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1127115-19191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1127115-191916
論文名稱
Title
城市後工業戰略下的日常生活實踐與抵抗:以旗津觀光發展為例
Everyday Life Practice and Resistance in Urban under Post-industrial Strategy:A Case Study of Cijin Tourism Developmen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5-05-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12-28
關鍵字
Keywords
日常生活、觀光、後工業城市、高雄、旗津
Cijin, tourism, Kaohsiung, post-industrial city, everyday lif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3 次,被下載 9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94 times.
中文摘要
在台灣,近十多年來掀起觀光發展的熱潮;旗津是高雄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也是許多遊客的必選之地。本文從旗津邁向國際觀光大島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停車場變更、H大街的街道改造計畫,以及整頓流動攤販,三起事件談起,試圖了解觀光化與常民日常生活的關係。並進一步探問:觀光發展作為高雄城市後工業戰略中的一環,在旗津推動的相關政策與計畫中,日常生活中受影響的行動者(店家/攤販)回應方式為何?又是為什麼採取這些方式來回應?
本文採用「文獻分析法」以及「參與式觀察與深度訪談」進行分析。本研究指出,行動者基於在不同空間脈絡形塑的日常生活型態,固著或是流動,而採取不同回應方式;固著一處擁有穩定的社會關係,較有機會進行組織性動員或是集體協商,相對的,高度流動日常活動型態,行動者之間彼此社會關係較為碎裂與不穩定,限制了組織與集體化的可能,只能原子化的各自回應。而在停車場事件中,C市場的攤商採取的是集體動員抗爭;面對警察整頓稽查,流動攤販則進行多元的游擊戰術;H大街的商家則組織化的不斷和政府協商造街計畫。
最後,本研究的貢獻在於,在理論層次上,豐富了James Scott在日常生活理論中「空間」的視角;在經驗層次上,從常民日常生活的觀點來看待高雄城市轉型,以及論證旗津觀光化的結構動力,和過程中的衝突與張力。
Abstract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in Taiwan, there is an upsur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iji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urist attractions, is also the must-visit places for many tourists. This research started with three events, including changes in parking lots, H street re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mobile vendor reorganization, occurring during the process when Cijin became a focal island for international sightseeing, then exploring and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people’s daily lives. Further inquiries included: As developing tourism became a key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Kaohsiung in post-industry era, how would affected actors (stores/vendors) respond to relevant policies and plans promoted in Cijin? And why would they take these approaches to respond?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nalyzed with the use of Document Analysi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actors adopted different responses according to their daily life patterns shaped by different spatial contexts – fixed or flow. Thus, if a place is considered having stable social relations, there will be more possibilities to proceed to organizational mobilization or collective negotiation. Relatively, for actors whose daily life pattern flows greatly, the social relations among them are fragmented and unstable, which limited the possibility of organization and collectivization and can only respond individually. As for the parking lot changes, vendors in market C fought collectively. When facing police officers’ rectification and check, flowing vendors adopted diverse guerrilla tactics. Stores on H Street proceeded collective negotiation with Government to make building street plans.
Finally,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research lain in that,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level, it enriched the “spatial” perspectives of daily life proposed by James Scott, and in terms of practical level, it perceiv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Kaohsiung City from the general public’s perspective, expounding on structural momentum of Cijin’s tourism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onflicts and tension occurring during the transforming proces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轉變中的旗津1
第一節 現象觀察與問題意識1
第二節 文獻回顧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14
第四節 研究方法15
第二章 高雄城市轉型與旗津觀光化19
第一節 戰前:工業城市的誕生(1895-1945)19
第二節 戰後:國家開發計畫下的高雄(1945-1990)21
第三節 邁向後工業之城!?(1990-迄今)27
第四節 旗津觀光之路32
第五節 小結37
第三章 停車場保衛戰:C市場的反叛與抵抗38
第一節 C市場改建與攤商日常感受38
第二節 政府的理想與願景:「旗津海岸公園修復第一期工程」與「旗津交通駁計畫」42
第三節 遊客與移動45
第四節 走向抗爭之路47
第五節 小結52
第四章 行走於街道:從H大街造街事件談起53
第一節 在大街上54
第二節 政府的理想與願景:「造街計畫」57
第三節 沒人理睬的「假日行人徒步區」59
第四節 眾聲設計62
第五節 作為「平台」與「橋梁」的協會67
第六節 小結70
第五章 整頓與安置:流動攤販的空間游擊戰72
第一節 融入與逃離:海水浴場周邊的日常生活74
第二節 政府的理想與願景:「整頓流動攤販」76
第三節 日常攻防戰78
第四節 小結81
第六章 結論83
第一節 研究發現83
第二節 研究貢獻85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85
參考資料8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Scott, James C.,1990, 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 Yale University Press.
Scott, James C.著、程立昱譯,2001,《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南京:譯林。
Scott, James C.著、鄭廣懷、張敏、何江穗譯,2007,《弱者的武器》。南京:譯林。
Highmore, Ben 著、周群英譯,2005,《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Certeau, Michel de著、方琳琳、黃春柳譯,2009,《日常生活實踐》。南京:南京大學。
Crang, Mike著、王志弘等譯,2003,《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
Castells, Manuel著、夏鑄九、王志弘譯,2000,《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
Urry, John著、葉浩譯,2007,《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
Zukin, Sharon著、王志宏等譯,2010,《權力地景:從底特律到迪士尼世界》。台北:巨流。
Babbie, Earl著、林秀雲譯,2010,《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雙葉
Watson, Sophie著、王志弘等譯,2009,〈城市政治〉。頁235-279,收錄於Steve Pile等主編、王志弘等譯,《無法統御的城市:秩序/失序》。台北:群學。
Harvey, David、王志弘等譯,2010,〈從管理主義到企業主義:晚期都市治理的轉變〉。頁503-536,收錄於Harvey, David著、王志弘等譯,《資本的空間:批判地理學芻論》。台北:群學。
Harvey, David、王志弘等譯,2010,〈聯邦丘觀點〉。頁189-226,收錄於Harvey, David著、王志弘等譯,《資本的空間:批判地理學芻論》。台北:群學。
Lefebrve, Henri、王志弘譯,1994,〈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頁19-30,收錄於夏鑄九、王志弘編,《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台北:三民。
張守真,1998,《旗津紀事》。高雄:高雄市文化局。
吳初雄,2006,《旗津古往今來》。高雄:旗津國小校友會。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2013,《濱線追憶:哈瑪星的五四三》。高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吳連賞,2005,《高雄港埠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鄭德慶,2004,《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高雄:高雄市文化局。
苦勞工作站、敬仁勞工中心編,2000a,《勞工看的台灣史第一冊:以農業發展工業—台灣戰後十五年的歷程》。高雄:高雄市勞工局。
苦勞工作站、敬仁勞工中心編,2000b,《勞工看的台灣史第二冊:勞工階級形成與血汗輸出的時代-1960與1970年代》。高雄:高雄市勞工局。
人間雜誌編輯部編,1988,《讓歷史指引未來:溯走台灣民眾40年來艱辛而偉大的腳踪》。台北:人間。
王志弘,1998,〈空間與社會—邁向社會優位的空間理論〉。頁299-355,收錄於王志弘著,《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論文選》。台北:田園城市。
吳介民,2004,〈鄉土文學論戰中的社會想像—文化界公共領域之集體認同的形塑與衝突〉。頁299-355,收錄於李丁讚編,《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台北:桂冠。
許瀞文,2013,〈計畫與變化:新堀江的三個故事〉。頁92-108,收錄於侯志仁編,《反造城市: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台北:左岸文化。

二、期刊與研討會論文
Brenner, Neil,1998, “Global Cities, Global States: Global City Formation and State Territorial Restructuring in Contemporary Europe.”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5(1):1-37.
Harvey, David,2003,〈地租的藝術:全球化、壟斷與文化商品化〉,王志弘譯。《城市與設計學報》15、16:1-19。
王志弘,2009,〈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地理學報》55:1-24。
王文誠,2006,〈全球化下的都會治理:高雄的挑戰〉。《環境與世界》13:35-56。
王文誠,2008,〈高雄市都市景觀變遷的空間分析〉。《海洋文化學刊》4:195-224。
王俐蓉,2006,〈全球化下的都市文化政策發展:以高雄「海洋城市」建構為例〉。《國家與社會》創刊號:125-166。
王啟川、吳哲瑋,2012,〈高雄港區再造—亞洲新灣區〉。《「城市發展」半年刊》13:10-26。
李安如,2013,〈地方、認同和想像地理:高雄大眾捷運系統的文化政治〉。《台灣人類學刊》11(1):93—122。
萬毓澤,2007,〈從日常戰術到「新革命主體」:論de Certeau、Holloway與Negri筆下的權力與抵抗〉。《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20:57-131。
戴伯芬,1994,〈誰做攤販?台灣攤販的歷史形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121-148。
葉貞沂、羅馨安、陳婉儀、陳淑茹、陳憶瑩、張至善,2014,〈發展大旗下的旗津電石渣〉。發表於「第一屆南方社會調查:旗津田野成果發表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主辦:2014年6月23日。

三、碩博士論文
林琬純,2009,《從工業大港到觀光大港?─新舊發展議程衝突下的高雄港市再發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鼎傑,2011,《高雄都市開放空間與城市形象工程之變遷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葉思吟,2011,《媒介城市:當代高雄空間改造與意象建構》。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晏甄,2011,《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謝承霖,2010,《國家轉型下的空間重塑─以高雄港區發展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卞中佩,2001,《在英雄傳略之外-台灣資訊科技工業「奇蹟」的歷史結構起源》。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俊男,2008,《高雄旗津舊庄落之歷史變遷》。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瑞枝,2010,《旗津和鼓山地渡船頭地區聚落發展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棋鉦,2007,《高雄旗津聚落發展與產業變遷》。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蘇俐瑩,2010,《旗津居民地方認同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杜貞黎,2011,《高雄旗津地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旅遊意象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陳駿祥,2009,《當前旗津觀光發展供給導向策略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駱邦吉,2009,《旗津地區自行車觀光意願及發展之探討》。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安唐,2008,《高雄市旗津區西海岸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尤慈慧,2005,《居民對觀光衝擊之認知與態度-以旗津地區為例》。高雄: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一誠,2010,《旗津海岸永續觀光發展之初步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千又,2012,《高雄市旗津海岸觀光發展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舒珮,2008,《旗津地區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關係》。台南: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文化與自然資源管理組碩士班碩士論文。
黨海珍,2013,《假日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相關研究—以旗津觀光港區為例》。彰化: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永錠,2013,《高雄市旗津親水觀光發展之政策研究》。高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曉鴻,2014,《高雄旗津觀光環境之評估》。高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事資訊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新聞媒體與網路資源
本報高雄十七日電,1967,〈三面環海景色美 旗津應建觀光區 議員建議‧局 長採納〉。經濟日報,07版,11月31日。
光遠隨筆,1976,〈晨間漫步 離高雄前夕遊旗津夜市〉。經濟日報,07版,08 月10日
熊民豪,1984,〈過得了遂道‧過不了攤販這一關!〉。民生報,07月02日。
高雄訊,1985,〈高市府會關係緊張 議員輪番圍剿市長〉。聯合報,08月14日。
高雄訊,1986,〈開發旗津公園僵住了 高市府新構想擺不平〉。經濟日報,10版,05月31日。
藍凱誠,2005,〈雙重標準?整頓攤販 議員槓上旗津區長〉。聯合報,02月 17日。
王淑芬,2013,〈推旗津觀光 規劃廟前路徒步區〉。中央社,04月22日
魯永明,2014,〈嘉市失業率3.7% 連3年全台最低〉。聯合報,07月23日。
林宛諭、郭政芬、鄭國樑、施鴻基、羅建旺、胡蓬生,2015,〈小鎮路跑趴 賺2000萬觀光財〉。聯合報,03月16日。
ETtoday旅遊中心,2013,〈旗津沙灘變大了!陳菊:打造沙灘觀光大島〉。東森新聞,07月04日。
東森新聞,2014,〈旗津擠進大批遊客 出動交警一樣沒輒〉。東森新聞,02月28日。
顏瑞田,2014,〈旗津五星 觀光專區 招商啟動〉。工商時報,11月04日。
葉娜慧,2012,〈亞洲新灣區在高雄〉。《海洋首都中英文雙月刊》6,高雄市政府新聞局。
鄭力軒,2013,〈打狗港邊雜思:形塑高雄發展的三股力量〉,「巷仔口社會學」。http://twstreetcorner.org/2013/02/24/zhenglixuan/,取用日期:2014年08月10日。
高雄市養工處,2014,〈旗津北區小客車停車場大變身 提早於春節前開放啟用〉。http://pwbmo.kcg.gov.tw/01_news/01_01_main.asp?ca_id=2226&lv_id=2,取用日期:2014年08月10日。
高雄市攤販自治管理自治條例,http://www.rootlaw.com.tw/LawHistory.aspx?LawID=B180050000002400-0980618,取用日期:2015年05月01日。
地圖會說話部落格,http://richter.pixnet.net/album/photo/125832485,取用日期:2015年04月26日。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2985&CtNode=4944&mp=4,取用日期:2015年04月26日。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年報,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year.aspx?no=134,取用日期:2015年04月26日。
高雄旅遊家,http://travel.khos.tw/WallTourDetail.aspx?ID=223,取用日期:2015年04月26日。

五、其他
高雄市都發局,2006,《高雄市旗津地區綜合發展計畫》。高雄: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都發局,2010,《變更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定區 主要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高雄: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交通局,2013a,〈旗津地區交通管制規劃〉。2013年高雄市交通局簡報。
高雄市交通局,2013b,〈旗津交通接駁方案說明〉。2013年10月29日說明會會議資料。
高雄市觀光局,2014a,〈102年度旗津廟前路觀光環境改善工程地方說明會〉,2014年2月28日說明會會議資料。
高雄市觀光局,2014b,〈102年度旗津廟前路觀光環境改善工程第二次地方說明會〉,2014年3月31日說明會會議資料。
高雄市議會,2013,〈旗津商圈觀光發展公聽會紀錄〉。《高雄市議會公報》6(6):6855—6890。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