「中國大陸公共治理中的國家與社會關係」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頁1-25。
5. 陳宇,2012/7/6-8。〈中國傳媒的社會運動傾向:以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為例〉,「跨域與轉型:變動時代中的傳播媒介與互動」研討會。臺中:中華傳播學會。頁1-18。
6. 陳韻如,1998/6/29-30。〈哈伯瑪斯的公共領域模式─女性主義觀點的討論〉,「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中華傳播學會。頁1-20。
7. 童涵浦,2015/3/1。〈威權制度的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研究:一般性研究框架芻議〉,「全球化與在地性:中國研究與東南亞研究的比較與對話(系列會議二)」。臺北:中央研究院。頁1-12。
8. 詹新慧,2006/10/27-28。〈傳媒業資本運營的特殊性分析〉,「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06年會)」研討會。北京市:中國傳媒大學 黨報黨刊研究中心等主辦。
9. 劉嘉薇,2013/11/9-10。〈2013年中國大陸南方周末新年獻詞事件網路政治之研究〉,「第五屆發展研究年會」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頁1-31。
10. 潘家慶,1998/6/29-30。〈大陸新聞改革中的報業經營改革〉,「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中華傳播學會。頁1-27。

(七) 中文報紙
1. 仇佩芬,2002/1/21。〈名放實收 大陸嚴控外資影響媒體〉,《聯合報》,版13。
2. 林克倫,2013/9/10。〈陸網路謠言 被轉發500次可判刑〉,《聯合報》,版17。
3. 賴錦宏,2012/2/6。〈中共將設黨組織 直接監管微博〉,《聯合報》,版A13。
4. 1989/9/22。〈中共再度揚言 箝制新聞出版媒體〉,《聯合報》,版10。
5. 2015/4/7。〈網路挑戰極權 陸監管愈收愈緊〉,《聯合報》,版A12。
(八) 網際網路
1. 2014/4/2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國人大網》,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4-04/25/content_1861279.htm>。
2. Billylee,2000/5/24。〈致北大全體師生〉,《未名論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KU/163579.html>。
3. boxuntv,2013/2/8。〈《南方周末》事件:聲援和抗議1〉,《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rQv4mQPzQ>。
4. boxuntv,2013/2/8。〈《南方周末》事件:聲援和抗議2〉,《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eYu9UBEzU>。
5. boxuntv,2013/2/8。〈《南方周末》事件:聲援和抗議3〉,《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3oUmGA0tQ&t=20s>;
6. bxnews,2013/1/7。〈勇敢的姐姐南方周末門口鮮花第一人〉,《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3MSC7RbY4U>。
7. zhangxupage,2007/6/4。〈周曙光廈門報導之一:群眾遊行抗議PX項目〉,《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e-T_IV1Rc>。
8. ZhongJiWei,2005/2/23。〈闢謠聲明〉,《WEB批踢踢》<http://webptt.com/m.aspx?n=bbs/YTHT/M.1109094205.A.html>。
9. Zola Zhou,2013/1/7。〈南周獻詞事件風波又起:官微被奪 事實被曲 南周員工宣布“罷工”〉,《周曙光Blogger》,<http://nanzhouxianci.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2451.html>。
10. Zola Zhou,2014/1/14。〈高科技低生活‧屌絲博客〉,《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TOHB-Paug>。
11. 王素濤,2003/7/18。〈CNNIC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大事記〉,《人民網》, <http://people.com.cn/GB/14677/14737/22035/1973748.html>。
12. 王銘義,2012/12/23。〈微博反腐成風 陸將加強網監?〉,《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21223000700-260108>。
13. 王潤澤、孟鵬,2009/2/19。〈中國報紙定價漲跌的歷史軌跡〉,《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51455/146791/8833778.html>。
14. 仝宗錦,2013/1/25。〈「南周事件」暴露中國出台新聞法阻礙重重〉,《紐約時報中文網》,<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30125/cc25presslaw/zh-hant/>。
15. 白墨,2016/3/29。〈觀察:習近平媒體姓黨下新聞人的選擇〉,《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3/160329_ana_china_media_free_speach>。
16. 白德華,2015/4/2。〈莫忘來時路/4月2日-史上最牛釘子戶〉,《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2000853-260109>。
17. 石希,〈中共召開十三屆四中全會,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產生〉,《中國共產黨新聞》,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07/65708/65722/4444538.html>。
18. 任紀祖,2003。〈積極發揮黨報黨刊在反腐倡廉中開展輿論監督的作用〉,《新聞戰線》,第11期,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79/10685/971173.html>。
19. 任百鳴,2012/7/12。〈歷屆黨魁奪京祕史:毛鬥彭真 鄧壓汪東興 江踩陳希同〉,《新紀元周刊》,第283期,<http://www.epochweekly.com/b5/285/10997.htm>。
20. 安培,2000/4/1。〈中國經營報社長被社科院免職〉,《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29215-20000401.html >。
21. 江澤民,1989/11/28。〈關於黨的新聞工作的幾個問題〉,《中國共產黨新聞》,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84/64186/66697/4494958.html>。
22. 江澤民,1989/11/9。〈江澤民在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6/65388/4441848.html>。
23. 何振華,2005/4/17。〈人民日報評論:從構建和諧社會看穩定〉,《新浪網: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cn/c/2005-04-17/05175670353s.shtml>。
24. 吳雨,2013/12/28。〈誰出賣了“南周事件”的聲援者?〉,《德國之聲》, <http://www.dw.com/zh/谁出卖了南周事件的声援者/a-17328425?&zhongwen=simp>;
25. 吳信訓、高紅波,2011/721。〈從廣告數據看中國傳媒產業30年〉,《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00/51194/51195/15213188.html>。
26. 吳偉,2015/1/16。〈80年代政改與趙紫陽的政治遺產〉,《FT中文網》,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0181?print=y>。
27. 呂書練,2002/4。〈中國廣電集團─是企業化經營?還是權力集中化?〉,《香港電台網站─傳媒透視》,<http://rthk.hk/mediadigest/200204.html>。
28. 李文,2015/1/29。〈中國教育部長:絕不允許教師在課堂上發牢騷〉,《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1/150129_china_teachers>。
29. 李文,2015/2/10。〈南開校長警告重蹈左傾錯誤論遭部分刪除〉,《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2/150210_nankai_unichancellor_gongke>。
30. 李冰冰,2013/1/7。〈李冰冰官方微博〉,《新浪微博》, <http://www.weibo.com/1192515960/zdkrzuFb2?type=comment#_rnd1480733509702>。
31. 李克強,2014/3/5。〈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中國人大網》,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4-03/15/content_1855927.htm>。
32. 李瑞環,1989/11/25。〈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中國共產黨新聞》, <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83/4494104.html>。
33. 李鵬,2006/2/16。〈199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 政府》,<http://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0926.htm>。
34. 周良霄,2006/12/30。〈淺論所謂文化大革命─為紀念文革發動四十周年而作〉,《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第57期,頁1-19,<http://www.cuhk.edu.hk/ics/21c/media/online/0611046.pdf>。
35. 周曙光,2007/3/28。〈我在重慶九龍坡查訪最牛釘子戶事件〉,《周曙光的網絡日誌》, <http://www.zuola.com/weblog/2007/03/750.htm>。
36. 周曙光,2007/5/31。〈我聞到了廈門市海滄區翔鷺石化的怪味道了〉,《周曙光的網絡日誌》,<http://www.zuola.com/weblog/2007/05/819.htm>。
37. 周曙光,2007/5/31。〈廈門之行〉,《Zola的相簿封存檔案》,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5553403952190155572/WcBtbG/>。
38. 周曙光,2007/6/1。〈廈門市民六一遊行見聞〉,《周曙光的網絡日誌》, <http://www.zuola.com/weblog/2007/06/820.htm>。
39. 周曙光,2009/3/15。〈中國政府的網絡封鎖技術方案與網民的反網絡封鎖技術方案〉,《周曙光的網絡日誌》, <http://www.zuola.com/weblog/2009/03/1353.htm>。
40. 季天琴、唐愛琳,〈BBS往事─一篇寫給互聯網的情書〉,《洛陽信息港》, <http://bbs.ly.shangdu.com/m/read.php?tid=3853089>。
41. 柳邦坤,2015/1/5。〈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問題探析〉,《人民網》,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2015/0105/c392205-26328157.html>。
42. 紅草,2005/4/11。〈我在班上發表革命左派民族反日講演〉,《中國文革研究網》,<http://www.wengewang.org/read.php?tid=2795>。
43. 紅草,2005/4/11。〈我在班上發表革命左派民族反日講演〉,《天涯若比鄰論壇》, <http://closerworld.org/phpBB/viewtopic.php?t=507&sid=07ae4a5b787654f54fe6e78417c417a9>。
44. 紅草,2005/4/11。〈我在班上發表革命左派民族反日講演〉,《共產主義入門網‧紅草專欄》, <https://sites.google.com/site/red1936star/2005-4-11>。
45. 胡泳,2016/8/26。〈互聯網內容走向何方?從UGC、PGC到業餘的專業化〉,《傳送門》, <http://chuansong.me/n/575278951273>。
46. 胡喬木,1991/6/25。〈中國共產黨怎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新聞》, <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97/4494935.html>。
47. 胡興榮,2005/7/13。〈改革開放掀起報業改革〉,《人民網》,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40528/50410/3539877.html>。
48. 唐勇林,2007/12/25。〈連岳:以公民的名義〉,《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25/content_7306913.htm>。
49. 唐嬰、周錦川,2010/9/20。〈江西宜黃拆遷調查:領導曾帶百餘人去做思想工作〉,《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sd/2010-09-20/161521141467.shtml>。
50. 徐連欣,2007/5/21。〈互聯網協會就博客服務自律公約徵求網民意見〉,《新華網》, <http://it.people.com.cn/BIG5/5760051.html >。
51. 徐達內,2013/1/6。〈媒體札記:道路問題〉,《金融時報中文網》,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48320?full=y>。
52. 徐靜蕾,2005/10/25。〈徐靜蕾的博客:難道我的博客生涯也要開始啦?!〉,《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90363061_0_16.html>。
53. 索有為、奚婉婷、張璐琳,2011/12/9。〈廣東官方回應陸豐群體性事件 村民訴求基本解決〉,《中新網》,<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2-09/3522061.shtml>。
54. 翁倩、王喬峰,2009/4/16。〈也談報刊審讀和媒介批評的關係〉,《人民網》,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52789/152387/9145351.html>。
55. 常鵠,2010/5/5。〈網絡媒體對輿論監督的積極影響〉,《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4110/189065/11524713.html>。
56. 張沛元,2014/1/9。〈箝制網路 傳習近平親掌網安小組〉,《自由電子報》,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45254>。
57. 張英,2014/9/26。〈他們為什麼懷念楊偉光〉,《南方周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405>。
58. 張英,2014/11/5。〈楊偉光和《東方時空》的時代〉,《新民周刊》,第42期,頁30-37,<http://magazine.sina.com/bg/xinminweekly/813/20141104/1537125837.html>。
59. 張強,2005/9/26。〈分析:互聯網的民主力量引起反彈〉,《BBC中文網》,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280000/newsid_4283500/4283558.stm >。
60. 張潔平,2013/1/10。〈從跪著造反到站著反抗─《南方周末》新年獻禮〉,《天下雜誌》,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8/article/64>。
61. 曹國星,2013/1/6。〈《南方周末》重壓下分裂:高層妥協 採編醞釀罷工〉,《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http://cn.rfi.fr/中国/20130106-《南方周末》重压下分裂:高层妥协-采编酝酿罢工>。
62. 曹國星,2013/1/7。〈中宣部下令全國媒體轉發《環球時報》社評力挺庹震〉,《法國國際廣播電臺》, <http://cn.rfi.fr/中国/20130107-中宣部下令全国媒体转发《环球时报》社评力挺庹震>。
63. 章立凡,2015/2/20。〈鄧力群之殤與黨國理論界的黃昏〉,《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0220/tc20dengliqun/>。
64. 莫津津,2012/12/18。〈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人民網》,<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2-12/18/nw.D110000renmrb_20121218_9-01.htm>。
65. 郭冰月、彭蘭,2010/6/9。〈老徐的博客:名人博客的傳播學解讀〉,《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傳播學案例庫》,<http://211.71.215.185/XinMeiTi/content/2010-06/09/content_14763.htm>。
66. 郭晶,2010/9/9。〈北京設立首批網媒自律專員 新浪成首家試點網站〉,《人民網》,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2682221.html>。
67. 郭聞捷,2008/6/27。〈廈門PX事件〉,《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系》,<http://211.71.215.185/GongGongGuanXi/content/2008-06/27/content_1435_2.htm>。
68. 陳會英、張麗卿、趙傑夫,1999/8/12。〈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大陸當局鐵腕取締法輪功〉,《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頁1-44,<http://www.mac.gov.tw/public/mmo/mac/大陸工作簡報8808.pdf>。
69. 陳君碩,2014/11/8。〈騰訊、網易退出微博 新浪獨大〉,《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7087/521025>。
70. 陳健,2002/4/5。〈廣電爭鋒又起狼煙 聚友網絡南昌遭封殺?〉,《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BIG5/it/49/150/20020405/703097.html>。
71. 陳焜,2013/1/7。〈人民日報:要跟得上時代的節拍〉,《人民網》,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107/c1003-20114143.html>。
72. 陳鋼、梁娟,2008/6/29。〈新聞背景:華南虎照片事件大事記〉,《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6/29/content_8457599.htm>。
73. 陳艷,2003/11/17。〈性愛日記網上連載“木子美現象”讓人擔憂〉,《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BIG5/wenhua/27296/2193457.html>。
74. 陸幸生,2004/4/29。〈“皇甫平”文章發表的前前後後〉,《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BIG5/14677/22097/2474963.html>。
75. 崔保國、盧金珠、王敘虹,2005/6/7。〈2004-2005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傳媒視線》,第68期,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40699/3449864.html>。
76. 許志嘉、劉嘉恆,2001/1。〈大陸情勢季報:社會〉,《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頁39-56,<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96300304985.pdf>。
77. 凱文,2013/1/3。〈《南方周末》新年獻詞遭廣東省委宣傳部長越權篡改〉,《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http://cn.rfi.fr/中国/20130103-《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遭广东省委宣传部长越权篡改>。
78. 喻國明,2008/4/2。〈中國傳媒業30年:發展邏輯與現實走勢〉,《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04/02/content_7905202.htm>。
79. 曾繁旭、蔣志高,2008/1/18。〈廈門市民與PX的PK戰〉,《南方人物周刊》,第1期,<http://magazine.sina.com/bg/southernpeopleweekly/20080108/2008-01-07/ba45962.html>。
80. 馮建三,2008/2。〈科技決定論的窮途末路〉,頁1,<www3.nccu.edu.tw/~jsfeng/200802200303freeculture.doc>。
81. 粟明德、蔡禎昌、陳力生,2000/5/11。〈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中共與「法輪功」的纏鬥迄未終止〉,《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頁1-36,
<http://www.mac.gov.tw/public/mmo/mac/大陸工作簡報8905.pdf>。
82. 新中國頻道,2013/1/8。〈廣州南方周末門口 雙方示威者發生衝突〉,《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dk0moBS8qU>。
83. 楊區麗潔,2005/7。〈博客的社會力量崛起?〉,《傳媒透視》, <http://rthk9.rthk.hk/mediadigest/pda/2005-07_120525_content_4.html>。
84. 溫雲超,2012/11/26。〈中國互聯網審查重心轉向微博〉,《中國人權(Human Rights in China)》,<http://www.hrichina.org/cht/crf/article/6405#_ftn6>。
85. 趙世俊,2005/9/21。〈上海灘新傳奇〉,《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it/2005-09/21/content_3521806_2.htm>。
86. 劉倩,〈全國宣傳部長會議(1989年7月17-21日)〉,《中國共產黨新聞》, <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51935/176588/176597/10556401.html>。
87. 劉衛東,2000/3/3。〈他們的提案:與輿論監督有關〉,《南方周末》, <http://www.china-judge.com/fzhm/fzhm171.htm>。
88. 劉曉波,2005/4/20。〈點評:被官方操控的反日風潮〉,《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460000/newsid_4464200/4464263.stm>。
89. 劉繼忠,2009/8/24。〈從替誰說話事件看媒體的批評空間〉,《人民網》,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2328/166844/9916892.html>。
90. 歐盛,2005/4/27。〈中國嚴阻五四反日潮:搜索保釣團體42人上海被捕〉,《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050427/1739391/>。
91. 歐陽斌,2013/2/1。〈微博與中國政治參與的變化〉,《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30201/cc01ouyangbin/zh-hant/>。
92. 潘忠黨,1997/2。〈中國新聞改革中的“體制改造”〉,《傳媒透視》,<http://rthk.hk/mediadigest/md9702/feb.p1.html>。
93. 潘悅然,2015/3/6。〈特稿:柴靜霧霾調查背後的政府與政治〉,《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3/150306_view_chaijing_politics>。
94. 鄧飛,2010/10/14。〈鄧飛:微博巨瀾〉,《時代周報》,第100期, <http://time-weekly.com/story/2010-10-14/110111.html>。
95. 黎勁風,〈好得很與遭得很:親歷文革兩派大辯論〉,《水煮百年》,<http://www.shz100.com/article-8116-1.html>。
96. 蕭爾,2015/7/17。〈《南周》新年獻詞主角庹震調任中宣部副部長〉,《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07/150716_china_communist-party_propoganda_chief>。
97. 錢鋼,2006/6。〈導向‧監督‧改革‧自由─透過媒體語詞分析看中國新聞傳媒〉,《二十一世紀》,第95期,<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extract/0411082.htm>。
98. 錢鋼,2013/2。〈「南周事件」是如何釀成的?〉,《傳媒透視》, <http://rthk.hk/mediadigest/20130205_76_122951.html>。
99. 謝海濤、劉長,2010/9/20。〈一起拆遷引發三人自焚惡性事件的前前後後〉,《《新世紀》周刊》,第38期,<http://magazine.caixin.com/2010-09-18/100182430.html>。
100. 蔣向東,2002/11/6。〈中國廣告業研究報告(2002)〉,《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EC-c/228519.htm>。
101. 羅四鴒,2016/3/29。〈林培瑞:中共難以抹去「方勵之」三個字〉,《紐約時報中文網》,<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0329/cc29fanglizhi/zh-hant/>。
102. 譚人瑋,2006/10/18。〈高校BBS實行實名制後重新對外開放〉,《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10/18/content_5219795.htm>。
103. 譚晶晶,2005/3/29。〈逾千萬網民簽名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3/29/content_2758894.htm>。
104. 龐煒,2013/2/28。〈SARS期間在北京的生活經歷和感觸〉,《科學網》,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665828>。
105. 鐘如九,〈江西撫州宜黃縣拆遷事件當事人鐘如九〉,《新浪微博》, <http://www.weibo.com/p/1005051819775930/home?from=page_100505&mod=TAB&is_hot=1#place>。
106. 1999/1/1。〈第三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頁1-9,<https://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0905/P020120709345373005822.pdf>。
107. 2000/1/1。〈第五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頁1-14,<https://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0905/P020101230455307188503.pdf >。
108. 2005/1/21。〈第十五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頁1-117,<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0906/P020120709345359935070.pdf>。
109. 2005/7/16。〈第十六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91,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0906/P020120709345358978614.pdf>。
110. 2006/1/18。〈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111,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0906/P020120709345358064145.pdf>。
111. 2008/1/24。〈第2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11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index_4.htm>。
112. 2011/7/19。〈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5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107/P020120709345279403991.pdf>。
113. 2012/01/16。〈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69,<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201/P020120116330880247967.pdf>。
114. 2012/7/19。〈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57,<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P020120723477451202474.pdf>。
115. 2012/9/21。〈2012中國微博藍皮書〉,《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頁1-37,<http://vdisk.weibo.com/s/cWAM5>。
116. 2013/7/17。〈第32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60,<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P020130717505343100851.pdf>。
117. 2014/3/5。〈第33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103,<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P020140305346585959798.pdf>。
118. 2014/7/21。〈第34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48,<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P020140721507223212132.pdf>。
119. 2014/8/22。〈2014 年中國社交類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1-3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408/P020140822379356612744.pdf>。
120. 2015/2/3。〈第3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I-135,<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P020150203548852631921.pdf>。
121. 2015/07/22。〈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頁I-55,<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122. 1992/6/1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中國共產黨新聞》,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84/64186/66684/4494137.html>。
123. 1998/1。〈上海組建報業集團〉,《香港電台網站─傳媒透視》,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9801/jan_09.html>。
124. 1999/10/22。〈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轉發《關於中國經營報、精品購物指 南報社產權界定的函》的通知〉,《華律網》,<http://laws.66law.cn/law-26330.aspx>。
125. 1999/10/7。〈商用密碼管理條例〉,《國家商用密碼管理辦公室》,<http://www.oscca.gov.cn/News/200512/News_1053.htm>。
126. 1999/4/28。〈中辦國辦信訪局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光明日報》, <http://www.gmw.cn/01gmrb/1999-04/28/GB/18040^GM3-2812.HTM>。
127. 1999/7/19。〈中共中央關於共產黨員不准修煉“法輪大法”的通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71380/71382/71384/4856199.html >。
128. 2000/12/29。〈中共中央發出文件強調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人民網》, <http://people.com.cn/BIG5/channel1/10/20000524/74966.html>。
129. 2000/5/25。〈北大悼念集會進入第三天〉,《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60000/newsid_762100/762120.stm>。
130. 2000/5/25。〈北大悼念集會進入第三天〉,《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60000/newsid_762100/762120.stm>。
131. 2000/6/5。XIDIAN,〈北大校長就邱慶楓被害廣播全文〉,《未名論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XiDian/2424588.html>。
132. 2002/1/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關於一九七八年國民經濟計劃執行結果的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qgndtjgb/200203/t20020331_29991.html>。
133. 2003/4/22。〈文化部關於加強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連鎖經營管理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公報》,<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436.htm>。
134. 2004/5/9。〈關於電腦資訊網路國際聯網業務實行經營許可證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4-05/09/content_4662706.htm>。
135. 2005/3/19。〈清華水木改為校內型 北大等高校作類似調整〉,《騰訊科技》, <http://tech.qq.com/a/20050319/000023.htm>。
136. 2005/3/28。〈組圖:深圳組成私家車隊反對日本成常任理事國〉,《新浪網:新聞中心》,<http://news.sina.com.cn/c/2005-03-28/01216210291.shtml>。
137. 2005/4/10。〈中國政府呼籲反日民眾“冷靜理智”〉,《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420000/newsid_4429400/4429453.stm>。
138. 2005/4/15。〈北京公安局談近期事態:遊行須依法申請並獲許〉,《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4/15/content_2835254.htm>。
139. 2005/4/17。〈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就本市4月16日出現抗議示威活動答記者問〉,《中國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http://big5.shanghai.gov.cn/gate/big5/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9819/nw9822/u21aw104260.html>。
140. 2005/4/4。〈中國網民:堅決反對日本入常〉,《新華網:發展論壇》, <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5-04/04/content_2772116.htm>。
141. 2005/9/25。〈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09/25/content_3538899.htm>。
142. 2007/3/16。〈廈門百億化工項目安危爭議〉,《新浪財經》,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316/22141270190.shtml> 。
143. 2007/3/25。〈教育部2005年高校網絡管理工作情況綜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637/201207/139880.html>。
144. 2007/3/31。〈重慶市楊家坪鶴興路片區舊城改造項目基本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新華網》,<http://www.cq.xinhuanet.com/2007/ddkfbh/>。
145. 2007/6/3。〈國務院關於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wgk/2007-06/03/content_634545.htm>。
146. 2007/6/3。〈解讀:國務院關於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03/content_6191577.htm>。
147. 2007/6/5。〈人民日報評論員:狠抓落實 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jrzg/2007-06/05/content_636306.htm>。
148. 2007/9/5。〈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89年)〉,《人民網》, <http://www.gov.cn/test/2007-09/05/content_737579_5.htm>。
149. 2008/6/30。〈華南虎證實造假 13人免職〉,《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080630/30703776/>。
150. 2008/9/3。〈改革開放30年來的六次宏觀調控〉,《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57/134502/135126/index.html>。
151. 2010/10/10。〈江西宜黃縣委書記邱建國因拆遷自焚事件被免職〉,《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010-10-10/163821245754.shtml>。
152. 2011/11/21。〈社交方式革新致高校BBS用戶大減 曾經的輝煌逝去〉,《新浪網》, <http://finance.sina.com/bg/tech/sinacn/20111121/1613400431.html>。
153. 2011/12/16。〈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1-12/16/c_111249899.htm>。
154. 2011/2/21。〈胡錦濤下令 網路簡訊封殺「茉莉花」〉,《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10221/33198210/胡錦濤下令網路簡訊封殺「茉莉花」>。
155. 2011/6/7。〈手機如何發微博?〉,《新浪微博:新浪幫助中心》, <http://help.sina.com.cn/comquestiondetail/view/400/>。
156. 2011/8/13。〈博客服務自律公約〉,《中國互聯網協會》, <http://www.isc.org.cn/hyzl/hyzl/listinfo-15609.html>。
157. 2012/12/28。〈中國推出實名制加強網絡控制引關注〉,《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12/121228_china_internet_control.shtml>。
158. 2013/1/10。〈《南方周末》如期正常出版〉,《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3/01/130110_nanfang_weekly.shtml>。
159. 2013/1/3。〈《南方周末》事件曝光回顧〉,《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3/01/130107_southern_weekends_review.shtml>。
160. 2013/1/3。〈【敏感詞庫】庹震改寫南周新年獻辭事件相關〉,《中國數字時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3/01/【敏感词库】庹震改写《南周》新年献辞事件相关/>。
161. 2013/1/3。〈南方周末編輯部就2013年“新年特刊”出版事故的說明〉,《北京大學法學院人權與人道法研究中心》, <http://www.hrol.org/News/ChinaNews/2013-01/3297.html>。
162. 2013/1/4。〈前《南方周末》編輯記者針對“2013年新年獻詞事件”的公開信〉,《德國之聲》, <http://www.dw.com/zh/前南方周末编辑记者针对2013年新年献词事件的公开信/a-16497147>。
163. 2013/1/4。〈南方周末1997年-2013年薪年獻詞〉,《新浪網: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cn/m/2013-01-04/122825952555.shtml>。
164. 2013/1/5。〈南方周末編輯部致讀者及所有關心南方周末的人〉,《北京大學法學院人權與人道法研究中心》, <http://www.hrol.org/News/ChinaNews/2013-01/3297_7.html>。
165. 2013/1/7。〈數十民眾獻花聲援《南方周末》〉,《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3/01/130107_china_nanfang_row.shtml>。
166. 2013/1/7。〈數十民眾獻花聲援《南方周末》〉,《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3/01/130107_china_nanfang_row.shtml>。
167. 2013/1/8。〈胡春華親自調解《南方周末》僵局〉,《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3/01/130108_china_huchunhua_nanzhou.shtml>。
168. 2013/1/9。〈傳保守派抹黑習李 《南周》事件揭兩派權鬥〉,《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109/18127881>。
169. 2013/11/15。〈授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
170. 2013/11/15。〈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94.htm>。
171. 2013/5/16。〈中國啟動新一輪微博「整治」運動〉,《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30516/cc16weibo/zh-hant/>。
172. 2013/9/11。〈「兩高」司法解釋或將進一步壓縮言論空間〉,《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30911/cc11libel/zh-hant/>。
173. 2015/2/12。〈鄧力群往事回顧〉,《文匯網》, <http://news.wenweipo.com/2015/02/12/IN1502120019.htm>。
174. 2015/2/5。〈中國科技體制改革:30年的光輝與困局〉,《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http://www.edu.cn/rd/zui_jin_geng_xin/201502/t20150205_1227509.shtml>。
175. 2015/3/15。〈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中國人大網》,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5-03/16/content_1930128.htm>。
176. 2015/3/19。〈宣傳部派人空降新京報 輿論空間再收窄〉,《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rfa.org/cantonese/news/beijing-newspaper-03192015090756.html>。
177. 2015/3/5。〈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實錄)〉,《人民網:2015全國兩會特別報導》, <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6.html>。
178. 2015/3/6。〈習近平張德江俞正聲王岐山分別參加審議討論〉,《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06/c_1114552659.htm>。
179. 2015/3/7。〈傳穹頂之下已遭全網封殺〉,《墻外楼》,<https://commondatastorage.googleapis.com/letscorp_archive/archives/85942>。
180. 2016/4/27。〈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路管理工作的意見〉,《河西師範大學學生處》, <http://xgw.jxnu.edu.cn/s/163/t/483/25/a9/info75177.htm>。
181. 〈1965年11月10日《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揭開文化大革命序幕〉,《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5/72301/72311/4980439.html>。
182. 〈八屆十中全會(1962年9月24-27日)〉,《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百科》, <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65617/166496/168117/10012191.html>。
183. 〈什麼是關注和粉絲?〉,《新浪幫助中心》,<http://help.sina.com.cn/i/350/959_12.html>。
184. 〈《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出台〉,《中國改革信息庫》,<http://www.reformdata.org/special/108/about.html>。
185.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http://jsb.iphy.ac.cn/net_regulations.php?id=1024>。
186. 〈互聯網資訊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權(HRIC)》, <http://www.hrichina.org/cht/hu-lian-wang-zi-xun-fu-wu-guan-li-ban-fa>。
187.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中國人權(HRIC)》,<http://www.hrichina.org/chs/hu-lian-wang-dian-zi-gong-gao-fu-wu-guan-li-gui-ding>。
188. 〈公司簡介〉,《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ctv-media.com.cn/About/Introduction/>。
189. 〈天津市黨組織:揭批法輪功與三講教育相結合〉,《中央電視台》,<http://www.cctv.com/specials/falungong/990811/fl5.html>。
190. 〈老虎廟博客〉,《德國之聲》,<https://thebobs.com/chinese/2013/www-my1510-cn/>。
191. 〈《南方人物周刊》官方微博〉,《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southernpeopleweekly?is_all=1&stat_date=201301&page=5#feedtop>。
192. 〈《南方周末》官方微博〉,《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infzm?is_all=1&stat_date=201301&page=4#1479904083852>。
193. 〈深入開展三講教育 揭批法輪功歪理邪說〉,《中央電視台》,
< http://www.cctv.com/specials/falungong/990810/fl3.html>。
194. 〈焦點訪談〉,《中央電視台》,<http://www.cctv.com/program/jdft/02/index.shtml>。
195. 〈新中國反腐第一刀─劉青山、張子善腐敗案【2】〉,《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2013/1217/c85037-23866911-2.html>。
196. 〈點燃“文化大革命”的三把火〉,《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BIG5/69112/70190/70194/5206586.html>。
197. 〈關於我們〉,《新京報網》,<http://i.bjnews.com.cn/gywm.html>。
198. 〈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重慶師範大學研究生院:思想教育》,<http://graduate.cqnu.edu.cn/students/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1&id=mn>。
199. 〈驚動毛澤東的“黃逸峰事件”〉,《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BIG5/85037/8510814.html >。

(九) 訪談資料
1. 薛惠文,2017/6/5。當面訪談,周曙光,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台南)。



二、 英文部分
(一) 專書
1. Anne-Marie Brady, 2008. Marketing Dictatorship: Propaganda and Thought Work in Contemporary China.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 Doug Young, 2013. The Party Line: How the Media Dictates Public Opinion in Modern China. Singapore: John Wiley & Sons.
3. J. Kelley Sowards, 1995. Makers of World History VolumeⅡ.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4. Juan J. Linz, 2000.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5. Michael C. Corballis, 2002. From Hand to Mouth: the Origins of Languag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 Shanthi Kalathil and Taylor C. Boas, 2003. Open Networks, Closed Regime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Authoritarian Rule.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7. Xiaoling Zhang, 2011.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 From Propaganda to Hegemony.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8. Yongnian Zheng, 2008.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 專書論文
1. Lowell W. Barrington, 2005. “Authoritarianism,” in Carl Mitcham ed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thics. Detroit: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pp.144-146.
2. Andrew Mertha, 2010. “Society in the State: China's nondemocratic political pluralization,” in Peter Hays Gries and Stanley Rosen, ed., Chinese Politics: State, Society and the Market.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p. 69-84.
3. Gil J. Stein, 2010. “Foreword,” in Christopher Woods, ed., Visible Language: Inventions of Writing in the Ancient Middle East and Beyond. Chicago: Oriental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10), pp.7-8.
4. Li-Fung Cho, 2010. “The Origins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The Emergence of China's Watchdog Reporting,” in David Bandurski & Martin Hala, eds.,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in China: Eight Cases in Chinese Watchdog Journalism.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p.165-176.
5. Yuezhi Zhao, 2004. “The State, the Market, and Media Control in China,” in Pradip N. Thomas and Zaharom Nain, eds., Who Owns the Media?: Global Trends and Local Resistance. London: Zed Books, pp. 179-212.

(三) 期刊
1. Alex Wyatt, 2002/10.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On-Line World: Consequences of WTO Accession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Melbourn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3, Issue. 2, pp.436-453.
2. Andrea L. Kavanaugh, Debbie Denise Reese, John M. Caroll & Mary Beth Rosson, 2005/4-6. “Weak Ties in Networked Communitie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Vol. 21, No. 2, pp. 119-131.
3. Ashley Esarey & Xiao Qiang, 2008/9-10. “Political Expression in the Chinese Blogosphere: Below the Radar,” Asian Survey, Vol. 48, No. 5, pp. 752-772.
4. Baogang He and Mark E. Warren, 2011/6. “Authoritarian Deliberation: The Deliberative Turn in Chinese Politic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Vol. 9, No. 2, pp. 269-289.
5. Brad Harrub, Bert Thompson and Dave Miller, 2003. “The Origin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TJ, Vol. 17, No. 3, pp. 93-101.
6. Daniel Calingaert, 2010/4-5. “Authoritarianism vs. the Internet,” Policy Review, Issue 160, pp.63-75.
7. Denny Roy, 1994/3. “Singapore, China, and the “Soft Authoritarian” Challenge,” Asian Survey, Vol. 34, No. 3, pp. 231-242.
8. Eddy U, 2012/7. “Dangerous Privilege: The United Front and the Rectification Campaign of the Early Mao Year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