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1228109-01173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1228109-011733
論文名稱
Title
戰國策人物形象研究
The research of characters on Chankuotseh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1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12-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12-28
關鍵字
Keywords
戰國策、戰國時代、人物形象、縱橫策士
strategy, character, Warring States, Chankuotseh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8 次,被下載 247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473 times.
中文摘要
《戰國策》歷來皆入史部,被當成史學名著,直至宋代的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改入子部縱橫家,而有史書、子書之爭,至現代出土文物更證其部分為偽。《戰國策》雖不能當作信史,但它與《孟子》、《莊子》一樣極富文學價值,尤其在語言藝術、寓言故事及人物刻劃上相當具有特色。
本文內容著眼在《戰國策》的文學藝術,尤其聚焦在人物刻劃方面,以人物的重要性或形象突出為依據,依其身分區別為三大類:一、諸侯、封君;二、謀臣策士。這些人是《戰國策》中的靈魂人物,如蘇秦、張儀、范雎、陳軫……等人,在善謀善辯的共性下,又各具異質性,各有各的丰姿特色。三、俠士及婦女形象。這些人雖非《戰國策》的主題人物,但人物形象塑造有血有肉,刻劃精細而生動,並具有小說化的傾向,反而是《戰國策》中突出而引人注目的角色。
本文從三大面向探討人物形象: 一、人物本身的行動、語辭;二、人物之間的對話;三、人與人相互間的關係。
Abstract
Chankuotseh is a literary historical masterpiece. The characters with in this book are not only of a great amount but also of wide variety. And all the minor details are exquisitely.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r distinctive vividness of the characters and divide them into three groups:(A)Princes and feudal barons;(B)Courtiers to propose strategies;and (C)Chivalrous men and ladies. And the character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ree major respects:(A)the Action and Wording of the characters;(B)the dialogues between the characters;(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 1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戰國策的內容與性質 5
一、戰國策的內容 5
二、戰國策的性質 8
第四節 戰國策的文學價值 9
一、語言藝術 10
二、寓言生動 13
三、語境對話 16
四、人物刻劃 19
第二章 《戰國策》中諸侯、封君的形象 21
第一節 《戰國策》中的明主形象 22
一、尊賢好士的齊宣王 22
二、勇於改革的趙武靈王 32
第二節 《戰國策》中的昏君形象 42
一、昏庸無能的楚懷王 42
二、「暴虐無道」的宋康王 51
第三節 《戰國策》中的封君形象 62
一、好俠善謀的孟嘗君 63
二、以色事主的建信君 72
三、功勳彪炳的封君 79
第三章 《戰國策》中策士的形象 87
第一節 以智求貴的蘇秦 88
一、蘇秦的形象 91
二、蘇秦說辭的特色 104
第二節 亂世奸雄的張儀 107
一、張儀的形象 110
二、張儀說辭的特色 116
三、蘇張二人比較 120
第三節 陳軫、犀首及其它 123
第四章 《戰國策》中的游俠及婦女形象 141
第一節 《戰國策》中的食客、俠客及刺客形象 142
一、食客形象 142
二、俠客形象 148
三、刺客形象 154
第二節 《戰國策》中的女性形象 167
一、聰慧賢明的齊君王后 167
二、剛柔並濟的趙威太后 172
三、把權貪色的秦宣太后 182
四、鄭袖及其它女子 186
第五章 結論 193
參考書目 20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 古籍(依四部分類排列)
(一) 經部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3)。
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
徐英:《論語會箋》(台北:正中書局,1987)。
史次耘註譯:《孟子》(台北:商務印書館,1980)。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書局,1994)。
(二) 史部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岀版社,1991)。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高雄:復文書局,1991)。
左丘明著 韋昭注《國語•齊語》(台北:漢京文化,1983)。
班固著 顏師古注:《漢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1973)。
長孫無忌:《隋書•經籍志》(北京:中華書局,1973)。
高誘注:《戰國策》(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劉向集錄 范祥雍箋證:《戰國策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佐藤武敏:《戰國縱橫家書》(京都:朋友書店,1993)。
楊寛 吳浩坤主編:《戰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劉向:《說苑》(台北:中華書局,1981)。
章學誠:《文史通義》(四部備要•史部。北京:中華書局,1981)。
(三)子部
楊倞注:《荀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吳毓江:《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
嚴萬里校、簡書箋:《商君書》(台北:廣文書局,1975)。
王先慎注:《韓非子集解》(台北:華正書局,1991)。
黎翔鳯:《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
呂不韋:《呂氏春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
許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
孫星衍等注《孫子集註》(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6)。
(四)集部
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台北:華正書局,1975)。
晁公武:《四部叢刊續編•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台北:台灣商務,1966)。
王士禎:《池北偶談》(台北:漢京文化,1984)。
洪邁:《容齋隨筆》(台北:廣文書局,1995)。
二、 今人專書(依姓氏筆劃排列)
W.T.STAGE:《希臘哲學史》(出版項不詳)。
王齊:《中國古代遊俠史》(台北:台灣商務,1998)。
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台北:萬卷樓,2005)。
史云貴:《外朝化、邊緣化與平民化 帝制中國『近官』嬗變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臺灣開明書局,1988)。
呂文郁:《周代采邑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李玉潔:《中國早期國家性質》(台北:雲龍出版社,2003)。
李國祈:《中國通史上古篇》(台北:東華書局,1987)。
李學勤:《戰國史與戰國文明》(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
李曉箏:《縱橫辯術》(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沈長云、魏建震:《趙國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0)。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汪涌豪:《中國游俠史》(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
何晉:《戰國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何衛平著:《高達瑪》(台北:生智文化,2002)。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台北:南天書局,1988)。
宋鎮豪:《中國春秋戰國習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林大椿:《言理淺說》(台北:商務印書館,1980)。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台北:里仁書局,2003)。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岀版社,1996)。
唐蘭:《中華文史論叢•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郭丹:《左傳戰國策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張分田:《秦始皇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
張春泉:《論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梁云:《戰國時代的東西差別----考古學的視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0)。
陳致平:《中國通史》(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6)。
陳夢家:《西周年代考 六國紀年》(北京:中華書局,2007)。
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0)。
黃俊傑:《春秋戰國時代尚賢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問學出版社,1977)。
傅劍平:《縱橫家與中國文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楊世文、鄭曄《縱橫家的智慧》(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楊寛:《古史新探》(出版項不詳)。
楊寛:《戰國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增訂版)。
〔美〕楊聯陞:《中國制度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劉文強:《晉國伯業考》(台北:學生書局,2004)。
劉淑麗:《先秦漢魏晉婦女觀與文學中的女性》(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熊憲光:《戰國策研究》(四川:重慶出版社,2005)。
鄭良樹:《戰國策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6)。
鄭杰文:《戰國策文新論》(濟南:山東人民岀版社,1998)。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考辨》(上海:上海書店,1992)。
龍運鈞:《魯仲連評傳》(台北:正中書局,1972)。
繆文遠:《戰國策考辨》,(北京:中華書局,1984)。
繆文遠:《戰國策新校注》,(四川:巴蜀書社,1998)。
謝冰瑩等譯注:《古文觀止》,(台北:三民書局,1986)。
蕭登福:《鬼谷子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4)。
羅獨修:《先秦勢治思想探微》(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2002)。
顧念先:《縱橫家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69)。
顧頡剛:《史林雜識》(出版項不詳)。
三、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卜雅南:<舌上春秋:試論司馬遷對縱橫家的欣賞與揚棄>《湖北廣播大學學報》(第29卷第3期,2009年3月)。
王璇<戰國策士陳軫游說失敗原因考>《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0卷第4期,2008年10月)。
王敬坡:<《戰國策》與《莊子》文章風格趨同性淺探>《新鄉教育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9年3月)。
白國紅:<試論先秦時期趙國的封君制度>《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25卷第1期,2002年1月)。
朱鳯祥:<周朝宋國衰弱原因淺析>《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5期,2001年10月)。
李冬英:<漫話《戰國策》的人物塑造>《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第26卷第4期,2008年12月)。
李意輝、李家驤:<近十年《戰國策》研究概要>《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3卷第4期,1999年8月)。
周育萍,徐兆娟:<格賴斯會話含意與外交辭令藝術—以《戰國策》為例>《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5卷第3期,2005年9月)。
段幼平:<張揚個性的真實演繹----《戰國策》女性人物探析>《湘南學院學報》(第25卷第6期,2004年12月)。
胡如虹:<論《戰國策》人物形象系列的特點及塑造手法>《湖湘論壇》(1999年第5期)。
姜穎、宋金萍:<田單成功的主觀原因探析>《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第21卷第2期,2005年3月)。
高月:<《戰國策》的女性意識>《山東文學》(2009年第3期)。
徐勇:<田單三論>《濱州學院學報》(第23卷第2期,2007年4月)。
徐勇:<先秦時代齊國參加的主要戰爭述略>《烟台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孫廷忠、孫喜梅:<剛柔相濟 光彩照人----談趙太后形象>《名作欣賞》(2007年18期)。
孫開泰、陳陣、呂華僑:<試論趙武靈王的改革思想及其相關問題>《邯鄲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2008年3月)。
孫瑞:<試論戰國時期人質的幾個特點>《史學集刊》(1997年第4期)。
陶芳:<戰國中後期齊國對外策略及其實施失誤述評>《四川師範學阮學報》(第4期,2001年7月)。
常昭:<從對象主體看《戰國策》的人物表現>《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1月)。
苗潤蓮<論戰國縱橫家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山西大學學報》(第29卷第3期,2006年5月)。
符儒友:<政策論證:戰國策言有象比論述>《中國行政評論》(第9卷第1期,1999年12月)。
程小詩:《戰國策》部類歸屬問題之爭議《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3卷第4期,2006年10月)。
莫文:<略論齊宣王、齊閔王的霸王之業>《管子學刊》(2004年第4期)。
裴登峰:<由人物刻劃看《戰國策》的文學價值----以女性和刺客形象為中心>《寧夏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4期,2008年8月)。
趙楠:<澄顯與遮蔽----《戰國策》敘史方式的二重性>《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熊憲光:<蘇秦、張儀縱橫說辭探研>《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2卷第4期,2006年7月)。
熊憲光:<論縱橫家的辯證法思想>《川北教育學院學報》(第9卷第1期,1999年11月)。
熊憲光:<「縱橫」流為文士說>《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熊憲光:<論縱橫的基本特徵>《大慶高等專學校學報》(第17卷 第2期,1997年5月)。
鄭玲童:<春秋戰國時期秦齊兩國人才政策之比較>《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7,8卷2期)。
劉文良:<從人物刻劃看《戰國策》的小說基因>(江淮論壇)(2004,第3期)。
劉寶春:<從《詩經•齊風》看先秦齊國女子風釆>《濟寧學院學報》(第29卷第1期,2008年2月)。
鞏潔:<縱橫家與三晉風尚>《牡丹師範學院學報》(總第146期,2008年第4期)。
歐小蓉:<試論《戰國策》中策士的悲劇>《涪陵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4期,2205年7月)。
過常寶:<先秦寓言源流及其修辭功能>《中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3期)。
韓先艷:<《戰國策》中的占卜>《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12期)。
魏秀豔:<《戰國策》對蘇秦形象的成功描寫>《內蒙古族師院學報》(總第79期,1999年第3期)。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台灣地區
林俞學:《春秋戰國時代秦國重要人物研究》,中山大學碩士論文,1995。
官翰政:《左傳婦女形象初探》,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85。
金鐘聲:《戰國策文學面之研究》,文化大學博士論文,1993。
劉雅惠:《戰國策策士研究》,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0。
簡永宗:《戰國策寓言》,玄奘大學碩士論文,2001。
大陸地區
郭慧:《戰國策、史記策士形象比較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劉超:《戰國策寫人藝術研究》,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