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1227107-19293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1227107-192934
論文名稱
Title
警察機關「偵查不公開」原則與媒體「新聞自由」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刑事警察幹部與警政記者為例
A Study on the Balance between “Secret Investigation ” Principle of Police Administration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of the Mass Medi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6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12-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12-27
關鍵字
Keywords
無罪推定、新聞自由、知的權利、第四權、偵查不公開
freedom of the press,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the fourth estate, the right to know, secret investig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60 次,被下載 2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6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8 times.
中文摘要
「偵查不公開」原則與「新聞自由」,分別聯繫著「無罪推定」之基本人權與人民「知的權利」,前者捍衛著未經法院審判定罪之犯罪嫌疑人以及與案件相關者之名譽權、隱私權及其他合法權益;後者則係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以外之「第四權」,堅持其監督政府施政,防止政府濫權之制度性功能,然而,在實務上,「偵查不公開」原則與「新聞自由」兩者間卻有其錯綜複雜之關係。

本研究首先藉文獻探討釋明「偵查」的定義,再進一步闡述警察機關在偵查程序中所扮演之角色與功能,以及介紹「偵查不公開」原則。關於「新聞自由」的部分,則自解釋「新聞自由」的意義為起首,隨之介紹相關理論、法律定位、保障與限制,進而論及記者之自主權與消息來源,最後,再說明警察機關與新聞媒體間的衝突與合作。

本研究所提出之研究問題為:「警察機關如何在不違背法律規範的前提下回應媒體對於新聞自由的要求?以及保障人民『知的權利』?」採用之研究方法為官方資料文獻分析以及深度訪談法。將所蒐集之資料彙整改寫為「狀況分析工具」共計十六例,再將其內容重新組織為十個模擬案例,作為對媒體記者與偵查隊長訪談所使用之「議題分析工具」。

依據每個案例情境彙整在同樣時空背景下,不同之偵查隊長會有何種異同考量與反應,同樣的,不同記者間面對眼前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相同刑案,又會有什麼同樣或迥異之採訪方式或報導角度,進一步比較在同一個案例中,偵查隊長與記者間所著重之重點,找尋出相衝突之處與尋求雙方之緩衝點,在不違反現有法律的大前提之下,找出雙方都能接受之最大交集。

最後歸納之結論有四:首先為教育員警何種行為會違反「偵查不公開」以及違反時將會面對何種法律及行政責任;其次為瞭解媒體需求,在合理的範圍內讓媒體記者能交差;再來可以藉助相關科學器材與技巧的輔助,最後則是政府應訂定出有效規範的法律。
Abstract
The two principles of “secret investigation”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are respectively the foundations of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a basic human right, and “the right to know,” one of the basic citizen rights. The former principle guards against any sentence of suspects unreivewed by the juridical system and protects the reputation, privacy and other legal rights of all the related parties in the case. The latter are the fourth power apart from the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branches. It allows for strict monitoring of the governmental performance and, therefore, prevents the government from abusing its powers. In practice, these two principles are rather complicatedly connected.

This study begins by exploring the defini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ng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police in the investigation process, and then introducing the basic ideas of the secret investigation principle. As for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the study starts by explaining its meaning and introduces related theories, legal definition, protection and limitation. The study then continues with a discussion of press autonomy and information source of the press. At the end, the study provides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s to find out conflict and/or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olice and the media.

The question raised in this study is “How do the police respon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ess freedom and protect the right to know without violating any legal regulation?”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is literature review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literature review were compiled and rewritten into sixteen situation analysis tools, which were then reorganized into ten simulation cases. The cases were used as issue analysis tools in th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selected journalists and investigation squad chiefs.

In the interview, the squad chiefs were asked what considerations or reactions they would have in each simulation case. The journalists were also asked what strategies or perspectives they would adopt in reporting each case. Comparisons were made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squad chiefs and journalists in considering the same case so as to achieve maximum agreement between both sides under the premise of not breach any of the existing legal requirements.

The study reached the following four conclusions: (1) the police should be educated about which action would violate the principle of secret investigation and what legal or administrative liability would ensue; (2) the police should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 media and provide journalists with information within reasonable scope for media coverage; (3) the police should use assistance of devices and skills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4) final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operate with the media to make laws that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related issue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中文摘要 ................................................................................................................3
Abstract ................................................................................................................5
目錄 .................................................................................................................7
表目錄 .................................................................................................................11
圖目錄 .................................................................................................................12
第壹章 緒論......................................................................................................13
第一節 研究背景.................................................................................................13
第二節 研究問題...............................................................................................19
第三節 研究目的...............................................................................................19
第貳章 文獻探討...........................................................................................20
第一節 前言........................................................................................................20
第二節 偵查........................................................................................................20
一、 偵查之意義…………………………………………………………20
二、 偵查的起點與終點.................................................................................22
第三節 警察機關在偵查程序中之角色與功能.............................................26
一、 警察之意涵..............................................................................................26
二、 警察機關在偵查程序中之角色............................................................33
三、 警察機關在偵查程序中之功能............................................................35
第四節 偵查不公開原則....................................................................................38
一、 無罪推定原則...........................................................................................38
二、 「偵查不公開」原則之依據、意義及目的........................................41
三、 「偵查不公開」原則之例外情形與誤解.............................................43
四、 警察機關於「偵查不公開」原則適用之相關法規............................44
五、 「偵查不公開」原則在其他國家之法制介述....................................48
第五節 新聞自由....................................................................................................51
一、 新聞自由之意涵.......................................................................................51
二、 新聞自由之權利、義務與功能................................................................53
三、 新聞自由之相關理論...............................................................................54
四、 新聞自由之權利主體...............................................................................62
五、 新聞自由在我國之法律定位及保障.....................................................63
六、 新聞自由之限制.......................................................................................64
第六節 記者之自主權與消息來源.....................................................................66
一、 記者之自主權............................................................................................66
二、 記者與消息來源之互動關係..................................................................69
第七節 偵查不公開與新聞自由...........................................................................73
一、 警察機關與媒體的衝突與合作..............................................................73
二、 警察機關揭露偵查程序或內容之因素.................................................76
第參章 研究方法..............................................................................................78
第一節 前言.............................................................................................................78
第二節 研究方法....................................................................................................78
第三節 研究與訪談分析樣本..............................................................................78
一、 議題案件取樣過程...................................................................................78
二、 訪談對象取樣過程...................................................................................83
第四節 研究工具....................................................................................................89
一、 狀況分析工具............................................................................................89
二、 議題分析工具............................................................................................90
第五節 研究流程..................................................................................................100
第肆章 資料分析..................................................................................................102
第一節 刑事警察幹部訪談結果整理分析.......................................................102
一、 刑事警察幹部(偵查隊長)基本資料分析............................................102
二、 刑事警察幹部(偵查隊長)訪談結果資料分析....................................104
第二節 媒體記者訪談結果整理分析...............................................................123
一、 媒體記者基本資料分析..........................................................................123
二、 媒體記者訪談結果資料分析.................................................................125
第伍章 討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前言...........................................................................................................147
第二節 研究摘要..................................................................................................148
第三節 研究發現..................................................................................................149
一、 「偵查不公開」原則對於媒體記者不具意義...................................149
二、 媒體記者同業之間的競爭與影響........................................................150
三、 要求警察機關說明相關案情及偵辦進度...........................................151
四、 聯合媒體同業對警方施壓,或是將新聞採負面處理......................152
五、 NCC對媒體記者的影響........................................................................152
第四節 研究討論..................................................................................................153
一、 「偵查不公開」原則與例外.................................................................153
二、 當記者有妨礙公務之舉動出現,警察機關的反應...........................155
三、 「偵查不公開」原則與「新聞自由」之平衡點...............................156
第五節 研究結論..................................................................................................157
一、 教育員警何種行為會違反偵查不公開以及需面對何種法律及行政責任...........................................................................................................157
二、 瞭解媒體需求,在合理的範圍內讓媒體記者能交差.......................158
三、 相關科學器材與技巧的輔助................................................................159
四、 政府應與媒體合作訂定出「大眾傳播法」.......................................160
第六節 研究應用..................................................................................................161
一、 給警察機關之建議.................................................................................161
二、 給媒體記者之建議.................................................................................165
三、 給政府的建議..........................................................................................167
四、 給被媒體或警察機關侵犯人權的個人或團體的建議......................168
第七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68
一、 受訪者均出於高雄市,生態相似度太高...........................................168
二、 偵查機關僅設定警察機關為研究對象...............................................169
三、 不同媒體屬性之記者訪談問題卻相同...............................................169
四、 NCC所對廣播電視內容裁處之相關研究..........................................170

參考文獻............................................................................................................................171
附件一:警察機關偵辦刑案新聞處理應行注意要點...............................................182
附件二:檢察、警察暨調查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新聞處理注意要點......................186
附件三:違反偵查不公開案例分析表.........................................................................188
附件四:偵查不公開原則與新聞自由關係研究訪談表(空表)..........................207
附件五:訪談表整理(偵查隊長) ..................................................................................219
附件六:訪談表整理(記者) ..........................................................................................23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 中文部份
內政部警政署(2005),民國94年12月1日警署刑偵字第940150964號函。
內政部警政署(2006),民國95年10月23日警署刑偵字第950005604號函。
內政部警政署(2007),民國96年2月9日警署刑偵字第960001043號函。
內政部警政署(2007),民國96年3月9日警署刑偵字第960001255號函。
內政部警政署(2007),民國96年6月5日警署刑偵字第960003060號函。
內政部警政署(2007),民國96年9月10日警署刑偵字第960004581號函。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2005),民國94年度鑑字第10621號議決書。
王天濱(2005)。新聞自由:被打壓的台灣媒體第四權。台北:亞太圖書。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正嘉(1997)。司法警察偵查活動之法規初探-以人權保障理念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085NTU00194012。
王聖藜(2006,3月24日)司改會要求尊重當事人隱私。聯合報,A3版。
王寬弘(1999)。警察人事行政。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田志剛(2001)。記者與消息來源的互動模式。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089NSYS5375006。
立法院公報(2000)。89(30中),453。
江謝海(2001)。犯罪偵查機制與組織管理之探討。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090NSYS5457066。
余天蕙、劉麗芳(主編)(1999)。犯罪新聞採訪報導的倫理與法律:從白曉燕案談起。台北:政大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吳耀宗(2003)。警察在犯罪偵查程序的角色與權限之再思考。警察法學,創刊號,1。
呂郁女(1997)。從波特道德倫理決策模式看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白小燕案新聞處理之探析。理論與政策,11(4),38-50。
宋耀明(1999)。檢警人員可以為了安定人心而向媒體揭露案情嗎?載於余天蕙、劉麗芳(主編)犯罪新聞採訪報導的倫理與法律:從白曉燕案談起。台北:政大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李 瞻(1981)。比較新聞學。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李正峰、林燦璋…等(譯)(2006)。Rolando V. del Carmen著。美國刑事偵查法制與實務。台北:湯姆生。
李長塽(2004)。記刑事警察組織變革始末。刑事雙月刊,1,16-19。
李美華、孔祥明…等(譯)(2004)。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台北:湯姆生。
李英生(2000)。警察偵查犯罪程序法令實務。台北:李英生。
李雅靖(2007,4月5日)媒體自律?別開玩笑了。中國時報,A15版。
李憲人(2006)。犯罪偵查諸原則於行政警察活動適用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6,137-162。
李曉玲(2005)。從新聞自由與媒體自律看—有線電視新聞台遭行政院新聞局懲處之爭議性案件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093SHU05376037。
李雙全自縊 留四遺書明志(2006,3月24日)。聯合報,頭版。
周金福(譯)(2003)。John C.Merrill著。新聞倫理:存在主義的觀點。台北,巨流。
林子儀(2002)。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元照。
林山田(2001)。刑事法與刑事司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4,1-6。
林山田(2004)。刑事程序法。台北:五南。
林元輝〈2006〉。新聞公害的批判基礎-以涂醒哲舔耳冤案新聞為主例。台北:巨流。
林世宗(2005)。言論新聞自由與誹謗隱私權。台北:林世宗。
林宏宜(2002)。政府公共關係人員與媒體記者互動之研究—以台北市警察、消防機關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090PCCU1383001。
林秀怡(2005)。警察機關如何落實偵察不公開。中華警政研究學會會訊,3,105-112。
林佳世(2004)。搜索帶領記者進入住所拍攝有無責任?日新警察半年刊,3,200-204。
林承宇(2000)。新聞自由與公平審判關聯性之實證研究。民意研究季刊,214,129-156。
林俊益(2000)。偵查密行原則。月旦法學雜誌,65,18~19。
林俊益(2007)。刑事訴訟法概論(上)、(下)。台北:新學林。
林恆志(2002)。新聞報導自由與偵查不公開原則衝突之研究(下)。軍法專刊,48(7),31-46。
林恆志(2002)。新聞報導自由與偵查不公開原則衝突之研究(上)。軍法專刊,48(6),24-35。
林淳華(1994)。新聞記者自主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082NCCU0382002。
林群閔(2003)。淺談犯罪偵查上所謂「檢偵」與「警偵」之關係。警光雜誌,566,54-55。
林裕順(2001)。論司法警察於刑事偵查程序中應有的定位—日本刑事訴訟法制上的思考。月旦法學,74,147-151。
林裕順(2006)。檢警關係的「虛相」與「實然」:論改變「檢警關係」的陽謀。警光雜誌,601,80-83。
林夢皇(2000)。新聞自由與人權保障-媒體他律機制建立之可行性研究。立法院院聞,28(3),48-66。
林燦璋、林信雄(2004)。偵查管理:以重大刑案為例。台北:五南。
林綉君(2003)。從新聞自由論媒體真實報導義務。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091CCU00194025。
法務部(1995),民國84年1月31日法檢字第01037號函,檢察行政令函彙編(86年6月版),116-117頁。
法務部(1995),民國84年10月5日法檢字第23351號函,檢察行政令函彙編(86年6月版),122-123頁。
法務部(2002),民國91年6月28日法檢字第910021751號函。
邵定康(1970)。各國憲法與新聞自由。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
邱華君(1997)。警察學。台北:千華。
侯友宜(2006)。檢察官指揮調度員警協助辦案作為探討。日新警察半年刊,6,91-94。
胡元輝(2007)。媒體與改造:重建台灣的關鍵工程。台北:商周。
徐志明(2004)。我國新聞自律制度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093SHU05194034。
徐宗國(譯)(2004)。質性研究概論。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合著。台北,巨流。
徐耀魁(1998)。西方新聞理論評析。北京:新華。
殷玉龍(2006)。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衝突—以刑法第315條之1及第315條之2規定為重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094SCU05194044。
翁秀琪(1998)。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翁曉玲(2002)。當代公法新論(上)。台北:元照。
翁曉玲(2003)。性侵害犯罪新聞報導之法律界限問題。中正法學集刊,12,145-181。
高政昇(2004)。警察歷史典故系列(三):刑事警察之昨日今生。刑事雙月刊,3,11-15。
康建福(2005)。論新聞自由與誹謗罪—以釋字第五○九號解釋為例。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093THU00194001。
張 琪(2006)。我國警政機關之顧客關係管理現況調查與未來努力方向。日新警察半年刊,7,288-302。
張永明(2000)。新聞傳播之自由與界限。台北:永然文化。
張弘昌(2001)。犯罪現場偵查之刑事法問題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089CPU00126008。
張淳淙(2006)。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實務運用。日新警察半年刊,6,82-90。
張榮仁、陳金章〈2007,11月20日〉蕭淑慎警訊照外流 3警申誡。聯合報,A10版。
張麗卿(2007)。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台北:五南。
曹敏吉、陳中光、潘柏麟(2006,6月21日)物證曝光 警官涉洩密函辦 。聯合報,A10版。
梁莊婷(2002)。由公法觀點論新聞自由與國家機密—以美國與我國之比較研究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090CPU00194012。
莊清海(2004)。中美新聞記者的新聞自主與採播自由-從兩國新聞自由演變歷史觀察。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092PCCU0232001。
許春金等(2006)。刑事司法:體系、組織與策略。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郭吉助(2002)。新聞自由與人權保障之分際(一)。法務通訊,2109,4版。
郭吉助(2002)。新聞自由與人權保障之分際(二)。法務通訊,2110,3版。
郭吉助(2002)。新聞自由與人權保障之分際(三)。法務通訊,2111,4版。
郭吉助(2002)。新聞自由與人權保障之分際(四)。法務通訊,2112,4版。
郭吉助(2002)。新聞自由與人權保障之分際(五)。法務通訊,2113,3版。
陳志龍(1999)。當事人進行主義與無罪推定原則。萬國法律雜誌,105,81-84。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Denis McQuail著。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陳金松(2005,12月9日)未來採訪重大刑案將樹立封鎖線權威。聯合報,C5版。
陳保緒(2006)。媒體時代:警察公關學。警光雜誌,602,14-17。
陳新民(2000)。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一個比較法制上的觀察與分析。台大法學論叢,29(3),89-133。
陳運財(1999)。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台北:月旦。
陳運財(2004)。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從貫徹檢察官控訴原則的立場。月旦法學雜誌,108,64~77。
陳慕賢(1999)。犯罪偵查與新聞報導關係之研究—以警察偵查白曉燕遭綁撕票案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087CPU00560003。
陳樸生(1996)。刑事訴訟法實務。台北:陳樸生。
陳錫蕃(2004)。「杯葛」與「第四權」。國立編譯館館刊,32(3),56-61。
陳鵬仁(1998)。國家機密之保護與公開。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086NDMC1194001。
陳耀祥(2005)。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障之衝突與調和。現代學術研究,14,155-177。
陳耀森(2001)。關務資訊公開法治問題之研究。中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089CYCU5308008。
陸潤康(1993)。美國聯邦憲法論。台北:凱侖。
傅美惠(2005)。論偵查作為-兼論我國警察的社會角色與法律定位探討。刑事法雜誌,49(1),83-126。
傅美惠(2006)。論偵查不公開與無罪推定。刑事法雜誌,50(2),66-108。
喻靖媛(1994)。記者及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之關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083NCCU0382011。
媒體觀察基金會(1999)。偵查不公開Who Care?犯罪新聞中媒體侵犯人權 情形逾六成。目擊者雙月刊,12,7-10。
彭 芸(2004)。SNG現場直播與警察:大眾傳播的世紀。警光雜誌,573,12。
華英惠(1992)。台灣地區新聞從業員工工作滿意程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080NCCU2383007。
馮建三(2002)。人權、傳播權與新聞自由。國家政策季刊,1(2),117-142。
黃壬聰(2000)。犯罪偵查勤務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088CPU00126007。
黃光國(1983)。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台北:三民。
黃宗仁(2002)。警察與記者對「偵查不公開」認知差異之研究—以台北市刑事警察與社會記者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090MCU01375003。
黃東熊(1999)。刑事訴訟法論。台北:三民。
黃富源、侯友宜(2002)。談判與危機處理。台北:元照。
黃朝義(2002)。刑事訴訟法:制度篇。台北:元照。
黃朝義(2003)。偵查概念與原則。月旦法學教室,14,66~74。
黃朝義(2003)。檢警關係。月旦法學教室,8,79~88。
黃朝義(2004)。偵查不公開原則。月旦法學教室,17,24~25。
黃朝義(2004)。偵查終結。月旦法學教室,19,84~96。
楊士隆、王文忠、程敬閏(2004)。刑事警察人員偵查發動之決意歷程、破案關鍵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5(3),19-42。
葉玟妤(2006)。媒體人的法律保護。台北:商週。
詹文凱(2002)。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界線。月旦法學教室,2,108-119。
廖建棠(2006)。我國基層警察巡邏勤務裁量行為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094CPU0556000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2003〉民國91年度簡字第296號裁判書。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2006)民國95年度訴字第02440號裁判書。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2007)民國96年度簡字第00026號裁判書。
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2007〉,民國96年度偵字第4794號不起訴處分書。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2006)民國96年度易字第86號刑事裁判書。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2005),民國93年度國字第30號民事裁判書。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2005),民國93年度訴字第1152號刑事裁判書。
臺灣高等法院(2005),民國94年度上易字第358號刑事裁判書。
褚劍鴻(1991)。刑事訴訟法論上、下冊。台北:商務印書館。
劉旭峰(2006)。收視率萬歲:誰在看電視。台北:INK印刻。
劉英純、蔡旻岳(2005,11月25日)林明樺黨羽挾肉票 與警對峙。中國時報,A17版。
歐用生(1999)。質的研究。師大書苑:台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佩潔(1998)。警察發佈犯罪偵查新聞之行為與國家賠償。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3,153-198。
蔡松齡(1995)。新聞學與術的對話Ⅲ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台北:政大新聞研究所。
蔡嘉雯(2003)。金絲“貓”就沒有人權嗎?司法改革雜誌,43,61。
鄭自隆(2004)。要新聞自由就得面對社會責任。動腦雜誌,337,14-17。
鄭佳虹(2005)。網路詐欺犯罪之實證研究—以網路拍賣詐欺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094CPU05126002。
鄭佳虹(2006)。警察人員對犯罪現場之新聞處理。警光雜誌,594,70-73。
鄭厚堃(1998)。犯罪偵查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鄭貞銘(1995)。新聞原理。台北:五南。
鄭淑儀(2003)。日本媒體表現自由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091TKU00078010。
鄭勝元(2004)。論警察之犯罪偵查與身份查證。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092NTPU0194022。
鄭瑞城(1991)。從消息來源途徑詮釋近用媒介權-台灣的驗證。新聞學研究,45,41。
蕭淑芬(譯)(2004)。松井茂記著。媒體法。台北:元照。
賴祥蔚(2005)。媒體發展與國家政策:從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思考傳播產業與權利。台北:五南。
韓國海(2004)。新聞背後。刑事雙月刊,1,52-23。
簡光義(2005,11月25日)林明樺犯罪集團 小嘍囉變大響馬。中國時報,A18版。
藍台生(2004)。司法記者與檢調人員對偵查不公開原則之認知差異比較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092MCU01375009。
顏瓊玉(2006,10月25日)台灣新聞很自由 但不被信賴。民眾日報,頭版。
羅文輝(1990)。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政治評論,48(12),16。
羅紹平、陳崑福(2006,3月22日)一連串巧合,老公列重要嫌疑人!。聯合晚報,頭版。
蘇 熙(2000)。大步向前行 高雄市新聞編採人員協會成立。目擊者雙月刊,17,91。
蘇位榮(2005,5月31日)民間司改會 批警太八卦。聯合報,A8版。
警政署(2005)。警察實務:94年常訓教材。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貳、網路部份
中央社(2007,4月2日)。內政部:進用刑事警察人力以利偵查勤務。2007年5月23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402/5/ccqn.html
中央社(2007,12月11日)。無疆界記者組織秘書長梅納訪台。2007年12月14日,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3+132007121101171,00.html
日本刑事訴訟法條文第47條。2007年5月23日,取自http://www.ron.gr.jp/law/law/keiji_s1.htm;第196條。2007年5月23日,取自http://www.ron.gr.jp/law/law/keiji_s2.htm
世界人權宣言。2007年5月23日,取自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human%20rights.htm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n.asp
法務部(2005,11月27日)。有關偵查不公開之規定。2007年5月27日,取自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28143&ctNode=11600&mp=001
馬在勤(2006年,6月25日)。公開「偵查不公開原則」:媒體報導不是檢警的辦案業績。司法改革雜誌,62期。2007年10月19日,取自http://www.jrf.org.tw/mag/mag_02s.asp?SN=1626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廣播電視內容裁處件數及金額統計資料。2007年10月22日,取自http://www.ncc.gov.tw/
歐洲人權公約。2007年5月23日,取自http://www.cahr.org.tw/listlawdan.asp?idno=40
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2007年5月23日,取自http://www.tahr.org.tw/site/data/cp.htm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檢察署(2006年,3月27日)。南迴事件屏東地檢署聲明稿。2007年5月23日,取自http://www.ptc.moj.gov.tw/ct.asp?xItem=49238&ctNode=5816
臺灣媒體觀察基金會(1999)。媒體侵犯人權調查報告。2007年10月19日,取自http://www.jrf.org.tw/reform/supervise_1_9a.htm
盧世祥(2006年,12月10日)。從哈巴狗到瘋狗。轉型正義-台灣歷史問題系列座談會之五:台灣人權的歷史問題-以言論和新聞自由為中心。2007年10月19日,取自
http://www.twhistory.org.tw/2006_workshop/2006_workshop_05/2006_workshop_05_4.pdf
參、 英文部份
Blumler, J. & Gurevitch, M.(1975) .Toward a Comparative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S. H. Chaffee(e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ues and Strategies for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p.176.
Breed, W.(1955) .Social Cortrol in the Newsroom, Social Forces, 33.pp. 323-325.
Doris A. Geaber(1986).Press Freedom and the General Walfare, 101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257,No.2,p258.
Ettema, J. S.& Whitney, D. C.(1987) .Professional Mass Communicators,Berger and Chaffee(eds.). Handbook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pp. 747-780. Newbury Park, CA: Sage.
Gans. H. J.(1979).Deciding what is news. NY:Vintage Books.p80
Gieber, W.& Johnson, W.(1961) ,The City Hall Beat:A study of Reporters Sources Roles.Journalism Quarterly 33:423-432.
Gilbert, James N., Criminal Investigation(4th. Ed.),Prentice-Hall,1998,p.38.
Weston, Paul B.and Wells, Kenneth M., Criminal Investigation-Basic Perspectives(7th. Ed.),Prentice-Hall, 1997,p.1.
Reese, S. D.(1991) .Setting the Media’s Agenda : A Power Balance Perspective, Communication Yearbook. 14, p.323
Schulman, M.(1990) .Questioning the media: Control mechanisms inside the media. pp.113-124. Newbury Park, CA: Sage.
Swanson, Charles R., Chamelin, Neil C. and Territo, Leonard, Criminal Investigation(6 th. Ed.),McGraw-Hill Co., 1996,p.27.
McQuail, D.(1996)Mass Communication (3ed). London:Sage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3.159.22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3.159.22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