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1119113-15383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1119113-153837
論文名稱
Title
當代國樂團的創新演出可行性之研究---以「臺灣國樂團(NCO)」為聚焦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Chinese Music Ensemble Creative Performances---In Case of “National Chinese Orchestra, Taiw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11-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1-06
關鍵字
Keywords
當代國樂、創新演出、臺灣國樂團、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現代化、消費社會
moderniz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esthetics, Taiwan (NCO), National Chinese Orchestra, creative performances,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consumer socie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6 次,被下載 155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553 times.
中文摘要
台灣的當代國樂在兩岸開放交流之後,發展漸趨蓬勃,成為傳統音樂的主流。近年來,為順應全球化潮流,國樂的演出形式日新月異,已不同於早期的傳統音樂會形式,不斷融入多元文化、藝術跨界。可以說,創新思維的當代國樂演出已經是時代的趨勢。展現各種可能性的國樂演出不再具有傳統、陳舊、過時等刻板印象,除了保有傳統之美以外,亦加入了現代的元素,更貼近觀眾的內心以達成共鳴。然而,在改革的過程中,是否會失去了國樂作為傳統藝術應該擁有的價值?這是本研究提問的起點。
  本研究包含以下幾個重點:(一)以中國古典音樂美學的觀點作為傳統底蘊,透過現代消費社會理論引導出觀眾文化消費習慣改變的現象;(二)分析當代幾個知名國樂團的創新情況後,以臺灣國樂團(NCO)做為主要分析個案;(三)以深度訪談與問卷數據分析的方式,了解樂團的創新演出實際情況,進一步評判國樂創新演出的可行性與價值。
  傳統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動的,因此國樂團的創新演出是符合現代潮流的做法。本研究認為,只要演出者珍惜自己傳統音樂傳承者的身分,傳統美學便會在演奏時自然流露;同時創新演出的內容應符合藝術表演應有的深度,避免過度商業化而失焦。如此一來,在符合預算能力的規畫之下,國樂團的創新演出是具有可行性的。
Abstract
In Taiwan, the mainstream of traditional music art is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To follow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re are many new performance forms of Chinese music. Unlike traditional concerts, new performances blend with multicultural elements and different art styles. These creative performances bring Chinese music art many possibilities; therefore, it can get rid of the stereotype of old fashion. These creative performances not only keep the traditional beauty of Chinese music, but also make people feel easier to understand.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may Chinese music lose its value as a traditional art? It is the first question of this study.
This study includes following points: (1)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esthetics as the core, and then finding out the chang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mode through the theory of consumer society. (2) Analyzing the creative ways of different Chinese orchestras and ensembles, and using National Chinese Orchestra, Taiwan (NCO) as the main study case. (3) Using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 and data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performance situation in NCO; and furth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reative performances of Chinese music.
In conclusion, the “tradition” is keep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times; therefore, the creative performing 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is a certainty. If the performers cherish and respect their identity as the inheritors of traditional music,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esthetics will naturally reveal in their performance. As long as avoiding overly commercializing and budget deficit, the creative performances of Chinese music will be feasibl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
圖次……………………………………………………………………………… vii
表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問題意識…………………………………………………….....…..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1
第四節 章節架構……………………………………………….....……….. 17
第二章 當傳統音樂美學遇上現代消費社會…………………............…. 19
第一節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 20
第二節 重要的傳統音樂美學著作………………………………....……... 23
第三節 中西音樂美學之比較…………………………………….....…….. 29
第四節 現代消費社會…………………………………………….....…….. 32
第三章 創新演出的實質要素…………………………………................. 38
第一節 交響化的國樂團編制……………………………….....………….. 38
第二節 創新要素的分類……………………………………….....……….. 42
第三節 現代國樂的創新演出之概況…………………………….....…….. 44
第四節 臺灣國樂團(NCO)之背景與現況……………………......……. 52
第五節 臺灣國樂團(NCO)的歷年演出……………………......………. 56
第四章 臺灣國樂團(NCO)之案例分析……………………................. 71
第一節 從消費層面看創新演出的成效……………………......………….. 71
第二節 創新演出的傳統價值之檢視………………………......………….. 81
第三節 當代國樂團創新演出之評估………………………......…………..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1
參考書目…………………………………………………………................… 94
一、 中文部分………………………………………………………........…… 94
二、 英文部分………………………………………………………........…… 99
三、 網路部分……………………………………………………........……… 100
附錄……………………………………………………...………...............…. 102
一、 訪談同意書………………………………………………........………… 102
二、 訪談大綱………………………………………………………........…… 103
三、 訪談紀錄………………………………………………………........…… 10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書目

(一)學位論文

朱樂寧(2008)。台灣當代國樂團的發展探討-以小巨人絲竹樂團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097NTNU5750015".&searchmode=basic

連婷婷(2009)。從儒道樂論談嵇康《聲無哀樂論》的音樂本質與聲情關係(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098HCHT0259028".&searchmode=basic

黃文玲(2000)。五十年間(1949-1999)臺灣的國樂發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088NTNU0248011".&searchmode=basic

顧豐毓(2004)。從西洋交響樂團看中國民族器樂「交響化」(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092SCU00248028".&searchmode=basic

(二)專書

方銘健(譯)(2000)。西洋音樂美學史。(原作者:Edward Lippman)。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原著出版年:1994)

伍國棟(1993)。中國古代音樂。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余英時(1988)。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台北市:允晨文化。

李祥霆(1993)。唐代古琴演奏美學及音樂思想研究。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李美燕(2002)。琴道與美學:琴道之思想基礎與美學價值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宏濤、王華君(譯)(2000)。美學理論(原作者:Theodor W. Adorno)。臺北市:美學書房。(原著出版年:1970)

林祐聖、葉欣怡(譯)(2003)。消費文化與現代性(原作者:Don Slater)。臺北市:弘志文化。(原著出版年:1997)

林宏濤(譯)(2008)。啟蒙的辯證:哲學的片簡(原作者:Max Horkheimer & Theodor W. Adorno)。臺北市:商周出版。(原著出版年:1947)

俞建章、葉舒憲(1990)。符號:語言與藝術。台北市:久大文化。

季桂保(2002)。布希亞。台北市:生志文化。

洪顯勝(譯)(1989)。符號學要義(原作者:Roland Barthes)。台北市:南方叢書。(原著出版年:1916)

徐學庸(譯注)(2009)。《理想國篇》譯注與詮釋(原作者:Plato)。臺北市:臺北商務印書館。

許常惠(1992)。中國新音樂史話。臺北:樂韻出版。

許之衡(1998)。聲律學。臺北縣:學海。

許綺玲(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原作者:Walter Benjamin)。臺北市:臺灣攝影工作室。(原著出版年:1936)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2002)。台灣傳統音樂之美:原住民音樂、漢族傳統音樂、客家音樂。臺中市:晨星。

陸揚(2002)。大眾文化理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郭秀容(2005)。現代國樂團(民族管弦樂團)樂器改革之研究。臺北市:仙靖貿易有限公司出版部。

張繼高、許常惠、蕭勤(1982)。蕭友梅先生之生平。台北: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

陳聆群、齊毓怡、戴鵬海編(1990)。蕭友梅音樂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陳萬鼐(2000)。中國古代音樂研究。臺北市:文史哲。

陳坤宏(2009)。消費理論。台北縣:揚智文化。

黃炳寅(1982)。中國音樂與文學史話集。臺北市:國家出版社。

黃奕明(1999)。由20世紀交響樂團的演進看國樂交響化的前景。載於國立實驗國樂團(主編),世界華人「國樂團」經營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141-3頁)。臺北市:國立實驗國樂團。

黃淑基(2002)。中西音樂美學的對話:一個音樂哲學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葉志明(1982)。中國音樂理論作曲新解。臺北市:天同出版社。

賈馥茗、楊深坑(主編)(1991)。教育學方法論。臺北市:五南。

國立編譯館、趙偉妏(譯)(2009)。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原作者:Mike Featherstone)。臺北縣: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7)

劉錦藻(1965)。清朝續文獻通考(188卷一)。台北,新興書局。

劉燕當(1979)。中西音樂藝術論。臺北市:樂韻出版。

劉靖之(1989)。序言:音樂學、民族音樂學、中國音樂學。載於劉靖之(主編),民族音樂研究(1-6頁)。香港:商務印書館。

劉育和編(1997)。劉天華全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劉德玲(2002)。兩漢雅樂述論:以典禮音樂為主的考察。臺北市:文津。

蔡仲德(1993)。中國音樂美學史。臺北市:藍燈文化。

鄭棨元、陳慧慈(譯)(2003)。文化全球化(原作者:John Tomlinson)。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原著出版年:1999)

賴錫中(2000)。台灣地區民族音樂之現況與發展[民族音樂---器樂之現況與發展]。載於行政院文建會民族音樂中心籌備處(主編),台灣地區民族音樂之現況與發展座談會實錄(61-66頁)。臺北市:文建會。

謝東山(2006)。藝術批評學。台北市:藝術家。

簡政珍(2004)。音樂的美學風景。台北市:揚智文化。

(三)其他文字資料

汪志芬(2013年11月14日)。本論文訪談紀錄。

涂聰雲(2013年10月20日)。本論文訪談紀錄。

陳鄭港(2013年11月06日)。本論文訪談紀錄。

臺北市立國樂團(2013. 09-2014. 06)。樂季手冊。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市。

臺灣國樂團(2001)。2000年演出精粹。臺灣國樂團,臺北市。

臺灣國樂團(2002)。2001年演出精粹。臺灣國樂團,臺北市。

臺灣國樂團(2003)。2002年演出精粹。臺灣國樂團,臺北市。

臺灣國樂團(2004)。2003年演出精粹。臺灣國樂團,臺北市。

臺灣國樂團(2005)。2004年演出精粹。臺灣國樂團,臺北市。

臺灣國樂團(2006)。2005年演出精粹。臺灣國樂團,臺北市。

臺灣國樂團(2007)。2006年演出精粹。臺灣國樂團,臺北市。

臺灣國樂團(2010)。2009年演出精粹。臺灣國樂團,臺北市。

鍾耀光(2013)。團長序。載於臺北市立國樂團(主編),新絲路(033卷)。臺北市:臺北市立國樂團。

二、 西文書目

Baudrillard, J. (1981). 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 St. Louis, MO: Telos Press.

Bourdieu, P.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eatherstone, M. (2007).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UK: Sage Publication.

Eliot, T. S. (1921). The Sacred wood: Essays on poetry and criticism. New York, NY: Alfred A. Knopf.

Lury, C. (1996). Consumer culture.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Latouche, S. (1996). The westernization of the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McLuhan, M. (1964).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London, UK: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Merriam, S. B. (2009).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later, D. (1997). Consumer culture and modernity.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Tomlinson, J. (1999).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三、 網路資料

Vancouver Symphony Orchestra (2013). VSO-Orchestra.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13, from http://www.vancouversymphony.ca/media-room/downloads/orchestra/

采風樂坊(2013a)。樂團成員。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cfmw.com.tw/profile-6.asp

采風樂坊(2013b)。采風簡介。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cfmw.com.tw/profile.asp

高雄市國樂團(2013a)。樂隊成員。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kpcaf.khcc.gov.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task=bandlist&temp=kco

高雄市國樂團(2013b)。高雄市國樂團介紹。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kpcaf.khcc.gov.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task=pageinfo&id=28&index=1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2013)。交響樂團編制。2013年10月8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senior/music/tn_nn/orch/or01010000.htm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3)。組織架構。2013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ncfta.gov.tw/ncfta_ce/c05/c05010300.aspx

無双樂團(2013)。關於無双樂團。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musoumusou/info

維基百科(2013)。清朝國歌。2013年11月25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清朝国歌

臺北市立國樂團(2013a)。樂隊編制。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tco.taipei.gov.tw/ct.asp?xItem=66322&CtNode=7089&mp=119041

臺北市立國樂團(2013b)。音樂會訊息。2013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tco.taipei.gov.tw/lp.asp?ctNode=16868&CtUnit=5331&BaseDSD=7&mp=119041

臺灣國樂團(2013a)。樂團成員。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nco.ncfta.gov.tw/NCO/Code/TeacherList.aspx

臺灣國樂團(2013b)。歷史演出。2013年11月2日。取自
http://nco.ncfta.gov.tw/NCO/Code/ShowActList.aspx?DateType=3&ContentID=24e5752d-f9ee-4ac6-a6db-f7ba6b98da2c&Temp=ActList2

臺灣國樂團(2013c)。樂團簡介。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nco.ncfta.gov.tw/NCO/Code/introduction01.aspx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